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权力论阎婆惜之死

白癜风问答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130813/4236928.html

阎婆惜出现于《水浒传第二十一回》,登场仅一个回目便黯然落幕,但这一回目的剧情容量大、张力强,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注:按《水浒传》版本不同,阎婆惜登场回目亦不同。有部分版本为登场于二十回,谢幕于二十一回。

在一般印象中,阎婆惜之死的主要原因在于她撞破了宋江私通梁山之事,因此惨遭灭口。这一观点虽不无道理,但也并不全面。

如果详尽梳理阎婆惜遇害前的一系列剧情,可以发现“书信事件”仅仅是其死亡的导火索之一,其遇害的核心原因在于当事男女双方对“性”与“权力”的争衡。

出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考虑,施耐庵在宋、阎关系问题上曲笔颇多,甚至往往使读者误会宋江“不近女色”,也因此掩盖了“坐楼杀惜”的真实原因。

本文想就婆惜之死,探讨其始末曲折。

本文共字,阅读需15分钟

①阎婆惜的娼妓出身及外室身份

阎婆惜与宋江自“交欢”至“交恶”,关系存在明显的变化。这与她的娼妓出身密切相关。

在当代文艺影视作品的渲染中,阎婆惜的真实身份往往被略而不表,实际她在原著中乃是一介风尘女子,且长期从事情色勾当。

婆惜之母自诩女儿早年“去行院人家串”,乃至“几个上行首,要问我过房几次”。

我这女儿长得好模样,又会唱曲儿,省得诸般耍笑。从小儿在东京时,只去行院人家串,那一个行院不爱他(她)!--《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行院”专指妓院,也引申为妓女;至于“上行首”则指班头儿、花魁。可见阎婆惜虽然登场时“年方一十八岁”,但对男女之事早已驾轻就熟,她在汴梁从事青楼行业时,甚至得到过业内人士的青睐,只是因为阎婆夫妇担心“我两口儿无人养老”才作罢。

几个上行首,要问我过房几次,我不肯。只因我两口儿无人养老,因此不过房与他。--《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施耐庵在后文剧情中,也明白点明了阎“是个酒色娼妓”,可知其青楼身份乃是确定无误的。

这婆惜是个酒色娼妓,一见张三,心里便喜,倒有意看上他。--《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这婆惜乃是个酒色娼妓

了解到这一背景,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诸多文字的背后含义。比如婆惜母女流落到郓城县之后生活惨淡,因为“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最终“在这县后一个僻净巷内权住”。

三口儿因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此郓城县。不想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在这县后一个僻净巷内权住。--《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从婆惜母子的住所位置(僻净巷内)以及郓城县民“不喜风流宴乐”的描述看,婆惜大约从事暗娼买卖,即旧时的“暗门子”,只是生意惨淡,难以为继,最终“家公(阎父)因害时疫死了,这阎婆无钱津送,停尸在家”,竟连棺材钱都拿不出来。

也正缘于此,阎婆惜所谓的“卖身葬父”,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包养关系,从“来者不拒”转变为宋江的“专属禁脔”。

在《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中,阎婆在公堂之上亦明言其女儿乃是“典与宋押司做外宅”。典即卖(亦作活卖,到期不能赎回则视同出卖),外宅即包养的情妇。可知这段关系在郓城人所共知。

婆子告道:“老身姓阎。有个女儿唤做婆惜,典与宋押司做外宅。”--《水浒传第二十二回》

从另一方面看,作为外宅的女子毫无地位可言,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何婆惜私通张三之后,宋江一度懒得计较,只是“不上门便了”。

一言蔽之,婆惜之于宋江乃是可有可无的泄欲工具,而宋江之于婆惜则是遮风避雨的阔绰金主。双方以利而交,各取所需。

②宋江是否真的“不近女色”

宋江在男女问题上的态度,其描写方式十分具有迷惑性。

施耐庵称宋江“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乍看之下似乎宋江的个人作风更接近于江湖好汉,不近女色,实际并非如此。

原来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因为宋江“初时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明显是春宵苦短,夜夜笙歌,“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绫罗”,甚至连老虔婆也沾到好处:“连那婆子,也有若干头面衣服,端的养的婆惜丰衣足食”。

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绫罗……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如果宋江真的不近女色,怎么会一连半月混迹在外宅之中?还不惜重金置办下许多金银珠翠来奖励这个新包养的外宅?

