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台湾十年,隐居乡野没电没自来水,一

年,77岁的阎锡山突然感觉到了心绞痛,被医院诊断为严重的冠心病。

年5月20日,阎锡山病情加重,进入弥留状态。

阎锡山的夫人徐竹青得到消息后,在侄子徐宝医院见了阎锡山最后一面。

徐竹青在病床旁看了阎锡山一眼,没有流泪,没有哀嚎,一脸平静。

看完后,徐竹青就让徐宝寿陪她回新店。

一到家中,徐竹青就让侄子雇了一部卡车,去阳明山“种能洞”清理阎锡山的遗物。

所有的遗物都堆在了徐竹青新店的家中,两个保险箱则放在了徐竹青的房间里面。

阎锡山交代,两处房产都留给徐竹青,而自己的孩子是得不到任何遗产的。

图|蒋介石在阎锡山的葬礼上

阎锡山病逝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国外,四子阎志敏迅速赶回台湾,而五子阎志惠没有办法回国见父亲最后一面,原因是家里实在是没有钱。

所以最后回来送阎锡山的,只有阎志敏一个儿子。

台湾当局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礼是由何应钦主持的,蒋介石也曾亲自到场致祭,他对阎志敏说:“你如果有任何需要,就过来找我。”

蒋介石还送上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怆怀耋勋”。

阎锡山生前为自己的葬礼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他的遗嘱如下:

一、一切从简,不宜奢;

二、收挽联不收挽幛;

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

四、出殡以早为好,不要久停;

五、不要过于悲伤,放声大哭;

六、墓碑刻他的思想日记第段及第段;

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他的思想日记段是他自己对“礼、义、谦、信”的总结,而段看起来是一段为人处世之道理,却在暗示自己“被迫”隐居的原因和不甘心。

图|阎锡山

阎锡山还为自己的灵堂布置做了提前的规划,为自己写好了挽联,连贴在什么地方都想好了。

其中一副贴在院子之中的挽联,最是内心真实写照:

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有大机缘。

他是在悲叹这一生算计,最终只得期期艾艾终老的无奈……

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对太原发起总攻,4小时候,太原正式解放。

阎锡山在山西待了大半辈子,做了38年的土皇帝,现在也不得不灰溜溜地逃走。

10月23日,阎锡山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身份发表了对山西群众的讲话。他说:“只要我在一天,一定一刻不会忘了你们。”

阎锡山不甘心,时时想着要卷土重来。然而现在的他,已经全然没有可能再回去了。

12月9日,成都新津机场,国民党最后一批政府要员即将前往台湾,其中就有阎锡山。

阎锡山在人群之中显得很奇怪,他坐在自己的一口行李箱之上,另一口行李箱则放在手边。他精神恍惚,一字不吭,身体随着车子左摇右晃。

同行之人察觉到了阎锡山的异常,不少人以为阎锡山是因为离开大陆心情沮丧、失落。

其实,阎锡山这是在担心他身边的两口行李箱,里面满满的可都是黄金。

前一天,阎锡山、陈立夫、朱家骅、杭立武、关吉玉、万鸿图等十四人已经乘飞机逃了一次,

没想到在四川和湖北的交界处,飞机遇到了寒流,两翼都结上了厚厚的冰层,没有办法再继续前行,只能返回降落。

陈立夫立刻紧张起来,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小手提箱,拿出了手枪。他怀疑飞行员或者飞机上的某人已经被共产党策反,他观察着阎锡山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阎锡山要投降,就先杀了阎锡山,再自杀。

图|抗战胜利后回到太原的阎锡山

飞机回到成都后,陈立夫询问飞行员为什么非要返航,飞行员无奈说:“阎院长带的东西太多,金条就有几箱,太危险了。”

陈立夫这才知道,因为阎锡山的金条,自己险些丧命。

陈立夫找到了阎锡山,他可不管阎锡山的级别高,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是‘政府’首脑,必须舍小求大,将飞机上的物资撤下一部分。”

陈立夫劝了半天,阎锡山一声不吭。后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阎锡山舍弃了一部分亲信,但还是要带上所有的金银财宝。

