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民国大收藏家张伯驹清晨像往常一样,由司机开着私家汽车去上班,车刚行驶到弄堂口就被几个彪形大汉拦住,打开车门把司机拉下车,把张伯驹摁在后排座位上,扬长而去。
邻居们有的恰巧路过看到这骇人的一幕,马上跑去告诉张伯驹的妻子潘素。潘素听说后吓得不知所措、失声痛哭起来。
不久后,潘素接到绑匪电话,通知她想要人活命就拿根金条来,否则就撕票。潘素一听吓傻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就找到张伯驹的把兄弟孙曜东请他出面调停。
孙曜东那时在上海也算是个有头脸的人物,担任复兴银行行长且又兼任了周佛海的秘书。在他的参与下很快的查明了绑架张伯驹的乃盐业银行内部人士76号特工总部组织人干的,意欲在打击报复、图才不图命。
事实上他们也不敢图命,张伯驹先生乃河南项城人士,和袁世凯是表亲,家族势力也很大的,他们没必要因为一些小是利益而撕票。
摸清了绑匪的真实意图后,潘素就不在六神无主,慌乱无比了。她开始考虑怎样和绑匪谈判了,正在此时,她接到绑匪电话,对方说张伯驹绝食多日,已昏迷不醒,要见潘素一面。
见到张伯驹时,虽然他因绝食憔悴不堪,但他并不大在乎自己随时被撕票的危险处境,反而担心潘素为了凑足赎款而卖掉《平复帖》等珍贵书画,一再强调不能卖书画为自己赎身。
“宁肯死在这里,也坚决不许变卖家中文物为我赎身”张伯驹先生反复说。
难道这张伯驹是个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不,张伯驹乃“民国四公子”之一,既家财万贯又风流倜傥,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物,怎么可能为了金钱而不顾生命?
他是太珍惜这些我国古代的字画了,不愿以把这些画卖给日本人来赎回自己的生命,说他爱书画胜过生命,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儿。由于张伯驹不买绑匪的账,身处逆境却处之泰然,毫不为之屈服,所以他一直在匪窟里滞留了八个多月才得以自由。
在此期间,果然有汉奸来劝潘素将所藏字画卖了以筹赎款,潘素丝毫不为所动,她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虽然她比任何人都担心夫君的安危,她对来人不卑不吭的说:
“我不会为救丈夫去卖《平复帖》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伯驹了,在他眼里,《平复帖》重若生命,假如变卖了此帖,不幸又流失国外,即便他得救了,也将心如枯槁,虽生犹死。我已经想过了,假如实在救不了丈夫,我认命,大不了与他九泉下相会。”
绑匪无奈一再让步,潘素一口咬定,只有20根金条,最后双方谈定就按这20根金条来赎人。
可这20根金条也是不容易凑的。一些书写这个情节时,大都说是潘素变卖了翡翠大戒指,金锁片,金链子、金镯子等售出,换了20根金条。
其实这都是讹传,8年4月,已年逾80的张伯驹的儿子张柳溪说:
“我父亲被绑架时我已经14岁了。绑匪要的赎金太高,我家一时弄不到那么多的钱。《平复帖》是很珍贵的,但父亲坚决不让卖。为了凑足赎款,我三妈潘素是卖掉了她的首饰,可她的首饰也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贵重,其实她还是很俭朴的。有一本小说说她的首饰卖了30万大洋,那是假的。”
最后是变卖了盐业银行股票和项城老家的房产才凑够赎金救出张伯驹的,他绑匪的威胁下保持了既自己的气节又保全了国宝,这才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平复帖》为什么如此重要,让张伯驹先生拼了性命也要保护呢?
它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文人手迹,为西晋陆机书法作品,是陆机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内容是写给朋友的信件,谈到另一位友人的病情有“恐难平复”之句,故被后人尊为《平复帖》。
此帖纵23.7厘米,横20.6厘米,巴掌大的一张纸,为什么那么珍贵?
首先,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比《兰亭序》的书写时间还早79年,其珍稀性无与伦比。
其次,此帖在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在章草到今草转变的长期过程中,作为实物见证,惟有这篇墨迹流传至今,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平复帖》最早的主人是溥儒,年,他曾和溥仪同时入宫甄选皇帝,未中选。溥儒本身就是我国现代国画大师,与张大千齐名,并称“南张北溥”,且收藏甚富。
张伯驹因《照夜白图》被汉奸卖给日本人而心疼不已,就担心《平复帖》也被卖到国外,就像溥儒提出要买《平复帖》。
溥儒说,我并不缺钱,谁想要就拿20万来,这简直是狮子大张口啊,
张伯驹无力付此巨款,只得放弃。后来,张伯驹又托张大千出面交涉,愿以6万元求让,溥儒仍坚售20万元,又未能成。
一直到卢沟桥事变这一年的腊月,溥儒母亲去世,他是个孝子,虽然社会动荡局势不定,他也破落的没多少现金了,但他仍然要为母亲筹办一个风光的葬礼,所以急需用款,想卖《平复帖》办丧礼用。
张伯驹乃君子,并不会乘人之危低价收购,表示如果溥儒急需用钱,他可以先借给他一万给他急用。
后来溥儒要价4万一次买断,就这样张伯驹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平复帖》。当时,把韩幹《照夜白图》转卖给日本人的白坚甫,听说此事,马上开价20万给张伯驹要买此图,被张伯驹先生一口回绝了。
年,张伯驹和夫人潘素将其收藏的一大部分文物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平复帖》、《游春图》、杜牧《赠张好好诗》、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千字文》等,政府为此决定奖励他人民币20万元,却被张伯驹婉言谢绝,文化部部长茅盾亲自为捐献国宝的张伯驹颁发了一张褒奖令。
在日寇铁蹄践踏着我们祖国河山时,在中华文化遭到劫难之时,张伯驹先生不图名、不图利,为自己的信念不惜牺牲一切,他说“我可以捐出来,使这些件宝物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上。”
年四十九岁的张伯驹听闻马霁川欲将我国现存国画最古的隋朝一幅卷轴山水画《游春图》,售与洋人,为防国宝流失决定买下。
马霁川索价黄金两,张伯驹把自己的“丛碧山房”,原北京弓弦胡同自己买下的大太监李莲英的一处占地13亩的主院,作价2.1万美元卖给辅仁大学,将所得的美元换成黄金。
但马霁川借口黄金成色不好又加价黄金20两,张伯驹夫人无奈变卖自己的首饰,首付黄金两后终于将这一国宝收回。
同年,以两黄金收购了宋代范仲淹的书法作品《道服赞》卷。
年,五十五岁,将《游春图》捐献故宫,国家奖励3万元被他拒绝,后文化部长劝说其收下,他才拿这3万块换了借债。
年五十六岁,把居住多年的“承泽园”出让给北京大学。
年五十九岁,将平生珍藏的珍贵文物中的8件国宝级书画捐献国家。
图片为82岁时张伯驹先生一家合影,可以看出衣着朴实无华,气宇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