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印度公司
曼德海峡劫掠战
(一)虽然莫卧儿帝国的建立者是来自中亚的突厥化军阀,但也不可避免地被印度航海传统所影响。早在他们南下旁遮普前东西两海岸就星罗密布着众多繁华商港,除了与阿拉伯半岛、波斯湾与埃及保持密切联系也向东辐射到孟加拉湾和马六甲海峡,加上早期的欧洲殖民者东进便将商业网络又顺势拓展到大西洋各头。即便莫卧儿君主从未放弃过打通中亚内陆,也还是会定期派船队前往麦加,尤其当奥朗则布的帝国已征服恒河流域,就有更为便利的内河交通支持东西方贸易。与此同时包括亨利-艾维尔在内的许多英国海员却因命运的捉弄而不得不出另谋出路,由于父亲曾是克伦威尔时代的英格兰共和国海军成员,年轻的他就在年加入皇家海军服役。通过长期历练与缓慢的晋升,终于在后来的九年战争中当上主力舰大副。然而当时的英国海军却还不够强势,经常被老对手法国人所击败,特别是在年英荷舰队还输掉至关重要的比奇角战役,迫使国王威廉三世同意议和。加之国会不准备在和平时期支付高昂军费,便将大部分皇家海军的人员和舰船都予以遣散。从海军退役的亨利很快就加入非法的大西洋奴隶贸易,由于当时的黑奴买卖都由皇家非洲公司垄断,就让许多冒险者以走私方式躲避海军搜捕。他们经常会在西非的奴隶海岸进货,然后运抵巴西、加勒比海群岛乃至北美大陆完成倾销。艾维尔也是在这个短暂阶段熟悉大西洋海况与私人劫掠船的运营模式,后来就有幸为正规部门所雇佣,成为南下西班牙海岸的船队成员。
(二)但在年夏季的西班牙北部中4艘来自英国的贸易船却因证件不齐全而被迫滞留港口,由于伦敦方面的公文没有及时送递让所有人只能在船上苦等通行证和数月工资。他们留在英国的家属也向国王请愿,却被告知皇室不愿为私人企业家的盈亏买单,于是包括亨利在内的一些愤怒船员就决定发动叛变。他们在4年的5月突然发难,劫持装有46门火炮的大船查理二世号出逃,义无反顾地冲入大西洋深处。由于曾是海军大副又有从事过非法的远海走私经验,亨利·艾维尔便被剩下的80多人推荐为船长,他很快就将座舰更名为幻想号,并决定带着所有人到印度洋碰碰运气。为了顺利抵达东方的亨利首先要在大西洋海岸巡弋,捕捉那些能为自己提供补给的临时目标。例如在葡萄牙人控制的佛得角群岛,他们就用伪装和突袭手段成功打劫艘英国商船。通过一番激动人心的劝诫,甚至从受害者的船上又招揽到9名新成员,然后又顺风南下袭击几内亚湾的土著部落。通过去贝宁变卖黑奴的传统手段为自己和属下积累第一桶金,考虑到自己已是皇家海军的追杀目标时亨利还下令对船只进行结构改造,通过拆掉部分上层建筑等手段使得幻想号的速度大大超过同类型舰船。当年10月他们又在葡属普林西比岛附近成功打劫2艘丹麦私掠船,除缴获来自非洲大陆的黄金和象牙外还劝说17名北欧水手加入团伙,此时亨利麾下的海盗人数已增涨至人。5年1月幻想号顺利绕过好望角,从而进入更为复杂的环印度洋世界,他们先后落脚在马达加斯加与科摩罗的约翰那岛,并且很容易从土著那里获得物资供给。
(三)期间还与1艘路过的法国劫掠船进行火拼,并在获胜后将40名法国水手也招募过来,这让亨利的部下扩增到人,足以对更庞大的目的下手。巡弋在整片海区的其他团伙也是幻想号所必须笼络的临时同盟,于是先后有5艘大小不等英国海盗船聚集过来,并推选实力最强的艾维尔担任海军上将。一行人计划向北靠近红海入口处,打劫即将通过那里的莫卧儿朝圣舰队。当年8月以幻想号领军的海盗船队抵达曼德海峡,并在位于航道中心位置的佩里姆火山岛停泊。在那里他们很快等来总数多达25艘船的莫卧儿帝国舰队,虽然其阵中不乏大量老式的大型阿拉伯帆船,带头的旗舰珍宝号却是排水量达吨的欧式风帆战船,并配有总计80门火炮和名士兵。为其提供护航的默罕默德号同样是排水量达吨的欧系战舰,如此配置在当时的亚洲国家中鹤立鸡群。在皇帝奥朗则布对东印度公司的战争中正是这支编队成功封锁孟买,迫使英国人同意支付赔款。相比之下亨利麾下的船只体型更小,成员也不过是名来自不列颠、北欧和法国的杂牌军。然而莫卧儿舰队比他们的欧洲对手更清楚自身实力,虽然他们在兵力、火力和补给方面都占尽优势,却从未有过大规模舰队作战经验。此外2艘大船上都装载着许多货物、贵金属与重要乘客,所以并不希望与英国海盗们发生正面冲突。于是就在夜间偷偷穿过海峡,希望利用自己对海区的熟悉而溜之大吉。但后者还是很快发现这一企图,并尽全力发起亡命追击。
(四)可悲的是除幻想号以外的其他海盗船,大都因年久失修而舰况极差,结果不仅追不上状态极佳的珍宝号与默罕默德号,甚至还遭其他2艘阿拉伯式帆船拦截。混战中就有1名船长被印度水兵用舰炮打死,使整个行动都看上去要遭遇彻底失败。但亨利还是亲自指挥幻想号死死盯住2艘印度大船不放,与之结盟的海盗也紧紧追随,逼得莫卧儿人不断要加速脱离。结果非但没有将艘英国海盗船甩开,反而将自己的大部分护卫力量都抛在更后面。炮手在慌乱中的不断射击更是造成弹药的白白消耗,等到吨位较小的默罕默德号在5天后被追上就不再有完整的战力进行殊死抵抗。面对幻想号亮出的46门大小火炮时船长无奈的直接放弃抵抗,并看着对方将整个货仓都洗劫一空。此时吨位最大的珍宝号还在船长易卜拉欣的指挥下做着最后努力,然而一旦风向对其不利,硕大的船体就无法在逆风保持原有航速。亨利的幻想号与舰况较好的亲善号、苏珊娜号,最终又花了几天时间赶了上来。莫卧儿人立刻以优势火力进行还击,并一度打得英国海盗不得靠近。但炮术更加高超的英国人还是从幻想号上发炮,成功打断珍宝号的桅杆,这意味着印度人失去继续跑路的机会,只能留在原地进行抵抗。在船上担任护卫的数百名火枪手多次阻挡海盗们的几次起跳帮尝试,直到1门火炮因操作不慎而自爆起火才让他们的士气跌入谷底。
(五)英国人则趁着对方忙于救火,终于开始再次攀爬上船,最终随着名为珍珠号的第4艘海盗船抵达,英国人对莫卧儿帝国的旗舰发动全面强袭。易卜拉欣眼看上层甲板的士兵抵挡不住,甚至跑去下层给女奴分发武器,要她们也上楼去和基督徒作战。但此等下策还是不能挽救其失败命运,整个珍宝号便在2小时后被登陆者完全控制。随即一场报复性的掠夺也降临到印度人头上,亨利的部下与盟友一共从船舱中发现50万枚金银货币,并以非人道手段逼迫乘客交代出其他财物位置。当很多不从者被残忍杀害,他们也顺利搜罗到价值达60万英镑的货物或宝石。不过海盗们还是出于最后一丝怜悯,在事后对残破不堪的珍宝号放行,让其得以踉踉跄跄地抵达苏拉特港。这场持续时间近10天的曼德海峡劫掠战让大部分参与者都发了横财,仅亨利自己的幻想号船员就每人都可以分到英镑提成,以当代的币值计算这笔不义之财的数目将高达万。除此之外他们还能获赠1枚从印度船上找到的宝石作为纪念,这也意味着他们只要不肆意挥霍就永远不必再出海谋生。返回苏拉特港的珍宝号也很快将噩耗传遍整个印度,当地总督立刻下令拘捕所有的英国商人,并将其作为索要赔偿的人质。向来作风强硬的皇帝奥朗则布也宣布将对孟买的东印度公司基地开战,并将不列颠人彻底从印度次大陆轰出去。已经因前次冲突而背负巨额赔款的公司董事只能再度承诺赔偿,才勉强保住东方贸易据点。
(六)当他们愤怒地将消息传回本土也促使英国政府下令对亨利等人进行史上的首次全球通缉,在任意海区航行的军舰或武装商船都有权限对幻想号开火。每个海盗的人头都将价值磅,并随追捕难度的提升而又很快上涨到英镑,至于完成分赃的船队则立刻解散并各奔东西。亨利-艾维尔指挥幻想号原路折返,准备重新回到西方水域寻找落脚点。船上的丹麦与法国水手根据意愿被留在马达加斯加以东的波旁岛上,从而让余下的英国人也减轻后勤压力。但船只还是不敢像过去那样频繁靠岸,只得在穿越大西洋时到人迹罕至的阿松森岛捕捉海龟充饥,最后他们顺利抵达英属巴哈马岛。通过贿赂官员与承诺帮助抵御法国袭击,这批海盗暂时被默许留在那里。哪怕由伦敦发布的通缉令被送往加勒比海,大部分成员都提前疏散到周边岛屿,只有很少人被最终抓住绞死。作为罪魁祸首的亨利本人也以最快速度消失在公众视线之中,关于他的晚年遭遇和逝世日期都是后人所无法确定的小道消息。在比较悲惨的故事中他在挥霍掉大笔赃款后悄悄返回英格兰居住,最后被典当珠宝的商人欺骗,从而在死时又变得一贫如洗。但更为传奇的说法却是他一直逍遥法外,并将许多劫掠成果都隐藏在加勒比海的某处小岛上,后世文人墨客所以非常钟爱的寻宝小说就由此类传闻发展而来。更多生活无着落的海员也在他的“事迹”鼓舞下选择铤而走险,并一度将相对自由的加勒比海打造为海盗天堂。
孟买之战
(一)孟买之战发生于年,是马拉塔帝国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葡萄牙帝国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马拉塔人试图夺取英国控制的孟买,英国东印度公司军队在得到葡萄牙支援后将马拉塔的进攻打退。马拉地帝国是位于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个古代王国,始于年,末于年,其鼎盛时期的疆域曾覆盖整个印度北部。马拉地帝国的创建者为贾特拉帕蒂·希瓦吉﹐是一名马拉地族的勇士。17世纪末当时管治波斯高原和南亚地区的莫卧儿帝国国势转弱,希瓦吉乘势起兵,在一番的激战后打退莫卧儿的军队,建立马拉地帝国。佩什瓦是希瓦吉孙儿沙胡在位期间所设立的一个政治体系,佩什瓦的权力相等於现今的总理,是为了确保国家在危急关头仍能正常运作而设的。然而在沙胡死后国家的管治权逐落入当时的佩什瓦手中,君主则变一个有名无实的元首,马拉地帝国亦从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变成一个由多个地方元首共同管治的国家。在北面的阿富汗族和当时英国军队的不断侵扰下马拉地帝国的国势开始衰微。最终于年被英国所灭。早在年马拉塔联盟已认识到海军重要性,开始在自己辖区的河道中打造战舰,并从中印度沿海招募渔民或葡萄牙冒险家维持运营。
