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中国民间谚语说到:“盛世翡翠,战时黄金”。意思是说翡翠和黄金在和平时期是珍贵的物品,但在战争时期则可以用来换取物资。在。民国时期,很多人把叫做黄金叫做“大黄鱼”。
“大黄鱼”是民国时期一种特殊金条的称呼,是一种10两重的金条,约克,但在当时官方是禁止交易的,只能在民间私下进行。
因为在乱世,达官贵人们对翡翠、珠宝不感兴趣,他们喜欢收藏黄金,对财产进行避险,特别是对大黄鱼有非常大的需求。
对于这种情况,民国官员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都在囤积黄金。
民国时期是个乱世。“大黄鱼”行情水涨船高。
1、相传大文豪鲁迅就曾经仅用三根大黄鱼,买下了北京的一套四合院。
2、年2月,一条大黄鱼居然卖出万法币的报价。
商人囤货居奇,高官只认黄金,只剩老百姓拿着大把废纸。在大黄鱼的巅峰时期,就算有万法币也未必能够买到大黄鱼。
民国时期的大黄鱼,放到现在究竟价值几何呢?
如果仅仅是按照黄金的价格来算,现的金价在元以上,一条大黄鱼的价值就是十多万元。如果要是算上这些大黄鱼的收藏价值,价值还会更高一些。
如果要一根民国时期的大黄鱼,在如今到底价值几何?最准确的,还是要用购买力来进行换算。
民国抗战时期,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大米涨到了12元一斤。一块银元能够买到30斤大米,在当时,一条大黄鱼值块银元,那么一条大黄鱼就能买到斤大米。
现在的大米,即便是按照市场价5元、6元一斤来计算,也才5万多元。米价上涨的速度是远远跑不赢金价的。但在抗战时期,物价飞涨,大米是一种紧缺物资,跟现在是没有可比性的。
不过如果按照房价来算,目前北京城的一一套四合院上亿元,即便是像深圳那一线城市的房子,也需要个几百万乃至上千万。这样换算下来,一条大黄鱼的价值等于几十万人民币至几千万的价值。
大家知道,黄金是一种贵金属,具有很高的保值功能。在和平时期,黄金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但在战争时期,黄金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物资。
大家来议一议,民国时期的大黄鱼,放到现在能够值多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