此时再一次来到新津机场,阎锡山其实是紧张的,他也害怕飞机太重,自己反倒丢了性命。

正在此时,张大千乘车冲进了机场,他带来了78幅敦煌临摹壁画,并且请求和这批画一同撤离。

杭立武深知这批画的价值,而此时飞机已经装不下大行李了,更别说还要带上一个人。

图|阎锡山全家福

有人提出,可以说服阎锡山丢下部分黄金。

对阎锡山来说,现在让他丢下黄金,简直比要他的命还难。朱家骅和杭立武劝阎锡山,去了台湾之后,让蒋介石补偿等量的黄金。阎锡山根本不信狡诈阴险的蒋介石,也绝对不同意丢弃黄金。

他冷着脸对一群焦急的人说:“我的财产在山西带不出来,现在就只剩这么一点积蓄,跟随的家人、仆人,还有已经到台湾的亲戚,过去的老部属,以后还要靠这个生活。”

在场众人不好意思当面戳穿他,其实早在4月份的时候,阎锡山驻京办事处从南京刚刚搬到上海,他就让自己的心腹从上海运送了大批的金银到台北,随即又让彭士弘以做生意为由送到日本。

当时山西籍CC分子苗培成等人听说阎锡山已经运走了大量的金银,他在台北街头散发传单,历数阎锡山横征暴敛、剥削人民、中饱私囊。他威胁阎锡山如果不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就将这些登到报纸上。

阎锡山没有办法,只得拿出几十根金条交给了苗培成等人,总算是将此事给压了下去。

阎锡山早就已经在给自己铺后路了,有意思的是,他身边侍从医官张增庆是如此回忆的:

“阎锡山早已做好了死守太原的准备,安排了剧毒药氰化钾瓶,一旦城破,准备和部署们一同‘杀身成仁’。”

「上图:阎锡山一身戎装,坐在书桌旁,桌子上摆着“飞虎队”陈纳德和马歇尔将军的照片,左手将一盒子氰化钾毒药倒在桌子上,誓与太原共存亡」

张大千和画不得不带,杭立武将自己的三箱行李全都卸下,还有他所有的积蓄20两黄金。

在一旁一直冷眼旁观的陈立夫,是带着蒋介石交代的“任务”来的,目的就是盯住阎锡山,在必要时候利用“非常手段”对付阎锡山。

飞机终于起飞,机上众人各怀心思。

这次惊险的飞行,陈立夫一直憋着一口气,就等着到台湾向蒋介石告状,他觉得阎锡山这样贪财的人,根本不能委以重任。

阎锡山对于蒋介石的判断果然是精准的,他前脚刚到,蒋介石已经在考虑怎么撤他的职了。

当时蒋介石已经卸任“总统”一职,“代总统”李宗仁现在却在美国。按照国民党的律法,现在应该由“行政院长”阎锡山代行职权。阎锡山到达台湾当天就在自己的寓所之中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国民政府”即日起迁移到台北办公。

此时的阎锡山对重返大陆颇有信心,不停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宣传,还明确指出国民党内部的致命弱点——不讲诚信,不讲团结,一条条详细阐述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大骂国民党官员的腐败无能,拉帮结伙。

蒋介石怎会容忍他如此针对自己、高调行事,这么多年来,阎锡山几次站在老蒋的对立面,蒋介石对他一直压抑着不满,现在阎锡山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让他忍无可忍。

蒋介石不顾国民党的“宪法”,依旧一手掌权,行政院的大小事件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阎锡山空有其心,却没有对抗的能力。

年元旦刚过,蒋介石将阎锡山喊到了办公室,和他“商讨”行政院改组。看起来是尊重阎锡山的意见,实际上阎锡山对行政院的人事安排没有决定权,完全就是当面去听了一次“通知”。

图|阎锡山晚年

没过多久,阎锡山就被迫辞去了“国防部长”一职,由参谋总长顾祝同兼任。

不仅如此,行政院之中原本阎锡山的人手都被蒋介石换上了自己的人。

阎锡山在沮丧之时,还要被迫代蒋介石接受各方不满。一天晚上,阎锡山正在院子里面散步,一位四川籍“立法委员”闯进了阎锡山的家,质问阎锡山这次改组为什么没有让一名四川人“入阁”。

阎锡山当时还占着“行政院长”的虚衔,别说是均衡一个四川,他自己手下不少人都受到了排挤。

长期被蒋介石压制的日子不好过,阎锡山吃多了哑巴亏,也就有了卸任的念头。特别是在年初蒋介石正式在台北复职之后,阎锡山知道自己是时候离开了。

年3月1日,阎锡山向蒋介石交上辞呈的那一刻,蒋介石终于舒了一口气,还要佯装客气挽留几句。第二天,蒋介石还专程来到了阎锡山在行政院的办公室,好好安抚了他一番。

图|晚年阎锡山

5天后,陈诚就继任了行政院长。

行政院开了个送别会,为阎锡山送行,而每个人心里的那点小九九,阎锡山其实都能看明白。

有人别有深意地将老子的两句名言“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送给阎锡山,阎锡山则回了两句话:

“无珠宝而争珠宝,不是不争,是无所争;有珠宝而不争,是自己心上无珠宝,才足为奇。人不污辱你,不和人争,不是不争,是无争;人污辱你,你不和人争,才是不争。”

从一心期待卷土重来到落寞退场,阎锡山不过经历了短短3个月。

从行政院出来,阎锡山就在打包行李,第二天搬到了台北地处偏僻的丽水街。

从此以后,阎锡山在家中深居简出,著书立说。半年后,阎锡山干脆搬到了台北市郊的阳明山菁山居住,跟他一起隐居的还有40多名部属及家人。

图|菁山草庐早期照片

那是一片颇为荒凉的农场,想要进城,得步行30分钟才能看到公路。没有电灯、没有电话也没有自来水,喝的只能是泉水,举目之处杂草丛生。

阎锡山既然找到了这种地方,是彻底表示“隐居”的决心了。

台湾和山西的气候非常不同,夏天闷热潮湿,一遇到台风,阎锡山的草庐根本支撑不住。

阎锡山很想念山西老家的窑洞,想要在台湾建造一个,以抵御酷暑和台风。但当地老农告诉他,台湾土地潮湿,山上不适合挖洞,而且台湾经常地震,住在山洞之中会有被砸伤的危险。

但阎锡山建造窑洞的心非常坚决,为了克服台湾潮湿闷热的特点,阎锡山亲自设计,在窑洞内部糊上了水泥防潮,还在窑洞的前后都开了一扇窗户,就解决了空气流通的问题。

阎锡山为这个窑洞起名为“种能洞”,他亲手写了这三个字,挂在门楣上。

图|种能洞内部

“种能”的意思是,这世间万物的根本就是种子,种子的能量是无穷的,代表着阎锡山的世界观。此外,在阎锡山刚来台湾、频频开新闻发布会之时,就曾经呼吁组织选训所谓的“革命种能干部”,只不过短短3个月,这个计划根本来不及实行。

种能洞的墙壁很厚,窗户开得非常小,洞内是非常昏暗的。窑洞不大,只有起居室、卧室和书房,能用的面积不过60平方米。要知道阎锡山山西的老宅有3万多平方米,大大小小27个院子,近千间屋子。

阎锡山的窑洞外面还有一个墙壁厚达40公分的防空洞,那是国民政府要员到达台湾后都会修建的保护建筑。

窑洞门口的墙上镶嵌着一块不规则的石板,上面刻着阎锡山在种能洞落成之后写的碑文。种能洞的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频年迁播异乡,最难忘三晋风云,六朝城郭”,下联是“今日欢欣佳节,且来看淡江春水,横海楼船”。

已经落得如此境地的他依旧没有忘记山西。

阎锡山在附近租了一大块地,建了“种能农场”。他亲自下地,种植了不少柑橘和松树,在写作疲劳的时候就去侍弄这些农作物。

图|年九月初八,阎锡山72岁寿辰与亲友合影

他的部下们也跟着在山上开垦荒地,养鸡养猪。他们还经常聚到一起开会,每一次开会都做会议记录。

阎锡山的孩子们都在美国,也有不少亲戚到了日本。境况尴尬的阎锡山也想过离开台湾,去海外定居,但蒋介石始终不放心他。阎锡山只有在蒋介石眼皮子地下这么活着,不问政事,只管写书,蒋介石才能放心。

宋美龄也曾在蒋介石授意之下前去看望阎锡山,阎锡山明白宋美龄此次前来的目的,不提政事,只交流写书的心得,一副超脱世外的感觉。

宋美龄此次来探望也并非全无好处,她为阎锡山要来了一部军用电话。后来,陈纳德和夫人陈香梅来访,又给阎锡山送来了一台小型发电机。不过阎锡山为了节省汽油,很少去用这个发电机,在通电前都在用蜡烛照明。

