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是21岁到36岁,36以后就没有了!”
这是张学良在世时经常念叨的话,他的一生被无数人评判,是挥霍无度的富家子弟,也是弃万千东北百姓于不顾的败军将领,但是,更多人会评他是不顾一切挽救民族大义的枭雄。
功过无法相抵,但张学良的生命却在嘈杂的议论声中逝去。
张学良
年,美国一则噩耗传回国内:张作霖之医院因病抢救无效,结束了岁的人生。
就在国内掀起一阵悼念热潮时,银行公开逝者生前账户,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竟然有近6亿美元的存款,外加楼房几十栋以及平房上百所。
要知道,张学良已经被囚禁了近54年,期间没有担任任何职位。那他为什么还能有如此多的资产呢?
张学良
原来,张学良在国民党内部没名没分,却已经是最高级别的待遇。连蒋介石都忍不住说:“他的一个月生活费,相当于我的一个团的经费。”
囚禁生活的苦中作乐
“西安事变”让蒋介石看到了张学良与杨虎城的反骨,他生性多疑,又担心“功高盖主”,自然容不下张与杨继续留在国民党内部妖惑人心,甚至还对他们起了杀心。
不过,蒋介石清楚,要是张、杨在这个关头上丢了性命,自己就是人民公敌,他一统全国的大业势必受阻。因此,他只能选择暂时软禁他们。
张学良与杨虎城
张学良在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的途中被捕,而杨虎城则是听闻消息后,主动接受了蒋介石的认错邀请。但他们这一去,就是葬送了自己的一辈子。
年,蒋介石败退之际,命毛人凤将杨虎城全家灭口。但张学良却成了烫手的山芋,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有人说,张学良是在宋美龄的力保下苟活。但是,相较于有事实依据的则是他在发妻于凤至的斡旋下,勉强保住了性命。
张学良
另外,蒋介石不杀张学良也有大局上的考量。
张学良素有小东北王之称,一旦有生命危险,其身后的东北势力未必会善罢甘休。这对于已经处于劣势局面的国民党而言,弊远大于利。
因此,蒋介石直到临死前,都在嘱托儿子蒋经国:“不可放虎归山。”但他并非宽宏大量之辈,为满足私欲,决定对张学良实行全方位的监禁。
张学良
年12月30日,张学良被蒋介石的阴谋送进军事法庭,强行背上了莫须有的罪行,被处以“十年有期,五年剥夺人身权利”。
此时,蒋介石佯装大度,出面赦免了张学良的罪行,但却把他送进另一个魔窟,也就是那暗无天日的监禁。
从36岁到90岁,张学良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遭监禁时间最长的一位。但他的“坐牢”生活却普通人大相径庭。
张学良
首先是监禁地点。
张学良最初与杨虎城一同关押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这是王阳明当年龙场悟道的地方。蒋介石此举不言而喻,想要让两人反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行为。
后来,张学良开始不断变更监禁场所。从年的贵阳麒麟洞,再到次年的贵州开阳县刘育乡,年被转移到贵州息烽县阳郎坝与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
张学良
年,他再次被转移到重庆歌乐山白公馆。
这些地点的西式装修风格都是蒋介石尽心安排的,比如羊毛地毯、席梦思床垫,以及必备的抽水马桶。而且房间布局有卧室、洗澡间、书房和会客厅等等。
不过,唯一算得上监禁的是,蒋介石在张学良的每处住所外都设有三道防线,一旦发现可疑之人,直接枪毙。这也是他无法逃离的原因。
张学良
其次,蒋介石为了防止张学良孤注一掷,承诺会善待,每个月都会送来一笔固定生活费。而张学良也被允许能从自家的产业中拨钱,他说:“我只担心蒋介石会要我的命,但我不担心他会克扣我的钱。”
既然无路可逃,不如享受生活。
张学良
整个监禁期间,张学良衣食无忧,甚至可以被称作奢靡。他的一日三餐都有专门的厨师调配,还有专机会送来喜爱的海鲜产品与进口水果。
饮食远超过当时的普通人,因此每个月的餐费也有上万元。
另外,张学良有喝可乐的习惯,每天必须要喝上三四瓶才肯罢休。由于可乐是玻璃瓶装,运送非常麻烦,只能由特务或挚友宋子文定期端着箱子送来。
张学良
然而,即便有蒋介石的供养和随意支配家族产业的权力。但不在东北的张学良如同失了臂膀的雄鹰,常常因为烟瘾而捉襟见肘。
“我吸烟要吸到烟屁股,走路也要找软地方踩,担心费鞋。但是,如今托人购买的东西价格颇高,区区几万钱,只能买到从前几百元的东西。万望友人资助,以解困境。”
当好友宋子文收到这份求助信时,心中不由得苦涩。因为这不是张学良第一次向他借钱,但他还是拿出5万元,随回信附带过去,另外,还劝诫张学良能够节省。
张学良
但是,张学良的奢侈生活已经成了习惯,怎么能轻易改掉。而且,他之所以借钱,除了蒋介石的定期生活费不够,再就是接触不到家族资产。
西安事变后,张家原先在美国花旗银行保存的资产遭遇“冻结”。另外,东北沦陷后,日本人大战旗鼓地闯进张学良的卧室,将近八万根金条运回日本,名人字画更是比比皆是。
张学良晚年时,曾为自己跟随蒋介石作出的“不抵抗政策”表示了忏悔:“我以为不让日本人有托词扩张,他们就能放弃侵略中国的想法,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张学良
即便有美国的刁难和日本人的掠夺,但张学良依旧有过奢侈生活的底气。因为除了雄厚的家产,他还有一位经商头脑绝佳的妻子,也就是于凤至。