(二)年马拉塔海军规模有显著增涨,拥有57艘大小不等的舰船及0人员。数次在同莫卧儿人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屡屡从弱侧袭击莫卧儿帝国的海滨要塞,并为补给线受阻的陆军提供给养。年8月大英帝国通过国王查理二世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的联姻接管葡萄牙殖民地孟买,但在新任总督抵达印度后却被原先的殖民地官员拒之门外,理由是孟买由7个临近岛屿组成,婚约却只出让本岛而并不囊括其他区域。经过多年的讨价还价后孟买7岛还是处于英国与葡萄牙人的分割管理下,英王室以每年10万英镑的价格将孟买出租给东印度公司,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场商业纠纷。在17世纪末发生的英国-莫卧儿战争中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的舰队又冲到孟买附近开炮,迫使英国人支付赔款。18世纪早期英属印度的的经营都处在困难阶段,马拉塔人也试图夺取印度西海岸的殖民者港口。年马拉塔帝国尝试出兵夺取葡属果阿的控制权,年马拉塔佩什瓦巴吉拉奥一世得到消息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削减孟买的驻防兵力,只有艘武装小船可供调遣,于是决定夺取孟买。
(三)为此调用9艘大型三杆战舰、0艘较小的双杆帆船和多名海军步兵,另有强征和租用来的0艘大小船只为进攻主力运送人员、补给。很快马拉塔人的舰队抵达孟买,并立即对英国控制区发起两面夹攻。几十艘战船不断在港外发炮牵制,吸引守军注意力。东印度公司的艘小船知道不是对手,只能停泊在有岸炮保护的锚地还击。同时名马拉塔陆军也抓紧时间登岸,开始构筑攻坚专用的壕沟阵地。由于火炮不能保证洞穿堡垒外墙,马拉塔陆军计划使用地道爆破夺取堡垒。迫于无奈的英国总督向葡萄牙人求援,葡萄牙遂派出2艘驻防在孟买的护卫舰助战。按照18世纪的海军技术标准这类安装杆的轻型舰艇通常拥有0门左右的9磅速射火炮,在火力上强于马拉塔人的大部分战舰,在航行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也有优势。葡萄牙人突然从侧后方冲进战场,立刻在忙于同要塞对轰的马拉塔人当中引起骚动,更与正面的英军防御体系一同包围围攻者。面对前后夹击时马拉塔人失去进攻意志而停止进攻,将已经登陆的步兵撤回海上并拖着受损的舰艇逃离现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孟买才得以被保全。
卡纳蒂克战争
(一)卡纳蒂克战争指的是~年英国与法国为争夺南印度在卡纳蒂克地区进行的三次殖民战争,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时期保持年的和平繁荣,对外贸易吸引着许多欧洲商人前来印度。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第一次在印度海岸登陆后,寻找香料的葡萄牙商人很快就取得果阿、达曼等地区。继葡萄牙商人之后荷兰、法国和丹麦诸国公司也参加海岸贸易,所有竞争者都渴望建立海岸贸易中心,向远至日本和新大陆等地的市场输出棉织品、食糖、蓝靛和硝石。英国殖民者大致与荷兰同时入侵印度,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许可建立一个名叫“在东印度群岛贸易的伦敦商人的总裁和公司”的英国商人机构,在15年内垄断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英国商业,这个公司一般人通称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打败苏拉特附近的一支葡萄牙人船队,从而增强英国人的威信,莫卧儿帝国才颁发一道敕令准许英国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代理店,从此英国人才得以慢慢扩展势力。17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已有相当的力量,它们盘踞在沿海地区一带从事通往东亚、非洲和欧洲的贸易,进而截获印度人对外贸易和航运的利润。甚至无法无天地劫夺海上的印度船舶,掳去沿岸居民,把他们变卖为奴,印度已处于被欧洲列强瓜分为殖民地、附属国的危险。莫卧儿帝国是一个封建独裁的国家。莫卧儿大帝是最高土地所有者,从土地上征税就是他的收入基础。
(二)皇帝私领而被君主本人所直接占有的耕地约占全部土地的八分之一,其余的土地作为采邑赐与封建贵族。在封建阶级的行列里国王政权与大封建主之间进行着时而公开、时而隐蔽的经常的斗争,这些斗争甚至在莫卧儿帝国隆盛时期也没有间断过,随着争夺王位的内战和反对莫卧儿帝国起义的爆发宣告这个帝国的崩溃。在这个帝国的废墟上产生新兴而有生命力的马拉特人那样的国家,也独立衰弱无力、形如莫卧儿帝国的缩本或裂片的孟加拉、奥德、海德拉巴这样的国家。印度这种积弱不振、边防空虚的状况被它的邻邦利用,波斯纳迪尔沙为传说印度有大量财富和莫卧儿大帝有无尽宝藏而率部侵入旁遮普,并且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进到德里。纳狄尔在卡尔拿耳战役中轻而易举地击溃莫卧儿的军队,打开首都的大门。纳狄尔抢劫德里的财富和莫卧儿大帝的珍宝,并强迫把印度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他。马克思在《印度史编年摘要》中指出:“满载宝物的纳狄尔返回故国,使莫卧儿帝国濒于完全破产之境。”继纳狄尔之后阿富汗国家又崛兴起来,阿富汗在其首领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的率领下于年夺取旁遮普的西四省,年便征服旁遮普的全部,年征服克什米尔,~年将它的政权推进到塞尔信德,在劫掠印度的首都之后便把莫卧儿大帝转变为阿富汗政策的工具。后来马拉特人的大军出现于印度斯但北部并攻下德里,把阿富汗人驱逐到印度河以外。
(三)阿富汗人不甘心央败,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于9年带领4万军队出现于印度,并重新占领德里。0年马拉特人携有2只象和多门大炮的10万战士出现于印度斯但,不久便被阿富汗人彻底歼灭。18世纪中叶印度国内的情况已明白暗示给法国人,后来又暗示给与他们竞争的英国人由贸易转入领土侵占、再转入公开掠夺的道路。英法两国为了夺取殖民霸权和贸易独占权而进行的世界性的斗争也席卷印度,法属印度领地总督迪普莱克斯是着手用印度雇佣兵(印度士兵)来组织军队的第一个人。印度士兵受着法国军官的指挥接受欧洲方式的教练,佩戴欧洲样式的服装成为以印度人之手,使印度陷于殖民主义屈服之下的主要工具之一。印度各封建主之间的战争曾给东印度公司开启广阔的干涉余地,迪普莱克斯在印度王公中拉拢反英国人的同盟者,随后便着手制服他们。在科罗曼德尔海岸有英国人的马德拉斯和法国人的本地治里的商业据点,这两个地方都是设防城市,各有名欧洲人和2.5万名印度人,英国人还在本地治里以南不远的地方据有圣大卫堡。欧洲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使英国与法国成为敌对的双方,从而也使两国的商业公司处于交战状态。英国海军在印度海域捕获法国的船只,从而触发英法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卡纳蒂克是欧洲人对科罗曼德尔海岸及其腹地的称呼,包括马德拉斯、本地治里、圣大卫堡等城市,是英国人和法国人长期角逐的舞台,故战争以卡纳蒂克命名)。
(四)当时法国人在印度海域没有舰队,约瑟夫·弗朗索瓦·迪普莱克斯向毛里求斯总督杜·布尔东奈发出紧急呼呼请求援助。朴·布尔东奈装备一支有8艘战列舰的分舰队驶抵印度海上,顿时使战局为上改观。英国舰只不愿也不能和法国人进行一次重大的战斗而离开,从而使整个马德拉斯海岸受到法国舰队的支配,于是法国人从陆地和海上两方面包围马德拉斯。英国人在陆地或海上同法国人作战都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无能,遂使法国人只以阵亡6个人的轻微代价占领马德拉斯,这次胜利使法国在南印度诸王公心日中留下所向无敌的威武形象。迪普英克斯还以只率领着几千法国毛瑟枪乓就击败受英国人挑唆的印度士兵而威名大振,法国暂时获得全胜。由于胜利让法国人对如何处理马德拉斯产生分歧,迪普莱克斯不仅不同意在得到一笔相当的赎金后将马德拉斯交还,而且还彻底地洗劫马德拉斯。法国舰队意外地受到一次飓凤的袭击而损失惨重,被迫撤出印度海面。法国人的撤离使英国人重新获得制海权,致使迪普菜克斯围攻圣大卫堡长达18个月的进攻受挫。英国舰队为报复法国洗劫马德拉斯,从陆地和海上两路包围法国人的商业据点本地洽里,但由于英军缺乏军事技术和雨季将要到来导致英军撤除包围。当英军再度进行包围时欧洲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缔结《亚眠条约》而结束,根据条约规定马德拉斯交还给英国人,与以英国人在法属加拿大所夺取的路易斯堡相交换,英法之间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以任何一方都没有获得任何领土而告一段落。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证明制悔权的极大重要性,按照他们的处境和实力谁拥有制海权谁就能获得决定性的和永久的胜利。
