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荞丝酥脆香甜的滇中美食ldqu

孩子患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731900.html

历史悠久的云南美食——马龙荞丝,早在明清时期就已传入曲靖马龙并驰名省内各州县。马龙荞丝因其金黄的颜色而有“金条子”的美誉,这个从民间手工技艺中走来的“珍品”,至今仍然秉承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成为远近闻名的滇中美食。

马龙荞丝已列为曲靖非遗

马龙荞丝,早在明清时期就已传入马龙并驰名省内各州县。马龙荞丝在《马龙风物》中也有记载:“县产较别属颇丰,人民多以之为荞丝,亦滇中食品也。”清嘉庆年间,通泉镇北门街李仕膺,革新技术,提高了质量和产量,到民国时期荞丝生产普及到各家各户。

荞麦食品是马龙的著名土特产,属高原保健食品,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五谷之王”,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芦丁、叶绿素、氨基酸等多种元素,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美容养颜的功效。其中荞丝是马龙传统食品。在吸取前人加工技术的基础上,选用当地纯苦荞为原料,采用传统独特工艺精制而成,色泽金黄,半透明,油炸香酥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或用开水泡发,佐以葱蒜、茴香、腌辣椒等调配各种菜肴,其味清香爽口,成为马龙人宴请宾客、馈赠亲友的佳品。

马龙荞丝制作技艺工序繁杂,要求技艺精湛,熟能生巧。一般制作季节:每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份制作荞丝,这段时间气候干燥,光照充足,以便快速晒干。荞丝制作过程主要分为选荞麦、洗荞麦、晒荞、磨面、打芡、煮面、定型、切丝、晾晒、收干荞丝几个步骤。该项技艺已被列为曲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准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传统制作技艺繁琐讲究

马龙荞丝是曲靖餐桌或宴席上常见的一道油炸食品,酥脆香甜,是孩子们和老人的最爱,更是男人们最好的下酒菜。常见的荞丝在烹饪后一般不容易透心,中间总有一部分是硬的。但马龙荞丝易熟易透心、酥脆香甜,这里面到底有怎样的奥妙呢?

春日午后,在暖暖的阳光下,来到马龙通泉街道龙泉社区农户柳柒娥家门口,只见一个个晒席上晾满了一地的荞丝,这些荞丝在阳光照耀下像金子一样光彩夺目。柳柒娥喜上眉梢地说:“你们来得正好,这几天天气晴好,没下雨,正是晒荞丝的好日子!”

在她家不足40平方米的小作坊,她的丈夫正准备用木柴添灶烧水煮荞凉粉。柳柒娥说,马龙荞丝制作有10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得认真仔细,不得有半点马虎,不然很难制作出有质量的荞丝。从第一道工序“选荞麦”开始,每年秋天苦荞上市,她们就会到市场、或种植苦荞的人家,精心选购大量成熟好无霉变的苦荞储备,以待十月至次年的二三月制作荞丝使用。制作前,得用筛子、簸箕将苦荞粗皮、沙土清除干净,不能有任何杂质,以免影响质量;第二道工序“洗荞麦”,每次将选好的3公斤左右荞麦倒入筛子,放入盛了清水的盆中,用双手揉搓荞麦,去除灰尘脏物,再将洗净的荞麦捧入簸箕,再倒进晒床上晾晒。

洗干净的荞麦两三天才会晒干,用小钢磨等设备去壳,磨成荞面粉,随后就是“打芡”和“荞面下锅煮熟”。“这两道工序是最关键的,就像下象棋,这两颗‘棋子’走不好可以全盘皆输。”“打芡”也叫搅拌荞麦浆,得把事先准备好一个较大的盆等容器,根据每次用量,将一定荞面粉放入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泉水,将其搅拌均匀,荞面粉与清泉水混合浓度要合适才行。柳柒娥娴熟地操作着,时而添灶火烧水,时而戴上手套搅拌荞麦浆。待大铁锅里的水烧开了,她就将“打芡”好的荞麦浆一瓢瓢舀进锅里,然后用一根木棒不停地在煮浆的锅里顺时针搅拌,直至把荞面粉在烧开的沸水中煮熟为止。“荞面粉搅拌不均匀,煮的荞面不是粘锅糊了,就是煮出的荞凉粉一半生一半熟,就会晒不出好的荞丝。”。后面的工序就是“定型”和“切丝”。煮熟的荞面粉舀到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容器里,经一夜冷却后定型。定型好的荞凉粉,用切刀、勒弓去粗取精,仍然不会断层、断链。

柳柒娥将竹子编织成的席子抱来铺平在家门口摆放的高凳子上,然后将切成丝的荞凉粉捧了放在晒席上,一层层剥了铺平,再用竹筷子一条条分开。像她们说的,每条切成丝的荞凉粉间隔要一定距离,这样晾晒才不会造成荞丝与荞丝之间产生粘连。在阳光下,满地晒得干响的荞丝,像收获“金娃娃”一样,一根根收了握在手里,捆成一把一把放进箩筐里,幸福甜蜜的笑容中,马龙荞丝最终制作完成。

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

在马龙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荞丝技艺传承人汪芝华家小作坊,记者见识了手工制作荞丝的绝活,还第一时间品尝到了马龙荞丝的美味。汪芝华亲自下厨,用香油炸了几盘荞丝热情地端了上来,招呼大家品尝味道。大家纷纷把一根根“金条子”送入嘴里,咔嚓几声,大家对根根酥脆、荞香四溢的荞丝赞不绝口。

对于柳柒娥、汪芝华来说,几代人坚持传承着荞丝的传统手艺,依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马龙荞丝制作工艺,是工匠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如今,在马龙区通泉街道龙泉社区,荞丝生产成规模化发展,以小作坊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荞丝的就有20余户,像柳柒娥家一年就生产荞丝多公斤,经济收入10多万元。目前,马龙荞丝不仅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还逐步成为当地文旅产业的一部分,在当地美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马龙,探寻马龙荞丝的精髓。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作者:蒋琼波白付平杨朝兴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