至于婆惜,本就是以色悦人之辈,她在这段关系中扮演的角色自不必多提。

显而易见,宋江存在生理需要,而婆惜则充分满足了这一诉求,因此双方关系一度融洽。

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

至于宋江为何“向后渐渐来得慢了”,施耐庵则语焉不详。在施老笔下,宋江逐渐疏远婆惜乃是因为他“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实际这是明显的曲笔。

如果宋江真的“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之前他的夜夜笙歌、一掷千金便显得前后矛盾,逻辑相悖。

不过施老毕竟老辣,他笔锋一转,侧面补充道“阎婆正在妙龄之际,因此宋江不中那婆娘意”。

这阎婆惜水也似后生,况兼十八九岁,正在妙龄之际,因此宋江不中那婆娘意。--《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很明显,“不中那婆娘意”才是宋江逐渐疏远婆惜的真实原因。作为一个“风流娼妓”,阎婆惜在男女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阅历,宋江则是个“黑矮肥胖”的粗汉,年龄也在三旬往上,很有些招架不住。

通过张文远事件,可以进一步窥见阎婆惜的风流特质。

张文远小名张三,“昔只爱去三瓦两舍,飘蓬浮荡”,因此“学得一身风流俊俏”,明显是个作奸犯科的浮浪子弟。同时张三“又是个贯(惯)弄此事的”,因此和婆惜“打得火块一般热”。

(张文远)平昔只爱去三瓦两舍,飘蓬浮荡,学得一身风流俊俏……那婆娘自从和那张三两个搭识上了,打得火块一般热。亦且这张三又是个贯弄此事的。--《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在此段香艳描写中,施耐庵以近乎轻薄的笔法,将张、阎二人的淫乱下作描绘得淋漓尽致。

然而就是这个“惯弄此事”的张三,对阎婆惜也一度吃不消。后文婆惜撞破宋江书信时,发现了一根金条,竟然暗忖“这几日我见张三瘦了,我也正要买些东西和他将息(补身子)”。

灯下照见是黄黄的一条金子。婆惜笑道:“天教我和张三买物事吃。这几日我见张三瘦了,我也正要买些东西和他将息。”--《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张三是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年轻后生,在和婆惜的交往中,竟然“瘦了”,还需要“买些东西将息(身子)”。阎婆惜在床笫之中的贪欲,被烘托得十分传神。

张三飘蓬浮荡,学得一身风流俊俏

在此背景下,宋江在年龄(三旬以上)、体格(黑矮肥胖)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逐渐疏远婆惜,其根本原因在于维护他在床笫方面的尊严,“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则纯系借口。

③宋江对张三、婆惜私通之事的态度

宋江在张三与婆惜私通之后的反应十分值得玩味。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忿怒,而是自我宽慰。

宋江半信不信,自肚里寻思道:“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她)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1)宋江的胸襟气量

在施老的设定中,宋江是个足踏两道的江湖枭雄,其气量可为书中人物翘楚。

对比而论,同样是包养外宅,赵员外听闻金翠莲“引甚么郎君子弟在楼上吃酒”时便火冒三丈,立刻“引庄客来厮打”。而宋江的从容、淡定则明显棋高一筹。

当然,外宅地位虽低,毕竟是男性的附庸。婆惜出墙总归会损害宋江的颜面,因此难以完全坐视不理,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宗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

(2)封建社会中男女的附庸关系

在三纲五常的伦理约束下,封建社会的女性是男性的附庸,不被视作具备独立的人格的个体。而一切针对女性的行为,其斗争矛头最终都会被转移到女性背后的男性身上。

说得再直白一些,旧社会中的通奸行为,在舆论中受到冲击的往往不是奸夫或淫妇,而是女性的原配或供养者。

这也是为什么武大郎敢于勇斗西门庆,赵员外要“引庄客来厮打”的核心原因。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就会在舆论中失利,甚至陷入社会性死亡。

武大抢到房门边,用手推那房门时,那里推得开,口里只叫得:“做得好事!”--《水浒传第二十五回》

老儿道:“这个便是我儿(金翠莲)的官人赵员外。却才只道老汉引甚么郎君子弟在楼上吃酒,因此引庄客来厮打。”--《水浒传第四回》

在此背景下,即使是包养的外宅,也属于男性的私人禁脔,她们的越轨行为也会严重损害其背后男性的尊严。因此在“有些风声吹在宋江耳朵里”的时候,宋江的下意识反应是“半信不信”,自我宽慰。