(五)当时法国的势力实际上只限于卡纳蒂克一地,而英国人在孟买和孟加拉都有重要的殖民地,法国人处于劣势状态。然而才智出众的迪普莱克斯从印度大军被少数法军彻底击溃的战争中总结经验,良好的军纪和新式的装备要比单纯的人数重要得多,庞大的亚洲军队已不能再与少量而精良的欧洲军队为敌。如果法国拥有一支勇敢而又有纪律的军队,那就是一件有效的武器,在印度王公之间发生争斗时这件武器就可能成为一种决定因素。如果能得到一个印度当权者的威望和资源的支持,法国人也能战胜英国人。法国人暗暗地等待时机,时机终于来到,海德拉巴和阿尔科特发生王位继承的争执,迪普莱克斯便把法国的傀儡扶上统治地位。感恩的统治者也给法国盟友以适当报酬,任命迪普莱克斯为克里希纳河以南莫卧儿帝国全境的总督,并划给法国一大片领土,使法国东印度公司迅速成为德干和卡纳蒂克地区的太上政府。藩属国家成了法国人的聚宝盆,迪普莱克斯本人从他手下的王公那里得到万卢比的“礼物”,并获得广阔的土地。迪普莱克斯的助理们也追随他的榜样,对藩属国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英国人很快地采用迪普莱克斯的战略,利用印度王公的势力打击法国人的力量。英国人明白如果不去支援印度王公,让法国人放手完成迪普莱克斯的计划,英国人将会无可挽救地丧失在马德拉斯的地位,于是英国人在新总督桑德斯的领导下全力投入斗争。英国政府也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决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支持他。这样一来虽然英法两国当时没有在欧洲正式宣战,甚至也没有公开承认敌对,但他们却在印度支持地方势力进行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爆发。
(六)在战争中法军围攻英军据点特里奇诺波利久攻不克,英军为了救援这个据点施用“围魏救赵”之计,受命执行的克莱武率领名欧洲人和00名印度士兵,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占领阿尔科特这个首府。法国果然派遣一支援军去收复首府,克莱武英勇地守卫这个城市达5天,一直到包围他的部队撤离为止。占领阿尔科特这一勇敢的业绩立即提高英国人作为一支战斗兵力的荣誉,并致命地打击法国人的威望。负责包围特里奇诺波利的法国将军逃跑而被英国人反包围,派去增援的法军也投降英军,法国将军和他的部队兵无斗志,很快便成为英国人的俘虏。英国人的胜利使迪普莱克斯的强烈期望落空,由于他手下的将领出奇的愚蠢和无能,他丧失几乎已经到手的战利品。面对挫折时迪普莱克斯仍然继续努力,以积极的军事行动包围特里诺奇波利,但是法国国内当局根本不了解这位有才华的总督的高明政策的全部内容,却为他这种政策所造成的挫折和沉重的财力损失不耐烦。火速召回迪普克莱斯并同英国缔结一个双方都同意不干涉当地王公间的争吵,双方保持缔结条约时各自实际占有的领土的条约,这样法国差不多丧失迪普莱克斯为他们所赢得的一切。德干的贵族厌恶法国人,千方百计地想将法国人赶出去,法国人还是尽力维护在北方行政区的一些利益。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的短暂和平使英国腾出手来觊觎印度最富庶的地区——孟加拉,结果发生的普拉西战役恢复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以前的地位,接着便把斗争的矛头又指向法国。法国在孟加拉的属地昌德纳戈尔被英国人占领后曾派舰队到达印度领海,其目的是企图进攻马德拉斯。
(七)英国人探听到法国远征的消息后马上派遣舰队火速把增援部队开到马德拉斯,并且先于法国人登陆。法国人开始包围圣大卫堡,迫使该地投降,取得辉煌的战果。可是在围攻马德拉斯过程中由于法国军队中时常发生饥饿暴动,军官们不听指挥造成久攻不克的僵持局面。与此同时英国舰队击败法国舰队,失败的法国海军先是拒绝启航,后来擅自从本地洽里开舰而去,使法国陆军失去海上的支援。英国舰队乘机重返印度海面,迫使法军立即撤除对马德拉斯的包围。克莱武抓住法国军队愚蠢地调离北方行政区的机会,从孟加拉派遣一支军队向法国军队进攻,胜利地占领北方行政区的一些地方,并同那里的统治者缔结一项有利的条约。在卡纳蒂克中英国人也采取攻势,法国舰队再一次出现于印度海面,旋即又被英国舰队第三次打败,迫使法国舰队离开印度,从此英国人便成为海上主人。0年英国军队来到马德拉靳,再度对法军发动攻势,在万迪瓦什要塞附近进行一次决定性的战斗,法国军队终于抵挡不住而全线崩溃。英国人以征服法国人在卡纳蒂克的小属地来扩大他的战果,在个月的时间内法国人在卡纳蒂克失去一切,仅余金吉和本地治里。法国的残兵败卒被围困在本地治里,被英国人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封锁、包围起来。处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法国人毅然同迈索尔当政的海德尔·阿里结盟,黑德尔派遣一支军队支援法国人,但同盟者们不能共同议定任何军事计划以制造战胜英国人的机会,遂使法国人的计划落空。
(八)在这危急的关头时法国军队缺乏足够的经费,军队的官兵也不能同心协力,饥饿和绝望终于迫使本地治里无条件地投降。战胜者们逞其凶焰,不仅拆毁炮台,连这个城市本身也被毁坏。据描写:“这个一度美观而繁荣的城市,几个月之内连一所房子都不剩。”本地治里投降后马拉巴尔海岸的法国殖民地金吉和马埃不久也跟着投降,法国人从而丧失他们在印度的一切属地,法国在东南印度脆弱的统治崩溃。后来根据结束七年战争的年的《巴黎条约》这些地方又归还给法国人,法国在印度沿岸保留的五个城市,必须拆除它们的防御工事。尽管如此但这些城市仍然在长时期内作为勾结与英国人为敌的印度王公们的基地,从这里向他们出售武器并派遣教官和顾问。与法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人在孟加拉确立军事优势,最有威胁的法国人终于被赶了出去,英国人获得授予的领土,可以维持一支具有相当装备的军队。同时英国还拥有对纳瓦卜庞大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增长起来的威望,英军统帅克莱武由此而身价倍增,当他在普拉西得胜的时候还只是马德拉斯总督与参事会的一个职员。8年6月加尔各答参事会自己动议,选举他任孟加拉总督职务,到那一年底这一职位因得到公司的任命而合法化。克莱武加强对傀儡控制的有效措施,使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霸权保持年时间。
普拉西战役
(一)普拉西战役发生于年6月2日,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战争,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达乌拉有法国为其支持。在普拉西中孟加拉当时拥有7万名军队以及5尊法国东印度公司送给他们的大炮和40名法国炮手,筑壕固守的克莱武指挥的军队只有名英兵和名印度士兵,双方实力悬殊。此战之前效力于孟加拉的欧洲雇佣兵首领沃尔特·莱茵哈特对英军也有优异表现,曾在巴特纳设下圈套杀死50多名英国战俘,并因此得“巴特纳屠夫”绰号。战役开始前诡计多端的克莱武事先买通孟加拉军队的将领米尔·贾法尔作为英国的内奸,战役打响后适逢一场倾盆大雨,孟加拉军和法军的枪炮火药受潮而失去效力,而英军的枪炮火药都预先盖上防水布而保持完好,因此当孟加拉军队向前冲锋时遭到英军枪炮的密集射击导致死伤甚众。印奸贾法尔按兵不动,其他孟加拉军队也心怀异图,许多驻军对英国人很少甚至不加抵抗,从而使孟加拉的军队变成一群乌合之众。
(二)英军几次大炮齐发后孟加拉军队惊慌失措,印奸米尔·贾法尔率领的骑兵转到克莱武方面,孟加拉的军队就在一场大屠杀中被歼灭。普拉西战役简直不是会战,英国人只以死伤75人的代价(22人死亡,5人受伤)击溃孟加拉的7万大军(死伤余人),战败的西拉杰·乌德·达乌拉被处死,英国东印度公司随即建立起以米尔·贾法尔为纳瓦卜的傀儡政权。东印度公司由此获得一大笔钱,克莱武和他的同僚都得到大量的报酬。普拉西战役虽然只是一个小仗,但它的结果却比世界上许多最大的战役还重要,它为英国人征服孟加拉以至最后征服整个印度铺平道路。这次战役还带来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加强英国作战资源和经济资源,为彻底打败法国在印度的势力奠定最后的基础。普拉西战役的胜利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巨大利益,在孟加拉取得霸权。之后英国人又将矛头转向法国,并在随后的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中将法国的势力从印度彻底清除,自此印度开始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迈索尔战争