天生公子哥
提起张学良,就不得不论一论他的父亲张作霖。
从土匪到军阀头子,张作霖经历着怎样惊险刺激的发迹之路,我们无法体会。但他的势力与家产却实实在在地展露在大众面前。
张作霖
年,有官方报纸曾经统计过71个军阀的财产,排名第一的是被称为“东北王”的张作霖,据说有万。除了东北边业银行的实权,还有散落各地的房产等等,这都是他一手打拼出来的。
因此,张学良在这样的金银窝里出生,吃喝无忧是一方面,每月的零花钱就足够养活一支军队。而且父亲张作霖还一心为他筹谋,房产、军队管理权以及具有雄厚靠山的婚事。
张学良
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是东北有名的富商,曾经对未发达的张作霖施以援手。两家因此成了很好的世家关系,还结上“娃娃亲”。
于凤至百读诗书,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长相秀丽,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与富家子弟张学良称得上天作之合。
可惜的是,张学良接受过新式教育,再加上年轻时过于叛逆,尤其是对父母严令下的包办婚姻表示了强烈不满,因此于凤至刚过门时,并未有过多的交流。
于凤至
但是,对于于凤至而言,这场婚姻虽非心中所愿,但她做好了全盘接受的准备。过门后礼待公婆,对张学良也是毕恭毕敬。
如果成功男人都要必备一个优秀的女人。那于凤至于张学良而言,就是最有眼界和格局的必备良妻。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后,奄奄一息之际将1.5亿左右的家产悉数交到张学良的手中。但是,被硬推着坐上“小东北王”的座位,让张学良只有表面上的风光,背地却是苦涩万分。
图源网络
此时,张家落难,于家虽抱有同情之心,但也劝说于凤至再寻良缘。但她却明确地拒绝:“我生是张家的人,死也要进张家的祖祠,此生与张家断不了干系。”
于凤至与张学良坚定地站在了统一战线,借助家族势力,渐渐稳定了张学良在东北的地位。但没想到“西安事变”后的接连变故,再次让张学良面临危险。
于凤至依旧不离不弃。她先是想方设法地保住了张学良的性命,而后才带走孩子去往美国,走上了女强人的道路。
张学良与于凤至
或许很多人在想到于凤至时会说:“封建禁锢下的贤妻良母。”但她天生精明的商业头脑,远比普通的家庭主妇要厉害得多。
在进入华尔街后不久,于凤至在股市上风生水起,赚得盘满钵满,将张学良的资产翻了几番,成了华尔街首屈一指的女富豪。
张学良与于凤至
然而,于凤至从未独享这份成功的“硕果”,而是把大多数的资金打进了被软禁在国内的张学良。甚至还在美国购置一处豪宅,照着东北张家的风格装修,只为张学良平安释放后,能与她安度晚年。
但是,痴情的于凤至却遇到了多情的张学良。这段婚姻注定充满遗憾。
赵一荻
“赵小姐可以进门,但是没有名分,生的孩子也不能冠以张姓。”
这是张学良把赵一荻(别名赵四)领进门时,于凤至说的话。面对丈夫的强迫,她不得不同意,但张家夫人只能有一位,这也是她对丈夫不忠的最后底线。
后来,在“监牢”中的张学良醒悟到发妻于凤至对自己的痴情。他深感抱歉,决心善待妻子。这才让于凤至托关系进狱中相伴。
于凤至
可是,好运并未眷顾于凤至许久,于凤至因为常年奔波操持,患上了乳腺癌。她只能返回美国寻医,但这一走,彻底断了她与张学良的夫妻情分。
年,张学良写信要求离婚,于凤至悲痛欲绝,但感念赵一荻对深陷牢狱的张学良不离不弃,只能选择了同意。
此后,于凤至与张学良鲜少见面,但她手中资产照常寄给张学良。甚至在重病时期,嘴里念叨着依旧是张学良的安危,还立下了两条遗嘱。
于凤至
“一是我死后,名下所有资产全部归张学良所有。二是希望与张学良死后同葬。”
前妻留下的巨额资产,宋子文与孔祥熙的雪中送炭,与蒋介石的关照和遍是珍贵字画的深厚家底,捍卫住张学良奢侈无度的一生。
愧对发妻,余生无忧
年,蒋家王朝随着蒋经国的去世走向覆灭,而被蒋介石桎梏大半生的张学良也终于迎来了解脱。他连夜从台湾逃往美国,却依旧错过与于凤至的最后一面。
于凤至
望着硕大的豪宅与于凤至的遗嘱。张学良在于凤至的墓前痛苦不已,连说:“是我误了你终生啊!”
从“东北易帜”、“中原大战”,再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张学良所做的三件事情都是对中华民族有利,他算得上对得起天下人,但唯独负了夫人于凤至。
张学良与于凤至
不过,伤心褪去后,张学良依旧包裹在荣华富贵中。他在夏威夷居住期间,将珍藏在台北的古画拿出来拍卖,其中有郑板桥、吴道子和徐渭的真迹,还有《明史》等极其罕见的孤本,深受全球古董收藏家的喜爱。
经过一整轮的拍卖,他获得万新台币(约等于万人民币)。
图源网络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张学良在临终前将名下所有资产全部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其中还包括价值不菲的藏品。
至于为什么不留给后代的原因,他说:“主恩天高厚,富贵如浮云。儿孙们有各自的发展,不需要这么多的身外之物。”
不过,也有人猜测,张学良是感念亡妻于凤至的恩情,想要回报社会,才选择捐赠。
张学良
无论如何,张学良一生颠沛流离,却未曾体验过穷困潦倒。重获自由后,与挚爱赵一荻随心所欲地度过了十年安稳生活,传奇的故事也在奢靡幸福的氛围中画上了句号。
张学良已作古,至于生前事是好是坏,也只能留给后人纷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