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真的只涨不跌吗?它真能抵御通货膨胀吗?世界真的会回归“金本位”吗?作为“世界通用货币”,黄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且看《投资与理财》来揭穿被各个利益机构包装的关于黄金的六大谎言。此文年在《投资与理财》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
谎言一黄金长期看只涨不跌
“黄金牛市持续十多年了,涨了好几倍。长期看,它的趋势是只涨不跌。”这样的言论,在年前后那几年经常能听到。
在一些销售黄金的机构的嘴里,黄金成了一种长期只涨不跌的东西,为什么?因为稀缺。
那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把黄金熔化成一块立方体,据说只能填满边长20米的立方体。计算很简单:根据最新数据,全世界所有黄金总重量为17.13万吨,一个重17万吨的黄金立方体边长应该为20.7米。如果堆在英国温布尔登中央球场,其高度只需9.8米。
因为稀缺,黄金就能只涨不跌吗?还是让我们来看一段历史吧:年8月26日,每盎司金价只要.9美元。黄金现在每盎司要多美元。这个数据被很多“挺金”人士津津乐道,但是他们肯定没有告诉你,在年1月,黄金价格曾经涨到过美元,年黄金曾经涨到多美元。
既然年曾经涨到美元,黄金为什么在年却只要多美元呢?当然是跌的。这轮黄金牛市背后的历史是,黄金从年达到高峰之后,有一轮持续20年的熊市。
事实上,年2月,黄金价格涨至历史峰值美元/盎司区域之后,它就进入了漫漫熊途,最低跌至美元附近,虽然最近两年再度崛起,但离历史高位也还有一定的距离。
谎言二世界回归“金本位”
关于黄金牛市的遐想,有一种最夸张的说法是,世界将回归“金本位”。言下之意,到那时候,黄金的价格也许是超乎你想象的天价,要买就赶紧下手吧。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那么,世界到底有没有可能回归“金本位”呢?如果看看歷史,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金银天然是货币。在清朝,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度,那是由于黄金开采难度大,而且储藏量相对较小。世界各国的情况也基本相同。随着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黄金在贸易中的重要性迅速提高,经过了多年的金银复本位制的过渡,到了年拿破仑战争后,英国率先实施金本位制。
不过,到了19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少数国家拥有大量黄金储备,而只拥有少数黄金储备的国家则限制黄金输出,从而导致金本位制被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代替。自此,黄金便退出了货币流通的历史舞台,人类全面进入了信用货币的时代。
当二战结束时,美国一度拥有全世界75%的黄金,因此国际经济体系的核心也从英镑-黄金转变为了美元-黄金。美元挂钩黄金,一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建立。但是随着美元越发越多,美国人发现,年海外的美元流动资产已从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假如这些美元持有者全数要求兑换成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便会见底。这也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在少数人对“金本位”津津乐道的同时,专家们其实很清楚,那仅仅是一个概念炒作而已。重回“金本位”没可能,“金本位”崩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黄金储量是有限的,黄金没有办法做全球交易的媒介。美国只有多吨黄金,都卖了,连其GDP总量的1%都没有,整个世界储存的黄金,都不够应付交易的需求。历史经验证明,“金本位”之下,非常容易陷入紧缩状态,也就是经济衰退。
谎言三黄金能对抗通货膨胀
黄金能对抗通货膨胀,有一个著名的说法:英国著名的裁缝街的西装,数百年来的价格都是五六盎司黄金的水准,是黄金购买力历久不变的明证。
英国学者曾对英国过去年间的商品批发价格和黄金价格进行比照,结果发现,在从年到年的年间,与其他商品的价格相比,黄金的购买力始终围绕一个固定的比例在上下波动。
事实真的如此吗?不可否认,在古代“金本位银本位”时代,黄金的购买力确实是恒定的。在以美元为定价标准的现在,应对美元的贬值,黄金也表现出一定保值性。但是,如果以为把资产兑换成黄金,就可以对抗通货膨胀,那你未免太天真了。