(一)迈索尔战争(7~年)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迈索尔王国进行的四次侵略战争,又称英国-迈索尔战争。迈索尔王国是存在于年-年间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南部,今印度卡纳塔克邦一带,以今迈索尔城为中心的一个王国。迈索尔王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皆由世袭的瓦迪亚王朝统治,统治者称玛哈拉贾。印度西南部重要城市迈索尔之名便来源于迈索尔王国,该国最初是一个小王国,在年独立,进行一系列领土扩张成为南印强国。0年穆斯林夺得实权,年王位又落到瓦迪亚家族手中,同时迈索尔王国成为东印度公司(后为英属印度)下辖的一个印度土邦,年迈索尔王国被并入印度联邦。由于印度人本身对历史记载的不重视,迈索尔王国的历史来源主要是石器与铜板铭文以及迈索尔皇宫中的资料和当代的卡纳达文学作品。迈索尔王国的起源还存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在今迈索尔一带的古城,该城一对兄弟所创建并不断发展壮大,慢慢形成迈索尔王国。七年战争后英国将法国人逐出印度,加速对印度的征服。迈索尔王国原为南印度一小邦,18世纪60年代起国势日强,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南印度扩张的主要障碍。迈索尔在其苏丹海德尔·阿里的领导之下,他是印度历史上最有能力的人物之一。在18世纪的混乱局面中他由出身微贱而掌握大权,完全是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具有坚强的决心、过人的勇气、敏锐的智力以及很强的记忆力,足有余裙抵消他没有读写能力的缺陷。
(二)他冷静、机敏,在战场上勇猛,在行政方面非常练达,而且精力充沛、有条不紊和迅速地处理他面前的国家大事。他平易近人,有一种惊人的能力,能同时注意到各种问题,而不会为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弄糊涂。有的史学家公正地评价他:“他是一位大胆的、有创见的、有进取心的统帅,他策略巧妙、足智多谋、精力充沛,从不因失败而沮丧。他专心致志于他的事业,对于英国人时他的政策是明确的。尽管他对内统治严厉,甚至造成恐怖,但在迈索尔提起他的名字时,即使不加赞美也表示对他尊重。他的杰出的才能与成就永久地留在人民的记忆中,虽然他有时也实行虐政,却被人民忘怀。”海德尔掌握国家政权后对印度教的封建贵族施行屠杀政策,把他们的土地分配给伊斯兰教将官们,并用忠于他的军队和统一的赋税机关,制裁他们的不法。同时黑德尔还推行使农民地位稍见轻松的赋税改革,海德尔征讨、平服印度西海岸以后打通迈索尔去阿拉伯海和经营有利可图的香料买卖的道路。他聘请欧籍教官训练军队,建立一支以步兵为主,骑兵、炮兵为辅的合成军队。并仿照医院,建立侦察队,实行统一指挥。全军共5.5万人,他们纪律严明、战术灵活、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比没有骑兵的英军机动性更强。1~7年迈索尔不断向外扩张,加剧与邻近王国的矛盾。迈索尔崛起之后停止向马拉特王公联盟缴纳贡赋,并开始阻止他们向南印度进犯。但是海德尔始终认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妨碍迈索尔征服其邻邦和宣接,构成对迈索尔的威胁是他们的主要敌人。
(三)迈索尔的迅速崛起引起以马拉塔等印度王公们和英国人的犯忌,马拉塔人于5年侵入他的境内,强迫他割让古蒂和萨瓦努尔并赔款20万卢比。马拉塔人和尼扎姆、英国缔结三角同盟以对付海德尔,海德尔收买最先攻击迈索尔的马拉塔人。在英国军队史密斯上校率军的帮助下尼扎姆于7年4月侵入迈索尔,从而爆发第一次英国-迈索尔战争。联军在边陲重镇金格马打败迈军后向腹地推进,一度占领迈索尔1/领土。但尼扎姆很快就背弃英国人,海德尔趁机联合尼扎姆组成联军,不料联军又被英国军队打败。尼扎姆不久又抛弃海德尔并宣布海德尔是一个“反叛者和僭位人”,答应协助英国人和卡纳蒂克的纳瓦卜来惩罚他。然而海德尔不顾尼扎姆的背叛仍然精神抖擞地作战,他见英军远离后方导致供应不济、兵力分散,因此作战能力被削弱。率精锐深入敌后突袭孤立薄弱之敌,于8年8月击败距马德拉斯五英里以内出现的孟买军队后收复曼加洛尔,迫使史密斯退守戈拉尔。9年月海德尔收复失地并攻入卡纳蒂克,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马德拉斯,并于9年4月4日授意缔结和约,规定交换俘虏与相互归还所征服的土地。这也是一个防御同盟,英国人答应在海德尔遇到任何势力攻击时给他以援助,然而英国并没有履行同盟条约。年马拉塔入侵入迈索尔的领土,英国人并没有支援海德尔,这自然得罪他。海德尔注意寻找再次攻击的机会,便参加由尼扎姆、马拉塔人组成的反对英国人的总联盟。英国人占领海德尔管辖区内一个小小的法国殖民地,迈索尔立即抓住这个口实,以他的王国的中立地位已遭破坏为名对英国宣战,从而爆发第二次英国-迈索尔战争。
(四)迈索尔这次宣战受到印度各王国和许多外国的支持,正如历史学家黑斯尔斯所记述那是一场印度斯但所有的力量都参加和遍及所有地区的战争,这场战争在有些地方已经进行,有些地方即将进行。在印度国外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正在起义中的美洲诸殖民地也联合起来反对英国,法国人正想利用这个机会恢复在印度的地位,和在科罗曼德尔的荷兰人缔结条约。海德尔为了准备同英国人进行决定性的战争便谋求同法国结盟,以求法国舰队的协助。当时英军已被调去讨伐北美殖民地人民起义(美国独立战争),紧接着便开始对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的艰苦斗争,海德尔抓住战机于年7月以约万人之众及门大炮袭击卡纳蒂克平原,其势如排山倒海带来破坏。海德尔占领波多诺伏,并于9月在贝伦伯卡姆击败英军一个支队。10月海德尔·阿里之子铁普率师北上,阻止贝利和蒙罗率领的两支英军会合。铁普在波利鲁尔击溃贝利,攻占卡纳蒂克首府阿尔科特,并迫使蒙罗退守马德拉斯,从而控制卡纳蒂克,使英国东印度公司面临困难的处境。与此同时强大的法国舰队击败英国舰队,并使陆战队登陆帮助海德尔,从而使英国人在印度的运气降到最低水平。指挥英国军队的是英属印度的总督沃伦·黑斯廷斯,黑斯廷斯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初在东印度公司供职时人还只是一个18岁的青年。他在东印度公司经历所有的官阶,研究印度各王国的风俗习惯,对印度各国了如指掌,可以说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忠实的公仆和凶恶的殖民主义者。
(五)沃伦·黑斯廷斯在饥荒年头做过大米的投机买卖,给军队供售恶劣装备,从而奠定他的财产基础。他积极策动对相邻王国的侵略,一举给公司带来万卢比,从而也给他自己带来几十万卢比的收入。他还巧立名目使用残酷的手段增加孟加拉的税额,榨干人民的血汗,并无耻地向伦敦报告说:“虽有饥饿死亡,而税收仍然增加”。为了弥补庞大的军费,他把依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印度王公们都掠夺。沃沦·黑斯廷斯立即派遣艾尔·库利爵士率军迎战,亲自坚持和维护英国军队的权力和荣誉,极力分化和瓦解海德尔的联盟。迈索尔虽然打败一支英国的军队,可是却被艾尔·库利打败。当时法国、荷兰正同英国作战,支持迈索尔。为阻止荷军与迈军联合作战,英军攻占荷兰在南印的据点纳格伯蒂讷姆和锡兰最好的港口亭可马里,休斯率英舰队在卡利卡特歼灭建设中的迈索尔舰队,从而掌握制海权。年1月库特在波多诺伏击败迈军主力,迫其北撤并实施追击。9月27日英军在绍林赫再败迈军,年1月苏夫伦率法舰驶入马德拉斯海面击退英舰。不久铁普率部围攻坦焦尔,迫使英守军人投降。4月迈军攻占古德洛尔,为法舰提供基地。雨季开始之后活跃的战斗停了下来,沃伦·黑斯廷斯在战争中利用印度封建各国的分崩离析和马拉特王公本身的内部意见不和瓦解海德尔的联盟,拉拢马拉特诸国中的强国并与其他诸国签订和约。根据年的和约东印度公司扩大它在印空西海岸的领土,并设法使法国不能在马位特王公领土上成立代理店,英法在欧洲签订休战和约也使处于法国舰队和迈素尔军队夹击之下的一支英国军队脱离困难的境地。