图|阎锡山晚年,全部精力投入写作

除了陈诚在刚开始继任“行政院长”之时礼貌性地来探望阎锡山,其他国民党要员基本不会来看他,或者说是根本不敢来看他。“种能洞”的常客只有阎锡山的侄子阎志昭。

阎锡山在种能洞之中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清晨起床,散步和吃早餐,早晨从8点开始一直到中午都在写作,或者和客人会谈。午餐后,阎锡山稍作休息,从下午2点到5点继续写作。5点到6点则听报告重要新闻论文及书籍杂志。晚6点准时吃晚餐,晚7点到9点依旧在写作,10点睡觉。

阎锡山在种能洞一住就是十年,不出山、不看电影、不赌博、不吸烟、不饮酒、不参加剪彩、证婚等,没有非常重大的活动,他是绝对不会进城的。

他晚年的生活十分单调,听京剧就是他唯一娱乐消遣,但他再也没有去戏院看过,仅仅是“听”而已。身边的卫士和秘书都很有默契,出门看戏或者看了电影,回来之后都不会讲。

阎锡山称自己这是“言语道断,心思路绝,乃可语学问修养”。

图|种能洞布局

阎锡山的晚年真的是醉心学术吗?其实这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阎锡山这十年根本没有从学术之中找寻到真正的自己。

曾经担任过阎锡山行政院秘书长的贾景德回忆,阎锡山除了见蒋介石,平时很少说话,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写作之上。

台湾已经没有多少当年阎锡山的嫡系部下了,国民党那些政要也不会去专程探望他。阎锡山接见的客人大多是报纸和电台的记者,他们希望从阎锡山的口中挖掘到更多历史真相。

阎锡山在山上写的那些哲学文章,也会被这些记者带下来发表在报刊之上,这也是阎锡山晚年生活之中少有的安慰了。

年,香港《真理》记者采访阎锡山,在说到“反攻大陆”之时,他大发狂论:

“一旦如能配合国际局势,王师跨海北进,直捣黄龙,毫无问题。诸位别看阎锡山已经老态了,真个反攻号响,看吧,我还是要请求率领健儿再打几个胜仗给国人看看,我有信心。生从太原来,我这把老骨头仍将活着回太原去。”

一直跟随者阎锡山的秘书原馥庭是如此评价阎锡山的晚年——“心中没有风景”。他的内心是荒芜的,无所依靠的。

有一次,阎锡山正准备吃晚饭,原馥庭站起身准备走,阎锡山将秘书留下来,一边吃饭一边和原馥庭说话。一名副官端了一碗面,放在桌子上,阎锡山对那名副官说:“你怎么就给我两条面?”

图|阎锡山正在吃饭

秘书仔细一看,阎锡山筷子上夹着的是两根豆芽,卫士解释道:“您夹着的是豆芽,面条在下面。”

原馥庭心中暗暗悲叹,阎锡山这真的是食不知其味,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年,因为被确诊为心脏病,医院里面住了一个多月。他还时时刻刻惦记着那本没有完成的《三百年的中国》,没有彻底痊愈就急匆匆回到了种能洞。

年,《三百年的中国》总算完稿了,阎锡山顾不上每况愈下的身体,计划研究《二十五史》和《十三经》。

此时的阎锡山已经78岁,天气一热起来,就不断出现问题。

5月2日,阎锡山突然腹泻,腿部浮肿。经过医生治疗后稍有缓解,但几天后又开始气喘。

因为一场小小的感冒,阎锡山心脏病急剧恶化,病情已经十分严重。

弥留之际,阎锡山悲凉地说:“我不能随蒋公回大陆去了,这是我深感遗憾的。”

图|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阎锡山闭门隐居这么多年,看起来是看破了政治,远离喧嚣。其实他的内心还有对权势的欲望,直到死的那一刻还充满着不甘。

5月23日,医院抢救,不久就病逝了。

在台湾的十年,阎锡山在每年的年初一都会修改自己的遗嘱,甚至自写挽联。

按照阎锡山的遗嘱,他最终被埋葬在种能洞附近,陪葬品只有一支常用的钢笔和修剪胡子的剪刀。

陈立夫晚年在自己的回忆录之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似乎在表达着对阎锡山的一丝怜悯:

“后来我听说当年阎院长离开山西出来,他带了许多靠他接济的干部,因此金条对他是必携之物。可是我们的性命也几乎因金条而断送了,这是何等的讽刺,何等的矛盾不调。”

然而如果不是这些黄金,阎锡山是否还能在种能洞吃喝不愁、自给自足地活上10年呢?贪财是一方面,对蒋介石的不信任和防备,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