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谍战剧里《潜伏》里,一段叫多少观众朋友们反复玩味的剧情,正是“斯蒂庞克牌轿车多少钱”。
话说剧中那位“干这行真不图立功受奖”的天津保密局行动队李队长,带人雄赳赳去马王镇抓九十四军的军贪,熟料扑空了不说,还被闻讯赶来的九十四军许团长一顿胖揍。这可是打了保密局的脸啊,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吴站长也暴怒了,直接电话里叫九十四军高层把许团长“绑了给我送来,不然老子连你一块儿绑”。眼看就是往死里弄许团长的节奏。
但关键时刻,我党在保密局的潜伏人员余则成同志出来调停了,对站长说九十四军愿意“拼了命保这个许团长”,只要站长能放人,“美元也可以,和一辆斯蒂庞克牌轿车价格相等的美元”。这突然冒出来的“斯蒂庞克轿车”,就仿佛一汪金泉,瞬间浇灭了吴站长的满腔怒火。然后,就有了《潜伏》里的名场面:支开余则成的吴站长,喜滋滋哼着“先到咸阳为王上”的戏文给老婆打“你去问问你弟弟,一辆新的斯蒂庞克牌轿车,值多少钱?”
再然后,收足了钱的吴站长抬了抬手,“倒卖物资,殴打保密局执法人员,罪过不轻”的许团长就轻松脱罪了。“牵线”的余则成,也因为帮助吴站长捞了这么大一笔,其在吴站长心中“招财童子”的地位大大巩固,更为后面荣升保密局天津站副站长奠定坚实基础。唯有受气挨揍的李队长,只能摸着伤口暗自神伤。如此神剧情,也叫多少观众们多年来议论纷纷,“斯蒂庞克轿车值多少钱”这事儿,更是个热门话题。
其实,《潜伏》里所说的“斯蒂庞克牌轿车”,英文名为Studebaker。这家汽车公司早在年时就宣告破产。但在一战到二战期间,“斯蒂庞克”一度是享誉欧美各国的汽车品牌。特别是二战时,美国人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来华浴血奋战,“陈纳德坐的”斯蒂庞克牌汽车,也就迅速在中国蹿红。那“和一辆斯蒂庞克牌轿车价格相等的美元”得有多少钱呢?这个史料里没有明确数字,但可以类比一下。
依据民国时期的相关资料,在年左右,和“斯蒂庞克轿车”差不多身价的美国福特轿车,在中国的售价是块大洋。这钱什么概念?相当于天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黄包车夫们一百三十多年的工资。能在抗战爆发前的北京,买下西直门大街两套“40间,带电灯、电话、花房、车马”的豪宅。如果用现大洋购买力来换算,余则成这一通牵线,起码给吴站长在北京的黄金地段,弄来了80间房子。
这还只是起步价,按照年的国际汇率来算,一美元约等于2.42块大洋。于是一辆“美国汽车”的中国售价,约为多美元。就算这美元价格一直没变。依据国民党高官李宗仁的口述回忆,抗战中后期时,一美元按照“国统区”的黑市价格,可以兑换法币。到了李队长去马王镇抓军贪的时候,国民党正在滥发法币。从抗战胜利到年停用法币,这几年法币的发行量,是抗战时期法币发行量的倍。
这么一比的话,哪怕一辆斯蒂庞克牌轿车只卖美元,放在《潜伏》背景年代里的天津,那个“钱还是钱嘛就是废纸啊,只有美元金条才站得稳叫得响”的年代,其价值也是天文数字。难怪当时吴站长听说了“和一辆斯蒂庞克轿车价格相等的美元”后竟不敢信,当场问了余则成一句“他们能人不少啊,有这么多美元。”
其实,单这一句问话,吴站长就显然小看了九十四军。要知道,从全面抗战爆发起,号称“抗战主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国军,一桩特别轻车熟路的事儿,就是“走私倒卖”。就连保密局的“前老板”戴笠都门儿清,年戴笠视察东南时,就一声感慨“在东南走私经商的不是党政机关就是军队”。
而实际上,戴笠还是“小看”了“国民党精锐”们的走私能力。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与沦陷区接壤的地方,走私早就是常见现象。比如在广州,由于当地驻军常年忙着走私,还在当地形成了专门的走私通道。结果登陆的日军就是在走私犯的带路上,轻松沿着这条通道打进广州。而在抗战晚期,那场被日军追着跑的“豫湘桂大溃败”里,“国民党精锐”的军车马匹“不载弹药,而专载走私货物”。“百万国军”大溃退,汤恩伯等败军之将们,却早已捞个饱。
抗战时尚且如此,抗战胜利了,“国民党精锐”们当然更放飞自我,弄点美元赎许团长?真是小意思。
当然在这场活剧中,不少观众也对许团长的经历起了质疑。照余则成的描述说“许团长打随枣的时候立过功,受过嘉奖”。收了钱的吴站长也说“抗日英雄嘛,总不能赶尽杀绝”。好些观众为此硬杠说,堂堂“国民党精锐”里的抗日英雄,都让一部《潜伏》丑化成这样?