(六)海德尔在第二次英国-迈索尔战争后期因年逾高龄而患了不治的癌症,他的儿子提普象他的父亲一样勇敢好战,继续封英国人作战,于翌年春率军在古德洛尔击溃英军,俘获在孟买担任最高指挥的准将和他的士兵。5月围攻英军在马拉巴海岸的最后据点门格洛尔,7月英法议和后铁普坚持抗战,集中迈军主力(10万人、火炮门)继续围攻门格洛尔。11月另一支英军攻占哥印拜托,打开通往迈索尔首府塞林伽巴丹的隘口,铁普被迫于年月11日缔结《曼加洛尔条约》,双方商定在相互归还所掠土地、释放俘虏。《曼加洛尔条约》只是一个空洞的停战协定,英国在迈索尔的战争中保持并巩固它在印度的属地,东印变公司成了印度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的力量。苏丹提普也知道和英国人重开战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迈索尔和英国都想在德干树立政治优势,同时提普对年的协定并不满意。迈索尔在提普统治期间使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这个国家具有民族的统一性,在政治上又把印度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加那尔人统一在自己的版图以内,正是这种关系使得迈索尔稳定起来。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提普确定征收农民三分之一收成的地租,对其他封建赋税摇役也相应裁减,有的甚至完全取消,从而吸引附近英国属地的农民。提普引以为豪的是他的陆军,其各个兵种是由所谓“不可接触者”和其他下等种姓中募集来的人组成的,他们善于使用欧洲的武器,井具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七)为了同势不两立的英国人作战,提普试图为自己争取法国和君士坦丁堡的支持,并于年向两处都派遣专使,但他只得到答应将来给予支援,并没有眼前的积极帮助。按照《曼加洛尔条约》特拉凡哥尔是东印度公司的老盟友,提普于年12月29日向特拉凡哥尔发动攻击,东印度公司认为提普的行动是一种战争行为,严厉地谴责提普。特拉凡哥尔是南印度的一个古印度教封建王国和土邦,统治今印度喀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南部地区。该国最初是从土邦维纳德王国分离出来,成立后不久在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帮助下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后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年并入印度。提普的行动同时也引起尼扎姆和马拉塔人的担心,因而怀有恶感,这样提普的行动就促使英国人、尼扎姆人和马拉塔人结成“三角同盟”,第三次英国-迈索尔战争开始。历时两年的英国-迈索尔战争经历三个战役,第一个战役是两支英国军队从西岸(孟买)和东岸(马德拉斯)同时侵入迈索尔,蒂普苏丹在战争中具有比英军高明得多的战略,使英军遭受一连串的局部失败。第二个战役中指挥这次战役英军统帅是总督查尔斯·康沃利斯,他在作战的同时拟定废黜提普的计划。英国人在其同盟国的帮助下改由东、北两个方向以两倍于提普的兵力进攻迈索尔,经半个月围攻于月21日攻陷班加罗尔,围攻迈索尔的首府塞林加帕但。危急关头时提普又一次显示出他卓越的将才,实行坚壁清,给英国军队以有力的打击。
(八)雨季到来的时候英国军队因装备和给养奇缺,加上瘟疫流行,不得不扔下攻城的武器和军营,从塞林加帕但城下撤退。迈索尔人力物力损失惨重,城乡或被敌军洗劫一空,或被自己的"焦土政策"摧毁殆尽。第三个战役是在一年之后英军再度来到迈索尔首都把它团团围住,虽然提普出击获得一些胜利,但英军得到孟买派来的一支军队援助后,很快地占领通往塞林加帕坦路上的炮台,逼近首都并袭击它的外围工事。当城外防御工事被英军攻占后提普便寻求以军事和外交手腕,为避免全军覆没开始与英国人谈判。英国东印度公司鉴于军队中疾病流行,并担心和法国人作战,由此而造成的提普和法国人的同盟,于是董事会坚持议和。东印度公司通过和提普的谈判,双方于年8月缔结《塞林加帕但条约》,从而结束第三次英国-迈索尔战争。根据条约提普不得不让出他的一半领土,其中从克里希纳河到彭纳河彼岸的一大块土地让给尼扎姆,另一块则割给马拉塔人,马拉塔人的领土遂扩展到通加道德拉河。英国人获得马拉巴尔与对库尔格罗阎的主权,又获得丁迪古尔及其南部的毗连地区,在东部又获得巴拉马哈尔县,这些很重要的让与大大增加公司领土的实力和完整性。另外提普还不得不支付00多万英镑的赔款,并把他的两个儿子送到英国军营中作为人质。总督康沃利斯乐观地估计与提普战争的结果:“我们已有效地削弱我们的敌人,却没有使我们的朋友过于强大”。
(九)迈索尔仍然保持着它的独立,提普不甘心他的失败,开始准备新的斗争。提普对英国人怀有很深的怨恨,不可能长期忍受英国人的屈辱。在逆境中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尽他所有的力量去医治战争的创伤。提普开始增建都城的炮台,补充骑兵和马匹,招募和训练步兵,惩处他的难以驾驭的藩属,奖励农耕,很决地恢复过去的繁荣。当时法国在欧洲已卷入一次和英国的殊死战争,提普作为一个机智的外交家试图和法国结成同盟,打击在印度的英国人。他自己加入准各宾俱乐部作为一个成员,并在塞林加帕但种植一株“自由之树”,升起新成立的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旗。为了替自己在预期的冲突中争取同盟者,提普还派遣密使到阿拉伯、喀布尔、君土但丁堡、凡尔赛和毛里求斯岛,并在毛里求斯岛招请协助提普把英国人赶出印度的志愿者。法国在几年僵旗息鼓之后,借着国内大革命的高潮在印度又恢复势力。法国人利用印度诸王公之间的争斗、有求于法国的机会趁机楔入,海德拉巴被马拉特人打败、割让部分领土后向法国人求助,法国教官便在短期内为其训练出00人纪律良好的军队,并在海德拉巴宫廷中占了优势。法国人还在与印度王公联盟的基础上拟就驱逐英国人于印度以外的计划,法国人当时所能指望的除迈索尔外,还有海德拉巴及马拉特王公中由法国军官指挥的2名军队。法国拿破仑还与提普信使往返,并答应在最近时期就要带领大军开到印度海岸。
(十)关键时刻新任英国总督查尔斯·韦尔斯利来到印度,新任总督的首要任务是要根绝法国在海德拉巴的势力。在战争的威胁下海德拉巴驱逐法国教官,接受英国提出的全部条件并彻底转变为东印度公司的藩臣。韦尔斯利到达马德拉斯时很快看穿拉普的敌意,立即决定对他作战。韦尔斯利在年8月12日的《备忘录》中说:“提普使臣的行事是经他自己批准的,加上法国军队在他的国土上登陆,这是一种公开的、不折不扣的、毫不含糊的宣战。更严重的是公开声明战争的目的既不是为扩张、赔款,也不是为安全,而是要完全摧毁在印度的英国政府。如果对这样的侮辱和危害的形势再有所误解,那就表明不是示弱就是恐惧。”英国人除了加强其他备战措施外还恢复年的“三角同盟”,查尔斯·韦尔斯利的兄弟阿瑟·韦尔斯利是一个年轻的上校(后来为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者,封为威灵顿公爵),他随总督来到印度。第四次英国-迈索尔战争爆发前他曾经面目狰狞的报告说:“捕获提普的罗网已经准备好了,这个野兽无法挣脱。”阿瑟把军队集中在边防线上,大军压境并向提普发出最后的通膜,英国人要求同法国断绝关系,并要求确立英国人对迈索尔的保护。这时候海德拉巴已倒向英国人一边,法国人自身陷入埃及勉强自保,拿破仑逃回法国,迈索尔不能指望任何地方派来的援军。
(十一)英国人凭着人数上和技术上的压倒优势侵入迈索尔,年月英军兵分两路(东路2万余人、西路6余人)向迈索尔腹地推进。月5日铁普苏丹率军1.2万人迎战西路英军但被击退,东路英军长驱直入,直逼塞林伽巴丹。4月14日两路英军会师,包围塞林伽巴丹并发起进攻。提普的军队拼命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紧紧地压在塞林加帕但,围攻战开始了。英国人在一番猛烈的轰击后于年5月2日猛烈攻城,5月4日英军突击队4人实施强攻,最终突入城内。迈索尔人英勇地捍卫每一寸土地,在城堡的大缺口地方中提普亲自指挥着保卫战,他受了三次伤,最后终于倒在地上。英国士兵从将要死亡的提普身上摘下珍贵的装饰品,结果他的性命。这时市街上的斗争还在继续着,胜利者对妇孺都不留情。据阿瑟记载:“突击过后当天晚上的情况是无法形容的,所有人家都被抢劫一空。我们的军官、士兵和印度士兵,后来都在军营市场上出卖宝石、金条和银块”。单从宫廷中夺取的掠获物的价值就超过1万金户比,阿瑟·韦尔斯利本人则从军中接受用抢来的钻石镶满的圣帕屈克勋章作为礼物。在深夜中阿瑟还在火炬的照耀下在成千的尸体中搜索提普的尸首,以便查明英国殖民者的不可调和敌人已被杀死。
(十二)英国人终于支配迈索尔,拘禁提普的家属,接着又把他们放逐塞帅口尔各答。作为一种外交行动时阿瑟表示要将位于迈索尔王国北部的松达和哈尔波内利两县给予马拉塔人,但他们拒不接受这些地方,英国人将接近尼扎姆矫她的东北领土给予尼扎姆。英国人自己取得在西方的卡纳拉、东南方的怀纳德、哥印拜陀县和达拉波兰县东方的两块地方以及塞林加东但城镇和孤立的地区。迈索尔王国的其余部分给予印度教的统治王朝的一个孩子,这个新的迈索尔士邦实际上已变成英国人的一个属国。这个未成年的统治者被迫接受军事援助条约,供养住在王国内的一支负责保护的英国军队,并支付一笔庞大的军费补助金,战时总督还可能加征。总督还被授予一种权力,即他要是对这个政府的管理有任何不满,可以把这个国家的全部内政接管过来,韦尔斯利希望这些措施将使他能够支配罗阁领土上的全部财源。查尔斯·韦尔斯利所执行的解决迈索尔的办法替公司获得广大的领土、经济、商业和军事的利益。它扩张公司的领土,从海到海的跨越半岛的底部,从各方面包围着迈索尔的新王国,只有北边是个例外。当年尼扎姆将他从迈索尔取得的土地转交给公司以后,这个王国就完全被所谓英国统治下的和平所包围,总督的这种成就在英国博得热烈的赞扬,他被晋升到爱尔兰贵族中侯爵的高位。
阿萨耶战役