资料显示,在百年前,5两黄金就可以在北京买个四合院。即使按照现在黄金涨到最高时的每盎司美元,还不到20万元,买个四合院是不可能了,连卫生间也买不起。
有人算了笔账:假如有投资者不幸在年以每盎司美元的高点接手黄金,持有20年后,他会发现金价反而跌到了每盎司美元,非但无法抗通胀,反而亏损了超过七成本金!就算他的耐心和寿命都足够长,坚持持有黄金到年的历史高点每盎司美元准确出手逃顶,虽然账面上能获得%的回报,但如果算上这32年来的复合CPI,则依然无法跑赢通胀。
谎言四黄金与原油价格永远成正比
在4至7年经济大环境处于相对良好的常态阶段,高油价不断冲击着投资者基于通胀忧虑的神经。不少行家经常提起,油价与金价呈现出紧密的正向波动关系——同涨同跌明显。言下之意,随着汽车的增加,工业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汽油会越来越贵,黄金也会越来越贵。
事实真的如此吗?且不说石油需求最近几十年才开始旺盛,与黄金千年历史比较本来就很让人怀疑,何况最近几年,它们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密切”了。
在经历8年金融危机之后,伴随油价的暴跌,投资者对油价引发的通胀忧虑几已不存在。回顾近几年金价与油价的实际运行关系,可见金价与油价已不存在类似8年前一样的高度正相关联,在油价与金价不再有通胀联姻的背景下,油价与金价的波动便不再紧密关联。即便9年至年,仍有通胀忧虑刺激投资者买进黄金避险的神经,那也与油价无关,因油价已不再成为刺激投资者通胀忧虑神经的最主要因素。通胀忧虑来源于全球央行的货币开闸放水,也是对信用货币泛滥的担心,而不是对高油价的担心。
缺乏通胀忧虑联姻的油价与金价波动没有关系,投资者切忌照搬8年前的经验主义,否则,必将作茧自缚。最近国际原油价格跌成负值,黄金却没有跟着下跌,就证明这个“定律”是多么的不靠谱。
谎言五实物金条最适合投资
在中国民间,一直都有“藏金于民”的传统,持有实物金条,拥有一定的避险功能,有很好的抵御通胀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实物金条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由于大部分实物金条的回购渠道仅针对自有品牌开放,回收价格则是按照实时黄金价格扣除一定手续费用来确定,一进一出之间交易费用比较高,因此并不适合作为实物金条短线交易工具。同时,相对于账户黄金来说,实物金需要支付一些额外的费用。比如,实物金价格需在实时金价的基础上加收一定的加工费用和手续费用,也就是需要支付“溢价”;其次,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人们还需要为实物金条找到合适的保管途径,如银行的保管箱等。
另外,对短线投资客来说,相比实物金条,纸黄金交易费用更低。在几家银行自有品牌纸黄金交易中,每进行1克黄金的交易,一买一卖的手续费大约为0.8元/克,金条一买一卖最少需要付出十多元。
因此,实物金条只适合一些希望长期保值、有真正提金需求的投资者,是家庭长线保值较理想的投资品,而不是最适合的短线投资产品。
谎言六“国家黄金储备越多越好”支撑金价上涨
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中国3月末黄金储备报万盎司,约.32吨,排名全球第五。年时,中国黄金储备才吨,这几年不断上升。那么,国家黄金储备是否越多越好呢?有些人鼓吹,各国黄金储备都是越多越好,因此民间黄金会越来越少,导致价格上涨。
早在年,全國政协委员黄泽民就提出,国家持有的国际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一个国家拥有国际储备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国际收支逆差和对外清偿手段的不足而做的准备。具体地说,就是为了满足进口的需求以及货币性对外负债清偿的需求,对非国际货币国家来说,还有稳定汇率的需求。但是,持有国际储备不仅存在着机会成本,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机会成本是指因持有储备而损失的经济发展和现时消费,风险是指国际储备遭受的贬值和本金的损失。黄泽民指出,国际储备只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以备不时之需的支付手段,而不是财富。把国际储备作为财富,并用这个思想来指导一国的国际储备的总规模,其直接结果是储备总规模越来越大,最终结果是国内就业和需求不足、储备资产遭受贬值风险,甚至本金都遭受损失。
实际上,各个国家在缺钱时也会卖出黄金储备,“国家黄金储备越多越好支撑金价上涨”的逻辑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