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是谍战剧的高峰之作,在剧中,吴敬中是一个大贪官。吴敬中究竟有多少钱呢?剧中没有明示,可从他老婆给翠萍金条得出家底子的确丰厚。剧中,在国民党军败退后期,吴敬中举家迁往广州。由于突然接到上峰命令,转而去了台湾,其后,不知其家人可否跟去。
究竟吴敬中有多少钱呢?一位亲历其时的长者说,“那时,社会上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国人有五等去处。”由这五等去处,可以初步得出吴敬中的财力。这位长者回忆说,“一等去处是巴西,二等去处是澳洲,三等去处是瑞士,四等去处是昆明,五等去处才是广州。”由此可见,吴敬中的财力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雄厚。
为什么说当时的台湾美国排不上号,反而昆明广州竟然会榜上有名呢?这位长者说,四十年代末,美国的“种族歧视”比较严重,“排华”的风气呈表面化,不敢去。台湾的面积小,逃去的人已经太多了,传说“连厕所里都住人”,没法去。那又为什么首选巴西,其次是澳洲,第三是瑞士呢?是由于美国在二战期间把国库的黄金运到了巴西贮存,人们记忆犹新,由此得出结论,巴西最安全。美国自从投了两颗原子弹到日本之后,富人开始考虑躲避原子弹的辐射,世界上,只有澳洲的原子尘降落最低,所以次选澳洲,其三是瑞士,瑞士是永久中立国,瑞士没有战争,这是主要考虑因素。至于昆明和广州,原因一是两地气候温润,去了饿不死冻不死,原因二是比邻南半岛和香港,如有必要,可以继续往外逃。这当然是以财力决定最终去向。《潜伏》中,吴敬中选择广州,是否是财力有限之故呢?
一位观众说,“吴敬中幸而去了台湾,否则,他从广州再逃,可就没这么顺利了。”剧中,吴敬中的原型是军统天津站的站长吴景中,和吴敬中一字之差。据资料显示,吴景中在年的天津解放前夕铤而走险,抢劫了一架飞机飞离天津,刚一到南京被保密局长毛人凤抓了起来,罪名是‘临阵脱逃’。可是这个结果是他事先预料到的,明知故犯,他为什么还是要这么做呢,是由于像他这样的级别的人在当时是很难出逃的,志在保命吧?
《潜伏》中,吴敬中原本阔绰之极,可是后来,他的钱哪里去了呢,居然选了最后一等的广州?一位观众说,也许是“金圆券风波”导致他的财产折损大半吧?年8月,国民政府废除法币,以‘金圆券’代之,造成空前的通货膨胀。金圆券出笼之时,国民政府规定一元银元可兑换金圆券五角,可是过了八个月后,金圆券严重贬值,一元银元竟然兑换三百六十万元金圆券。在抗战胜利之初,一元法币可买一头牛犊,到年,兑换成金圆券后,只能买一根油条。全国上下,在‘金圆券风波’中致使无数的中产及以上人家,多年以来辛苦攒下的家底于数月之间灰飞烟灭,荡然一空。这位观众说,“这一时期,吴敬中的财产可能折损了大半,于是只能选择第五等去处广州了。”按照规定,国民政府在发行金圆券时,严令‘民众不得私自藏有黄金、白银、外币,必须到银行兑换成金圆券,否则严惩。’
吴敬中是一只老狐狸,狡猾的他想来不会把金银外币全部兑换成金圆券。按他的精明的行事作风,最稳妥的做法是什么呢?是鸡蛋不往一个篮子里放吧?于是将一部分兑换成金圆券,一部分冒险埋藏起来,于是就成这样了,财产折损大半,本可去澳洲,却成了去广州。大家觉得会是这样吗?
机关算尽,竹篮打水,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也是《潜伏》对世事的一种讽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