(一)在18世纪印度由多个王国组成,中部的马拉塔王国较强悍,占有辽阔领土。但是马拉塔的各位有实力的王公长期不合,为争夺统治权内战频繁。英国为了扩大在印度的控制采用分而制之的战略,年英国先扫平印度南部的莫索尔,有“莫索尔之虎”之称的土王提普毙命。恰在不久后马拉塔发生重大事变,年10月马拉塔国的实力派王公辛迪亚和霍尔卡赶走名义上的国王巴吉.拉奥二世,这位国王从首都普那仓皇逃到英国控制区求助。英印总督莫宁顿爵士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马拉塔变为附庸国,削弱各王公的势力。12月与逃亡国王拉奥二世签订《伯塞恩条约》,并保护他返回首都。然而事与愿违,王公们更认为拉奥二世是个英国傀儡而停止互相争斗,一致反对国王。年8月6日英国与王公们和谈破裂后战争爆发,英总督莫宁顿爵士的计划是分南北两路进军马拉塔,南路的前线指挥就是他的弟弟在扫平莫索尔立下大功的阿瑟.韦尔斯利(将来的威灵顿)。他面对的是马拉塔王公辛迪亚,这位王公有一支较精良的部队。法国军官伯埃尼在20年前开始以欧洲标准给辛迪亚练兵,后来由另一个法国军官皮尔隆接手。辛迪亚在这两人帮助下组织4个旅1万5千的正规军,全部欧式组织训练,装备欧洲的枪炮,并雇用一些法国、葡萄牙甚至英国军官。正规军总指挥由汉诺威军官普尔曼担任,除了这支正规军外辛迪亚还有2万多骑兵和2万多非正规部队。
(二)阿瑟.韦尔斯利的主力部队由1万人的英印军组成,其副手斯蒂文森上校还有9千海德拉巴联军,其中只有不到二千是英国人,分别是第74、78、94团(此团配属斯蒂文森)各一个步兵营加上第19轻龙骑兵团。韦尔斯利深知敌我两军的特点,自己的部队训练普遍比较好,英国部队虽少但善战。辛迪亚正规部队训练装备较精良,不过其余2万骑兵和众多非正规部队组织差,在袭扰时能很好发挥作用,大战能力则低。所以要击败他们最好的方式是机动进攻,并寻求机会在有利条件下打决战。韦尔斯利首先挥兵攻击马拉塔的山地城堡阿梅努格尔,8月8日战争开始第天韦尔斯利率部强行军到达,当日就拿下城堡外围,四天后1守军便在连续打击下缴械投降。攻城期间韦尔斯利看到一名候补军官当先爬上云梯接近护墙,但是云梯立刻被守城者推倒,那名候补军官被从最高处甩到空中,重重摔了下来。只见那个人不顾伤痛,从地上爬起大步赶过众人,不久又站在云梯最高处。韦尔斯利问部下这人是谁?部下告诉他这是78团的柯林.坎贝尔。韦尔斯利记住这个名字,坎贝尔不久获得提升,后跟随韦尔斯利到半岛,一直征战到滑铁卢。多年后韦尔斯利成为威灵顿公爵,坎贝尔也成了锡兰总督。占领阿梅努格尔后韦尔斯利没有停步,他得到情报辛迪亚军在海德拉巴北面的伯克顿扎营,决定过戈达瓦里河向敌军快速进击。9月20日为了更好利用道路和补给物资,他在贝纳普尔和副手斯蒂文森上校分兵行军。
(三)韦尔斯利率0英印军行动,斯蒂文森在距韦尔斯利14英里的山谷平行进军,按计划两军在距离伯克顿12英里的一个村庄会合,然后在24日和敌军决战。2日韦尔斯利按时到达会合点,但分开行动三天的斯蒂文森上校没有一点踪影。原来附近有两个镇重名,斯蒂文森因搞混地名而迷路,这个意外让韦尔斯利只剩计划中一半的兵力。在韦尔斯利急切等待斯蒂文森时一份情报送到他手里,辛迪亚的骑兵已经离开营地,步兵扎营未动。但敌军此时距他不是原先报告的12~14英里,而是在阿萨耶附近,只有6英里。韦尔斯利立刻亲自进行侦察,快马奔驰了4英里后这位年轻的将军看到惊人的景象,面对的不只是原先被告知的步兵,是包括大量骑兵和炮兵的几乎全部辛迪亚军主力,还加上一部分庞斯拉王公的士兵,共有包括个旅精锐步兵、两万骑兵的4万多部队。这支大军绵延展开在近7英里的平原上,隔凯特纳河在对岸安营扎寨,步兵和炮队在阿萨耶村中央,周围是骑兵。凯特纳河保护着部队正面,约阿河保护着部队后方,这是个相当稳固的位置而不易受突袭。法国人训练的队伍看来不简单,韦尔斯利开始快速思索对策,斯蒂文森踪迹皆无,敌军比原来情报报告的要强大,距离又是这么近。撤退未尝不是个选择,但敌军有20倍于己的骑兵,很难全身而退,辎重会损失,这支印度人为主的部队赖以作战的士气会彻底失掉。如果进攻的话韦尔斯利只有0人(其中0英军)、炮22门,敌军有4万之众、炮门。实力悬殊外英印部队在酷暑下经过40公里连续行军后人困马乏,进攻看似以卵击石。
(四)沉思中的韦尔斯利忽然转头问一名随军印度使节怎么想,印度人礼貌地答:“强的不一定胜弱的。”一句很得体的场面话。不料韦尔斯利真下令-进攻,惊讶中的印度人几乎认为这位将军疯了。韦尔斯利并非在作一场冒险赌博,他在观察中发现辛迪亚军一个不易察觉的破绽。两条一前一后保护马拉塔军的河流在偏东一些的地方汇合,河之间的平地逐渐变窄。如果能从这一带渡过河,不但可以侧击马拉塔军,敌军抵抗时无法在两河交汇较窄的地域内展开庞大的部队,另外两条河让马拉塔骑兵机动受限制。只要能从东侧渡河迂回,英印军就能形成绝对的地形优势。计划已定后韦尔斯利直向马拉塔侧翼进发,在靠近横在前面的凯特纳河时向导带来令人失望的消息,河岸很高也很陡峭,没地方可以涉渡。韦尔斯利一言不发,举起望远镜延河岸慢慢扫视。忽然他的视线停住了,两个看似不很特别的小村子引起他的注意,两个小村庄就在他准备渡河的地区内且隔河相对。韦尔斯利立刻想到两个村隔河而建,一定是因为那里渡河交通方便,很可能可以涉渡。韦尔斯利派出工兵勘测,工兵们很快证实那是个涉渡口,炮兵都可以过去。部队向新发现的涉渡口急进,但辛迪亚部队已察觉英印军的出现,炮弹开始向这边射来。韦尔斯利把部队迅速带过河布置成三线,步兵在前两线,骑兵在第三线。形势是英印军左翼靠着刚渡过的凯特纳河,右翼接近远端的约阿河对着阿萨耶镇。
(五)他的作战方案是从中央和左翼主攻,如果这两个方向成功突破,敌军会被挤压到约阿河边,前拥后挤的马拉塔军将崩溃,阿萨耶镇会不攻自破。在英印军部署的同时辛迪亚军也快速变换着队形,大炮和步兵不断转向侧翼和英印军相对,一切作得井井有条。即使知道他们经过欧式训练,这样的战术素质仍很让英印军吃惊。韦尔斯利调整一下部署,命令右翼的奥拉克上校向右前方向移动,后续部队填补进来扩展战线以防出现漏洞,同时他告诫奥拉克不要冒进。辛迪亚军火炮越来越多地转过方向,每分钟都会有更多炮弹打来,事不宜迟的韦尔斯利没有犹豫,立刻发动总攻击。他的队伍在炽烈的炮火下前进,辛迪亚军虽很顽强但仓促转过来的队伍挡不住韦尔斯利的凌厉攻势。英印部队迅速夺取第一线的炮阵地,一些顽强敌军炮兵佯装中弹倒地,待英印军冲过时捡起地上的枪从后面射击,但马上被第二线英军打倒。失去火炮的马拉塔人逐渐失去斗志,像韦尔斯利预计的那样向约阿河边的阿萨耶溃退。在中央和左翼进展顺利时一个意外的危机发生了,英印军右翼的奥拉克上校不知是被硝烟所迷惑还是没理解命令,不顾韦尔斯利的告诫而过于突前,直冲向阿萨耶镇的马拉塔火炮前而损失惨重。
(六)辛迪亚王乘机亲自督队反击,大队骑兵压向英印军右翼。英74团勉强组成方阵拼命抵抗,但寡不敌众。形势变得微妙,英印军左翼中央突破成功,但右翼危在旦夕。韦尔斯利不假思索,跃马赶到后备骑兵前,亲自带骑兵向右翼反冲锋。韦尔斯利带领本地骑兵4团,麦克斯韦尔上校带领英19轻龙骑兵团并排杀入敌阵。激战中韦尔斯利的坐马两次被打倒,一匹被炮弹打翻,一匹被名马拉塔炮兵用矛戳倒,但他仍身先士卒战斗在前列。在英勇的骑兵和中央得胜的步兵联合进攻下被挤压到约阿河边的马拉塔人彻底崩溃,他们的汉诺威总指挥勉强溜走,其余的人争先恐后地逃过约阿河。但整场战役中支持马拉塔人的印度女佣兵首领法尔扎娜也表现出众,她的部下几乎摧毁整个第74高地步兵团,他们还成功阻止英军轻骑兵冲锋,让溃退中的马拉塔盟友得以顺利撤出战场。英印军取得全胜,歼灭敌军6千人,缴获门大炮,敌军阵亡者包括辛迪亚王公的首相加多恩.拉奥。英印军也付出相当的代价,损失人,其中英军人。这是威灵顿(韦尔斯利)第一次指挥大型战役,情报的差错和副手的失误使他不得不面对近在眼前的6倍敌军,但他以巧妙的战术和过人的洞察力和胆识赢得一场决定性的大胜。
马拉塔战争
(一)马拉塔人是在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政治霸权,马拉地帝国的结构是由西瓦吉大王的天才和军事才能所建立的,经过短期的衰落后又为巴吉·拉奥一世所重建。马拉塔人凭着雄厚的军事力量曾经和英国争夺政治霸权达50年之久,但由于希瓦吉及其继位者没有重视社会改革、普及教育和团结人民,导致马拉塔联邦始终是一个松散的结合。马拉塔联邦没有健全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财政管理,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马拉塔王公的军队没有统一的编制,军队的核心是由不同部落的雇佣兵组成,这些雇佣兵是被欧洲教官,主要是被法国教官所训练、指挥。这些外国冒险家只是企图发财致富,其中许多人还是英国人的间谍。除了常备军外马拉塔王公还拥有其封臣们所提供的封建民军,其战斗能力很弱,而且由于封臣们不听王公的命令,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更为致命的是马拉塔诸王公之间的内部纷争和此起彼伏的内战,这不但削弱王国自身的力量,而且造成英国人出面干涉的口实。有的王公甚至引狼入室,从而导致马拉塔的衰败。经过英国-马拉塔之间的三次战争,盛极一时的马拉塔王国终于匍匐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脚下。年声名显赫的马拉塔王国依仗威名和实力把在德里的莫卧儿王朝皇帝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以若干特权相要挟,答应护送他回首都,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炙手可热的权势。不久由于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讧,英国人趁机出兵,从而爆发第一次英国-马拉塔战争。