当然,无论如何自我宽慰,终究改变不了“街坊上人也都知了”的舆论环境。因此宋江必须要在合适的时机下亲自登门查验一番。这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坐楼杀惜”的高潮剧情。

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如漆,夜去明来。街坊上人也都知了,却有些风声吹在宋江耳朵里。--《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却有些风声吹在宋江耳朵里

换言之,宋江最后一次与阎婆惜见面,并非出于应承阎婆子的招徕,而是早有此心。其意在探查婆惜是否真的红杏出墙,自己是否真的成为街坊邻里之笑柄;而婆惜的冷淡表现则彻底激怒了宋江,最终导致意外身死。

④性与权力

“坐楼杀惜”的剧情描写极具张力,而事前铺垫则更令人拍案叫绝。通过大量的细节雕琢,施老将婆惜的无情、宋江的虚伪描绘地入骨三分。

前文已经详尽分析过,宋江时隔许久的再度登门,并非是为了应承阎婆子的致歉和招徕,而是意在探查婆惜的态度。

(阎婆子)赶上前来叫道:“押司,多日使人相请,好贵人,难见面!便是小贱人(指阎婆惜)有些言语高低伤触了押司,也看得老身薄面,自教训他与押司陪话。”--《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如果此时婆惜肯于伏低做小,能够在宋江身边婉转承恩,那么之前的风言风语便可既往不咎——说到底她也只是个外宅,在宋家并无正式名分,在宋江看来“她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

与此相对,如果阎婆惜表现得冷漠淡然,那就坐实了坊间的闲言碎语,也会让宋江尊严扫地。

十分遗憾,阎婆惜在这次考验中表现得十分不尽人意,极大强化了宋江的怒意。

了解到宋江的这一心态,便能够理解为什么阎婆子要极力撮合宋江与女儿共处一室,又是“撮合山的嘴”、又是“拖入房里去”、最后竟然还“把房门拽上”。

婆子便推过一把交椅在宋江肩下,便推他女儿过来……那婆子瞧见宋江要走的意思,出得房门去,门上却有屈戌(铰链),便把房门拽上,将屈戌搭了。--《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很明显,作为一个混迹市井的老虔婆,阎婆子凭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大约已经看出宋江此行的真实来意,为了“下半世过活”,她必然要尽力化解宋、阎双方的不愉快。

(阎婆子)发话道:“是谁挑拨你?我娘儿两个下半世过活,都靠着押司!”--《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而宋江的表现则更加值得玩味。

宋江初登门时,婆惜“飞也似跑下楼来,照见是宋江,那婆娘复翻身转又上楼去”,赏了对方一个大大的闭门羹。

(婆惜)听得娘叫道:“你的心爱的三郎在这里”,那婆娘只道是张三郎(张文远)……飞也似跑下楼来……照见是宋江(宋三郎),那婆娘复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床上。--《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在婆子劝说女儿服软时,阎婆惜又不住口地大骂“他自不上门,教我怎地陪话”,甚至公开叫嚣“终不成飞剑取了我头”,挑衅意味十足。

婆惜道:“不把盏(陪酒)便怎地?终不成飞剑来取了我头!”--《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直到宋江和婆惜独处一室时,婆惜仍旧“别转着脸弄裙子”,根本不搭理对方。

需要注意的是,在如此尴尬的局面下,宋江竟然如一尊“泥塑的(雕像)”一般,坐在婆惜的闺房中一动不动,“口里只不做声,肚里进退不得”,就这么干耗着,一直耗到“天色夜深,窗间月上”。

那宋江低着头不做声,女儿也别转着脸弄裙子。这婆子哈哈地笑道:“你两个又不是泥塑的,做甚么都不做声?”--《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更不必提,在这段无比尴尬的剧情中,还出现了一段唐牛儿闹事儿的小插曲。宋江虽然口中絮叨,作势“便起身要下楼”,实际行动却老实得紧,先是在婆子的劝说下“吃了两杯”,又宽衣解带,与婆惜合榻而眠。

当下宋江坐在杌子上睃那婆娘时,复地叹口气……腰里解下鸾带,上有一把解衣刀和招文袋,却挂在床边栏干子上。脱去了丝鞋净袜,便上床去那婆娘脚后睡了。--《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宋江脱去鞋袜,便上床去那婆娘脚后睡了