这是不是丑化呢?特别有发言权的,就是货真价值的抗日英雄孔宪荣。这位抗日战场上曾血战日寇的国民党硬汉,年来南京参加行宪大会,却因无钱行贿备受冷落,就连身上的皮大衣也遭到“国民党高层”的勒索。受不了这窝囊气的孔宪荣,竟一怒上吊自尽。抗日英雄又如何?不弄点钱的话,放在国民党的大染缸里,还不被人往死了弄?
甚至,《潜伏》剧中曾经对国民党忠心耿耿的余则成,也是目睹了戴笠抗战期间走私的丑剧后,才终于下定了与国民党决裂的决心,成为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坚强战士。而在真实历史上,戴笠搂钱,可比《潜伏》里更简单粗暴。照着他某位老部下的回忆说:“他看中了什么新奇有趣的东西和古代文物字画,只要用手一指,就都是他的了”。
大家都这么简单粗暴,弄点美元岂不轻松?凑够了美元的许团长,脱罪当然也轻松。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军队,不知有多少类似的“许团长”,捞够了钱财也喂饱了“吴站长”。
而且更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当余则成办妥了“赎人”的事儿,把九十四军送来的美元交接给吴站长时,吴站长还打开箱子验看了一下,箱子里除了有两叠美元外,还有几根金条。如果编导是有意为之,那这个细节也足够用心:“李队长挨许团长揍”的时候,当时国统区的市面上,比美元更坚挺的,就是被称为“黄鱼”的金条。
年冬天,打着“平抑物价”的旗号,国民党制出了一堆“十两”“五两”不等的金条,俗称“大黄鱼”,开始高调抛售,结果国民党各级政要似闻了腥味的鲨鱼般蜂拥而来,一场炒黄金的丑剧就此开始,短短两个月里,黄金价格就暴涨一倍多。国民党中央银行监守自盗,一边发行一边抛售,几乎所有国民党高层都参与劫掠,老百姓的财富惨遭洗劫。黄金价格也因此居高不下,比如上海解放前夜,黄金每天涨幅百分之五十,堪称最后的疯狂。
如此一来,九十四军送来的“与斯蒂庞克轿车价值相等的美元”里,也包括了用来凑数的黄金。看看当时黄金疯涨的趋势就知道,这更是比美元还叫得响的硬通货。难怪站长验看过箱子后就露出笑容,特意安排余则成去办放人的事儿——这真是给喂高兴了。
看过这类剧情,自然有很多观众,吐槽吴站长太贪。不过人家吴站长本人,必然不这么想。他还自认是个有节操的人,不信就听他教诲余则成的另一句话:“国家的钱你动一分都是犯罪!”
单从《潜伏》的剧情看,吴站长真是说到做到,你看他在余则成的无私帮助下,无论是敲诈汉奸穆连成的糖厂,顺走季伟民家镇宅的刘宋金佛,还是敲了九十四军“与一辆斯蒂庞克轿车价值相等的美元”,顶多都是黑吃黑,却从没向保密局的公款下过手。而且他收钱就办事,还特意嘱咐心腹的人(余则成)去办,这几条,都比那时代诸多“大贪”们强得多。
就以当时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四大家族”来说,从抗战到蒋家王朝垮台前,人家就从没把“国家的钱”当回事儿,“国难财”更是说发就发。前面说的“国民党走私”,比起来都是小意思。比如“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抗战时期个人在美国的存款就超过一亿美元,足以装备一百个国民党机械化师。
而到了抗战胜利,“四大家族”的捞钱手段,也是越发不要脸:单是到年7月,国民党从日伪手里接受的四千多家工厂,绝大多数都被划到四大家族的个人名下,另外还控制了多家银行。蒋宋两家吞并的日伪财产,就有30亿美元。相比之下,孔祥熙抗战时期存在美国银行的,那可以装备上百个师的“巨款”,一比又是“小钱”。
至于吴站长的“黑吃黑”操作,看似捞了不少,但又要看跟谁比:日本刚投降时,单是湖北省接管日方资产委员会主任郭忏一人,接收日伪汉奸的贿赂就多达亿法币。另外还拉走了十车财物去南京行贿。跟这一比,别说站长收下的“一辆斯蒂庞克牌轿车相等的美元”。就算是《潜伏》里另一位大鱼季伟民贪污的两大车赃物,跟这一比都小儿科了。
以这个意义看,《潜伏》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国民党权力圈儿丑态。这样的丑态,也被网友戏称为“斯蒂庞克的基本原理”。回味下这个原理,也就明白了那个时代,另一位革命英雄的呐喊:“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连斯蒂庞克都成了定理的国民党,怎能不兵败如山倒?
参考资料: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张森奉《民国特大抛售黄金风潮》、《民国最大金融案》、蒋新宁《民国时期上海黄金交易情况及其恶劣影响》赵映林《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官场的腐败》、尹书博《“劫收”对国民党政权衰败的影响》
作者:张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