(二)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取得和孟买毗连的某些沿海领土,巩固其在孟买的地位而提出割让萨尔塞特和巴塞因,并将布罗奇及苏拉特两县的一部分税收转让给英国为代价答应出兵2人与佩什瓦组成联军,联军在阿拉斯平原将浦那的马拉塔政府军击败。年浦那的马拉塔政府领袖热情地接待一个法国冒险家,井答应将印度西部的一个通商港口让给法国人,这件事引起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法国人在印度南部图谋的疑虑,决定对浦那重新开战。年11月英国攻击部队由名欧洲人和00名印度士兵组成,直向浦那进发。月1月9日英国攻击部队和浦那庞大的马拉塔军队相遇,浦那军队打垮了英国军队,并迫使英军签订一次屈辱条约。但是这个条约被英属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拒绝,他曾经写道:“我们已经否认这个条约,要是我们能轻易地洗刷掉我们民族声名蒙受的丑名那有多好啊。”黑斯廷斯不受同僚们的纠缠阻挠采取挽回公司声誉的措施。他从孟加拉派出一支强大的军队横跨中印度,先后攻占艾哈默达巴德、巴塞因等地,但是英国军队向浦那进攻遭受失败被迫退却。黑斯廷斯派出的另一支英军借云梯爬城占领瓜利奥尔,在锡普里(今锡夫普里)的英军也打了胜仗,这几次胜仗的结果提高英国人的声誉,促使英国同浦那政府缔结《萨尔拜条约》。《萨尔拜条约》确认英国人占有萨尔塞特,划分了各王国的势力范围,从而恢复战前的原状。英国人从这个条约所得到的物质利益并不很显著,但英国人还是滥费财力,采取一些不受欢迎的财政措施。
(三)即使如此这个条约还是标志着英国在印度称霸历史上的一个转挨点,它维持和马拉塔人20年的和平时间,摆脱马拉塔人的牵制,使英国集中力量向迈索尔、尼扎姆、奥德和法国人作战,并将尼扎姆和奥德的纳瓦卜置于英国人的控制之下。黑斯廷斯的断然措施挽救英国在印度的地位,从而奠定英国人在印度政治中的支配权,为上升到最高权力铺平道路。《萨尔拜条约》中关于马拉塔人的条款承认马哈达吉,辛迪亚就对英国政府的关系来讲是一个独立的王公,在涉及他与浦那政府关系的其他方面仍应遵守谨慎的方式。马哈达吉·辛迪亚是一个杰出的领袖,他利用自己的新地位来扩大和巩固在北印度的权力。他抛弃陈旧的马拉塔作战方法,聘请法国军事专家根据欧洲的科学方法编制部队。为实现他在北方的野心的他前往德里,使在暴力和混乱中无依无靠的空头皇帝沙·阿拉姆二世成为他的傀儡,利用虚构的皇帝主权的名义使他很快地在印度斯但建立马拉塔人的霸权。他从皇帝那里为他的主人佩什瓦取得帝国摄政的官职,他自己则成为佩什瓦的代表并获得御林军的指挥权,成为皇帝名义上的奴仆、实质上的严厉主人。当他逐步确立对拉杰普特人和贾特人的支配地位后他在北印度的权力达到显赫的顶点,但当他企图进一步在浦那树立势力、扩大范围的时候因患热病而去世。马哈达吉·辛迪亚的去世是一件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马拉塔帝国和印度其他各邦都因此而受到影响,从而也决定马拉塔人在北方霸权的命运。
(四)据后人从英国人档案中找到的对马哈达吉的行动严加戒备的各种证据,由此推论如果马哈达吉不死,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他曾经作出的扩张计划,他很可能会变成不列颠利益的强大敌人。但由于他的去世英国人则可以在那里比较自由地建立他们的统治权,随后英国集中力量征服迈索尔。年迈索尔被征服后马拉塔成为英国在中、南印扩张的最大障碍,年4月理查德·韦尔斯利就任印度总督,开始支配东印度公司的命运。当时印度的政治情况是极端严重,公司的宿敌迈索尔苏丹实力大大增加,而敌对态度未减当年。威望和实力降低的尼扎姆欢迎法国人的支援,马拉塔人领袖的权力达到显赫惊人的程度。公司经常担心的喀布尔的统治者扎曼沙进入印度平原,当时公司的财力又极为拮据。欧洲革命的影响和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让法国人又同提普结成同盟,都使紧张的局势增加严重性。保护英帝国的利益成为韦尔斯利决策的出发点,为了保卫和维护东印度公司的地位,韦尔斯利冷静地分析当时各王国的态势,对印度各邦推行军事同盟政策。韦尔斯利军事同盟体系的意图是未经英国政府解和同意的印度各邦不得从事战争,也不得和任何其他邦进行谈判。大的公国各以英国军官指挥的一支土著军队来维持公共和平。它们各自割让某些有充分主权的领土以支付这支军队每年的费用,小公国则向最高权位者纳贡。作为回报的英国政府对他们个个都加以保护,以抵抗任何入侵的外敌。对于这样一种办法只有弱邦才肯顺从,如尼扎姆立即就接受,而马拉塔则拒绝。
(五)马拉塔人深知英国人干涉马拉塔人的事务是危险的,所以反对和英国人建立任何同盟。马拉塔人中精明的政治家,长期以来尽力保持联邦某种形式的团给,并一直抵制英国人对内部事务的干涉。韦尔斯不檄职后曾经三番五次地要求马拉塔人加入他的“防御同盟和互相保证”,但始终没有得到答复。韦尔斯利在年写道:“迄今为止巴吉·拉奥(马拉塔的佩什瓦)反复无常的脾气和这个民族在对外关系方面所保留的独特的猜忌,都使我们的意图一筹莫展。”然而由于马拉塔人的内江和佩什瓦巴吉·拉奥的挑唆,马拉塔的酋长互相争斗起来,并将巴吉·拉奥赶下佩什瓦的宝座。巴吉·拉奥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答应加入军事援助同盟,请求韦尔斯利的保护。巴吉·拉奥的请求与英国建立控制马拉塔人的计划一拍即合,英国同他于年12月1日签订《巴塞因条约》,该约规定一支拥有不下0名正规步兵,配备通常比例的野战炮和欧洲籍炮兵的外国援军,永久驻扎在佩什瓦的领土内,为了维持这支军队由佩什瓦让出一块有万卢比税收的领土。巴吉·拉奥还答应不聘用敌视英国人的任何欧洲人,他同其他各邦的关系须受英国人的控制,就这样巴吉·拉奥便以牺牲民族独立换回被保护的代价,于是便演出由一支英国军队把巴吉·拉奥送回都城,并恢复他原先的佩什瓦的丑剧。《巴塞因条约》使东印度公司和马拉塔联盟合法元首间建立起确定的关系,是英国在印度称霸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如英国人指出的这无疑是改变我们在西印度立足点的一个步骤,它在顷刻之间把英国的责任加重两倍。
(六)英国人的如意算盘是条约缔结以后再也无须担心和马拉塔酋长们发生冲突,即使真正爆发任何战争,由于缔结《巴塞因条约》使英国人得到好处也可以帮助他们制胜具故人。然而算盘并不都是由英国人拨弄的,由于这个条约是和一个被迁下宝座的佩什瓦签订的,条约中彻底抛弃民族独立,严重地伤害马拉塔领袖的感情。在这样一个严重的民族危急关头,马拉塔的酋长们试图组成一个对付英国人的战线,但由于酋长们之间不能一致行动,大大削弱他们反抗英国人的力量。第二次英国-马拉塔战争于年8月初开始,马拉塔军队除法国人训练的4万人外总数为25万人,而英国人在印度各地的军队为5.5万人。英国军队尽管数量上处于劣势,但韦尔斯利战前对这场战争作充分的准备,对迈索尔和苏拉特等王国采取措施,同盖克瓦尔和奥德缔结相应的条约,通过《巴塞因条约》为制胜那个联盟提供有效的手段等等,这些都给英国人的作战以有力的影响。英国人决定全面攻击敌人,战争在德干、印度斯但两个主要中心和古吉拉特、本德尔汗德和奥里萨三个次要中心进行。战争证明法国人所训练的马拉塔人战斗队不大中用,欧籍军官大多数背离马拉塔王国。马拉塔还犯了一个错误,抛弃前辈的骚扰战术,采取西方的作战方法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外国人的身上,结果很快就失败了。
(七)年8月英军.4万人从北、南两路侵入马拉塔,瓜廖尔和那格浦尔军队奋起抵抗。9月日北路英军攻占阿里格尔,强渡朱木拿河,16日占领德里和阿格拉。辛迪亚派援军北上,11月1日在拉斯瓦里被英军击溃,损失0人。南路英军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于同年9月在阿萨耶战役取得比德干历史上任何一次都更为漂亮的胜利,继而占领布尔汉普尔和阿西尔加尔两个地方。11月在阿尔冈等地击败瓜廖尔、那格浦尔联军,接着便又占领加维尔加尔的坚固要塞。4年英军全力进攻印多尔王国,该王国统治者霍尔卡尔开展游击战,8月在穆昆多拉隘口打败英军1.2万人,10月包围德里。印军占领维里和亚格拉,英军在德里战役中一举打败马拉塔联邦中的辛迪亚北方军队,歼灭印多尔军队24个步兵营,接着又在阿尔瓦尔邦的拉斯瓦里打败北方军队。11月1日英军攻占迪格要塞,6年1月霍尔卡尔被迫同英国签订丧权割地的和约。与此同时三个次要作战中心的英军也相继打败马位塔联盟,获得进一步的胜利。五个月的战争让马拉塔联邦中的辛迪亚和邦斯莱损失惨重,不得不与英国签订两个和约。按照年12月17日签订的《德奥冈条约》邦斯莱罗阁将库塔克省(包括巴拉索尔及它在瓦尔达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割让给英国人,从此若是他和尼扎姆或佩什瓦发生任何争执均应由英国人仲裁,非经英国政府准许不得聘用任何非欧洲人、美洲人或和英国人作战的国家的人民或任何非英国籍臣民,并限据它的同意保持一位英国驻扎官在其身边。