不难看出,宋江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离开小楼,他强忍着许多尴尬与诸多不快,坚持要“权睡一睡”,存在十分明确的目的。

宋江的目的书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便是打算当晚与阎婆惜发生关系,即所谓的“且看她今夜与我情分如何”。

况且夜深了,我只得权睡一睡。且看这婆娘怎地,今夜与我情分如何。--《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需要特别注意,这并非源于宋江的性欲,而是权欲。

对宋江而言,阎婆惜不过是个新包养的“风流娼妓”,而且从前文描述看,他也早知自己的身体吃不消这个妖艳尤物,所以发生关系并不是源自生理需求。

宋江真正想要证实的,乃是阎婆惜是否还愿意逢场作戏,侍奉自己这个金主儿。

宋江这番举动的背后逻辑,与后世西方学者王尔德的名言不谋而合:“世界上的一切都关乎性,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

十分遗憾,阎婆惜的糟糕表现及一系列意外变故,最终决定了她的悲剧下场。

⑤“坐楼杀惜”始末

宋江对“性”的试探,可以视作他给予阎婆惜的一次机会,其意在验证自身对女方的掌控力。十分遗憾,婆惜并未珍惜这次机会。

宋江最初“指望那婆娘似比先时,先来偎倚陪话,胡乱又将就几时”。可见他仍旧满怀希望,甚至希冀女方在床笫上采取主动。

然而婆惜“只思量张三,吃他搅了”,因此看宋江“却似眼中钉一般”,完全不给对方好脸色。

宋江二更天(夜晚9-11点)爬上床,熬了“半个更次,听得婆惜在脚后冷笑”。毫无疑问,“发生关系”的构想被无情击碎,宋江“心里气闷,如何睡得着”。

约莫也是二更天气,那婆娘不脱衣裳,便上床去……半个更次,听得婆惜在脚后冷笑。宋江心里气闷,如何睡得着。--《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捱到五更天(凌晨3-5点),宋江还是未能沾到婆惜的身子,男人的尊严此时已经荡然无存。

他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屈辱,起身大骂婆惜是“贱人”、“好生无礼”。在极度的暴怒中,宋江甚至连装着私通梁山书信的招文袋也忘记取走,便大步流星地离开小楼。

捱到五更,宋江起来,面桶里冷水洗了脸,便穿了上盖衣裳,带了巾帻,口里骂道:“你这贼贱人好生无礼!”--《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而此时的婆惜在做什么呢?她取走了宋江落下的“紫罗鸾带”,打算“把来与张三系”;她还兴致勃勃地翻检宋江的招文袋,盗走里面的金条,打算换些补品,给最近“瘦了”的张三“将息(身子)”,全然不把宋江放在眼中。

至于露馅的书信,仅仅是事件当中的小小意外。实际在如此尴尬的一夜过后,宋江胸中积郁的怒火已经抵至顶峰,他作为男人的尊严已经被这个“风流娼妓”彻底摧毁。在此背景下,“通贼书信”甚至不能被视作婆惜之死的主要原因,最多只能视作导火索。

理由很简单,身为通吃黑白两道的枭雄,宋江不可能愚蠢冲动到为了一封难证真伪的书信而让自己手上沾血。

更何况宋江不仅在江湖上延揽了诸多亡命徒,还与县令时文彬交好;而阎婆惜不久前还是个“流落在郓城县”的烟花女子,能够体面地维持生活还要仰仗宋江的脸色。毫无疑问,论关系、论实力,婆惜根本不是宋江的对手。

满县人见说拿得宋江,谁不爱惜他。都替他去知县处告说讨饶,备说宋江平日的好处。知县(时文彬)自心里也有八分开豁他。--《水浒传第三十六回》

知县自心里也有八分开豁宋江

实际宋江最初也确实没有动杀心(虽然他十分恼怒),而是试图和对方谈判。而婆惜提出的三个条件,则彻底要了她的性命。

婆惜道:“你怕外人听得,你莫做不得!这封书,老娘牢牢地收着。若要饶你时,只依我三件事便罢!”--《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阎婆惜提出的三个条件,其一是立下文书任其改嫁张三;其二是宋江要将置办的小楼、家产、金银珠翠尽数转赠;其三是再补一百两黄金充作安家费。

这三样要求,核心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要求宋江赔钱赔人赔尊严,成全奸夫淫妇的安逸生活。

读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