#电信诈骗#
近日,上海疫情正处于最后攻坚阶段,全市人民都积极参与配合抗议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这段特殊时期,频繁对市民伸出了黑色,采用各种诈骗手段骗取钱财。让一些本就在疫情期间,工作,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心情抑郁的人来说,蒙受一次次惨痛的经济损失。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打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试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简言之,骗子通过各种手段,而且在不跟受害人见面的情况下骗取钱财。
近期,一起冒用某电商平台客服诈骗的案件频发,在报案的受害者当中,被骗最多的达到万,真是让人惋惜和痛恨,我们不禁要问,骗子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骗术,可以让受害者深信不疑,言听计从,一步步坠入骗子的圈套呢?今天我们就还原这起诈骗案件,来揭露骗子的罪恶面目。
还原真实案例
某天下午,乔女士手机上突然短时间内有数个未接电话,来电的都是同一个陌生号码,原本并不在意的她,此时,这个陌生电话再次拨打过来,乔女士以为有什么重要事情,就接起了电话。
对方声称是京东“客服”人员,说乔女士在京东上开通的金条账号有异常情况,而且时间紧迫,如不按照“客服”操作,会影响其日后的征信。乔女士一听,对方对自己的信息了如指掌,而且自己的确有金条账号,马上慌了神,相信了对方所言,并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准备注销所谓的“京东金条”……
于是在“客服”人员的“指导”下,乔女士下载了一个名为“上课宝”的APP,然后用“客服”提供的一个账号进行登录,并通过该APP与“客服”保持语音聊天的状态。
在语音聊天当中,“客服”称乔女士在其他银行有贷款额度,影响到了京东金条账号的处理,让其下载了某银行的APP,并点击申请某贷款产品,最终快速通过审批下了数十万的贷款。
最后,又按照“客服”的要求,把数十万的贷款转给了骗子的银行卡账户,后对方称金条账户仍未处理完成,需要再次下载其他银行APP的时候,乔女士终于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遂报警。
警方“拆解”诈骗套路
在这起电信诈骗案件当中,不法分子引导受害人使用例如“上课宝”、“腾讯会议”、“钉钉”、“鸿雁”等在线视频会议APP进行后续沟通,并告知受害人要开启实时屏幕共享对话功能(APP的共享屏幕功能,可以让对方看到你在自己手机上操作的任何记录,例如登录手机银行、密码输入及验证码短信等重要信息)。之后,不法分子称需要对受害人进行“资产审核”或“验证资质”,指示受害人将大额钱款转至指定的“安全账户”,或引导受害者从银行或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并承诺资金审核后会将钱款返还。
案件分析
至今乔女士回想起来,都不敢相信当时怎么就这么轻易相信了骗子,可想而知,骗子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各种“精心设计”,带有迷惑性的骗术,让人瞬间产生了信任和降低了防备,毫无自主意识,乖乖地被骗子洗脑,最终陷入骗子设计好的陷阱当中,完成整个诈骗过程。
其实在这起案件中,我们在为乔女士自己缺乏防范意识被骗而惋惜的同时,贷款的银行是否也有责任呢?为啥骗子会利用这家银行作为自己行骗的工具呢?
乔女士申请的这个贷款产品,整个操作流程耗时在30分钟之内,只要客户资料符合申请要求就放款,这种纯线上审批没有人工环节,没有询问申请人对贷款资金的用途,没有任何风险防范的贷款产品,仅凭常规的提示短信作为防诈骗的手段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诈骗案件高发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升级的防范手段和防范意识,怎么可能不被诈骗分子利用呢?作为这么一个银行,他放出去的贷款风险怎么控制,对银行客户的真实身份怎么审核?银行的业务管理到底有没有漏洞?设想一下,假如乔女士当时在审批流程当中,银行有视频面审环节,说不定就可以制止这次诈骗。
虽然遇到诈骗还是小概率事件,而且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自己不会被这种诈骗伎俩所蒙骗,诈骗案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你的家人,同事,朋友,他们有没有可能会遇到呢?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谨慎再谨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时代再发展,骗子也会不断“升级”各种骗术,防不胜防,小心为妙。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希望大家能广而告之,对于此类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涉“疫”类诈骗:
骗术一、核酸检测预约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机关或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打电话称群众行程异常需提供核酸检测结果,让其扫描对方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