(八)12月0日英国同辛迪亚签订《苏尔吉-阿尔金冈条约》,条约规定把恒河和朱木拿河间的所有领土以及它的位于斋浦尔、乔德普尔及戈哈德三个拉杰普特族公国以北的要塞和硕士割给战胜者,在西面它将艾哈迈德纳加尔、布罗奇及他所有的阿腐陀丘陵以西的领土割让给英国。它还放弃向莫卧儿皇帝、佩什瓦、尼扎姆和英国政府提出要求的一切权利,答应未经英国人允许它手下不得任用敌对国家的欧洲人及英国籍的臣民,并在它的朝廷派驻一个驻扎宫。根据4年2月27日签订的另一项条约辛迪亚加入军事援助同盟,依据该盟约将有一支0人的防御部队从内地调往边境,作为尼扎姆对英国人效忠的酬答时它从贝拉尔罗阁的旧领地中获得一直到纳尔努拉和加维尔加尔以南及瓦尔达河以西的所有领土,另外还从辛迪亚的领土上取得阿腐陀丘陵以南的县份。第二次英国-马拉塔战争的结果是英国人把在马德拉斯和孟加拉的领土连接起来,而且还向其他方向扩展,挂名的莫卧儿皇帝已处于他们的保护之下,他们还同乔德普尔、斋浦尔、马切里、邦迪各土邦及巴拉特普尔的贾特族王国缔结同盟条约。由法国人训练的、为马拉塔人服役的军队被清除,同时孱弱的尼扎姆和佩什瓦更加依附于英国。英国的胜利出乎总督韦尔斯利的预料,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声明就以我最乐观的想法,我也不敢想往我的计划能一下子完成得这样迅速、稳妥的任务。”
(九)18世纪最后25年马拉塔已开始丧失一个强国成长所需的一切要素,所以不能从19世纪初叶的英国中立政策中得到一点好处。当时所有马拉塔各土邦的政治和管理情况都陷于绝望的紊乱与黑暗中,他们的经济情况也毫无令人满意之处。马拉塔的酋长们甚至包括佩什瓦(他是靠英国人的帮助才回到宝座上的)在内表面上虽然对英国人友好,但在内心深处却孕育着对英国人的猜忌和敌视的情绪。鉴于马拉塔三个酋长们中没有一个能够公开反对英国人,佩什瓦密谋重新建立一个马拉塔酋长的联盟以反对英国人,并开始与这些酋长以及帕但酋长阿米尔汗和平达里人谈判。他们还试图加强军队的实力和效率,英国人并没有忘记采取果断的措施来遏制佩什瓦的图谋。英国新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侯爵到任后彻底改变英国的中立政策,新总督决心要使英国政府实际掌握最高权位,并要将其他各土邦作为实质上的藩属。总督指令要限制佩什瓦的权力,诱使巴吉·拉奥签订《浦那条约》。根据条约佩什瓦必须放弃马拉塔联盟领导者的身份,对盖克瓦尔提出的要求减至40万卢比,并答应不再向他提出更多的要求。并把孔坎及若干重要堡垒交给英国人,英国人还强迫辛迪亚、邦斯莱和一些土邦缔结一系列的条约。
(十)这些条约大大加强英国人的势力而损害马拉塔人,条约严重打击佩什瓦的权力和威望,制止辛迪亚对拉杰普特族各土邦的要求,它们已落入英国人的控制之下,牺牲那格浦尔的独立。但是没有一个马拉塔酋长真正甘心失去他们的独立,他们完全同情佩什瓦想使自己从英国人控制下解放出来的愿望,于是第三次英国-马拉塔战争爆发。佩什瓦在英国和辛迪亚签订军事援助同盟条约的那一天劫掠与焚毁在浦那的英国驻扎宫的宫邸,出动2.7万人的部队袭击基尔吉的英国军队,英国军队只有人,但却打败佩什瓦的军队。几乎与此同时那格浦尔、霍尔卡尔发动武装起义奋而攻击英国人,先后都被英国人打败。年英军(12万人、火炮00门)组成南北两个兵团发动全面进攻,巴吉·拉奥二世率军2.7万人迎战,但连连受挫,年6月被迫投降。其他王公或不战而降,或稍作抵抗便放下武器。至此即使在最坏的日子里,一直被当作马拉塔民族统一象征的佩什瓦的职务被废除。马拉塔联盟彻底瓦解,英国完成对中印和西印的征服。英国人在战争中把位于纳尔马达河北岸的一些县份并入英国版图,在同霍尔卡尔签订的《曼达索尔条约》中将所有纳尔马达河以南的地区割让给英国人,答应在这块领土上供养一支英国的援军。在他的对外关系上接受英国人的仲裁,并承认一个雇佣的军官阿米尔汉为通克的纳瓦卜,从此一个英国驻扎官就在印多尔长期住下。
英国征服印度的战争
(一)~年英国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的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战争,印度最后沦为英国殖民地。年的普拉西之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1次重要战役,克莱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团的内讧事先收买孟加拉王公西拉吉-乌德-道拉的军事长官米尔·加法尔。年6月2日孟加拉军队同公司军队在普拉西决战。由于米尔·加法尔率领的孟加拉主力军按兵不动,使得克莱武指挥的名军队在决战中得以打败孟加拉王公的1.8万名纪律松弛的军队。普拉西战役后英国侵占孟加拉,并以它为侵略其他地区的基地。年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不甘心做英国傀儡,起来反抗殖民者。以后奥德王公和莫卧儿皇帝沙·阿拉姆二世(9~6在位)的抗英联军于4年在布克萨尔同英军决战,然而抗英联军战败,英国殖民者侵占恒河下游辽阔富庶的土地。18世纪下半期英国对南印度的迈索尔发动4次侵略战争,7年英军侵入迈索尔,在昌加马和特里诺马利遇到海德尔·阿里的顽强抵抗。英军一度占领迈索尔的1/的领土,之后海德尔·阿里不仅收复失地,而且挺进到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年侵略者在波多诺伏战役中击溃海德尔·阿里的大军,年12月7日,海德尔·阿里病死在军营中。
(二)波多诺伏战役是发生在第二次英国-迈索尔战争期间的战役,年迈索尔苏丹海达·阿里率领8万大军攻占富庶的港埠波多诺伏和阿尔科特,局势对东印度公司相当不利。于是哈斯丁斯总督调整军事部署,派出艾尔·库特率英军迎击海达·阿里,并施展外交手腕瓦解迈索尔苏丹与海得拉巴尼柴姆和马拉塔人的反英联盟,削弱海达·阿里的力量。年7月1日英军在此役中击溃海达·阿里大军,迫使他向北方撤退。蒂普苏丹继承父业继续抗英,年沿革侵略者发动新的战争,蒂普苏丹在抵抗失败后同英国签订和约。年英军第4次大举入侵迈索尔,蒂普苏丹最后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阵亡,英军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国库。战争结束后英殖民者把迈索尔中部地区交给迈索尔前印度王公,其余地区被英国、马拉特、海得拉巴瓜分净尽。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英国向西印度的马拉特联邦发动次侵略战争,年英国侵略者同僭望王位的拉古纳特·拉奥相勾结,强迫后者签订一个屈辱条约。年英军以帮助拉古纳特·拉奥为名侵入马拉特联邦,遭到该邦王公联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放弃同拉古纳特·拉奥的条约。年英军进攻浦那,被马拉特联邦军队击败。
(三)年马拉特联邦与迈索尔联合抗英,年被英军打败,签订《萨尔拜条约》。根据条约英国虽占有萨尔塞特岛,但慑于马拉特联邦强大实力,仍被迫归还所夺去的马拉特联邦全部领土。年英国殖民者迫使马拉特首相巴吉·拉奥二世接受“资助条约”,根据条约英国在马哈拉施特拉常驻一支军队,马拉特每年拨给军费万卢比,英国监督马拉塔的对外关系。马拉特王公拒绝接受该条约,于是在年爆发第2次英马战争。英军2.4万人从南北两路侵入马拉特联邦,英印总督韦尔斯利以分而治之的策略先打败马拉特联邦酋长辛地亚和彭斯拉等联军,后又打败霍尔卡尔军队。5年英印总督巴洛同辛地亚、霍尔卡尔分别签订条约,归还侵占土地,旨在挑起他们同拉杰普特王公的冲突。年英军12万人入侵马拉特联邦,在西塔巴尔迪和那格浦尔战役中马拉特联邦军民顽强抵抗。年1~6月马拉特联邦的军队在戈雷冈、萨尔皮哈特、阿什蒂和塞奥尼等地不断抗击侵略者,6月英军获得最后胜利,马拉特联邦大部分土地被并入英属孟买管区。
(四)19世纪40年代英国为了完成对印度的占领将侵略矛头指向印度的西北部,年英国吞并信德,随后英国向旁遮普发动两次侵略战争。英国殖民者从孟买派出信仰印度教的印度雇佣兵为主的英印军队,向旁遮普的锡克教居民区发动进攻。英勇善战的锡克教居民和军队在穆德吉镇大挫英军,在费罗兹沙也给英军以迎头痛击。由于统帅特吉·辛格和拉尔·辛格在决战时临阵脱逃,英军在6年2月20日攻入首都拉合尔,拉合尔的英国专员劳伦斯成为旁遮普锡克人国家的太上皇。8年4月在舍尔·辛格领导下驻在木尔坦的锡克教军队和居民举行抗英起义,接着哈扎特的锡克教军队在查特·辛格领导下也举行起义,起义波及白沙瓦与班努两地的锡克驻军。查特·辛格同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建立反英联盟,英军对旁遮普不宣而战,越过边界而进入杰卢姆河畔向舍尔·辛格的军营进攻。年2月两支起义军在古吉拉特会师。并同英军决战,英军用炮战打败起义军。月英军打败阿富汗军队,月29日英国殖民者宣布把旁遮普省并入英属印度领地,由印度总督直接统治,旁遮普的被吞并标志着英国完成对印度的征服过程。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