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的今天,青帮大佬杜月笙为什么要烧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说起杜月笙,人们的印象可能就是那一身长衫的照片,与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就是黑帮、青帮。自然与之对应的场面也不是那么浪漫的。

而就在年8月16日这一天,上海滩最大的青帮大佬——杜月笙,竟然召集来全部的家人,当着他们的面把别人写给他的欠条全部烧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年,杜月笙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厅高桥南杜家宅,这个地名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现在它另一个名字是上海浦东新区。

而杜月笙出生的日子正好是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因此取名月生,数十年后,国学大师章太炎亲手改为杜月笙,也正是这个名字轰动上海滩。

幼年失去父母的杜月笙开始是由继母和舅舅抚养,到了少年时期,孤身闯荡上海滩,14岁拜了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在青帮里面就像认师傅了。然后师傅赐给你一个字,并给你开一张发票。

而杜月笙的在青帮里的辈分是“悟”字辈的,算下来不是很高的辈分,因为“大通悟觉(学)”是当时的主要辈分。而黄锦荣是号称自己是“大字辈的。

据说,杜月笙来到上海的第一份长期工是去当博士,不,当学徒。在一个水果店里当学徒,绰号“莱阳梨。他可以眼睛看着麻将桌,手里把一个梨的皮削下来还是一根。

不过杜月笙生性好赌,本来就是因为赌掉了父母留下的遗产才来上海的,但到了水果店却拿着老板的货款去赌博,结果输个精光。但是老板却不计前嫌把他接了回来。

从这一刻起,杜月笙便铁了心的跟着老板,不仅戒掉了赌博,工作也十分上心。即使在后来发迹的日子,杜月笙一直将老板视为座上客和恩师,感恩戴德。

经历了这件事后的杜月笙,从此嘴边多了一句口头禅:“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杜月笙一辈子帮了很多人度过难关。在进入黄金荣的府邸后,他这个跑腿小弟搞定了一桩鸦片的事情。

当年的法租界管理混乱,各个黑帮之间经常互相越货。有一次黄金荣的一批上好的鸦片被抢,因买方催的紧,黄金荣很着急,一时也想不出来好办法。

杜月笙自告奋勇,提出可以找回这批货。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想试试这个手下,便答应让他去找。(黄金荣在法租界当探长,不好参与黑帮管理,夫人林桂生是青帮的实际控制人。)

杜月笙私下调查后发现,抢走黄金荣烟叶的并不是仇家,而是几个小流氓。当即便带了几个亲信,连哄带骗,当晚就把鸦片原封不动的抢了回来。

鸦片事件后,林桂生对杜月笙略有赏识。

为了进一步试探杜月笙,林桂生带杜月笙到赌场,故意让他赢了大洋。

林桂生对黄金荣说:“如果杜月笙拿着这笔钱去吃喝嫖赌,那他充其量就是当个小混混的材料;如果他把钱存进银行或者自己买房娶妻,久后必起异心。”

林桂生私下喊人盯住杜月笙,看他怎么花钱。

这杜月笙拿着钱,居然跑了半个上海,全部分给了当年和自己一起吃过苦的兄弟们,自己一分都没留。

要知道,当年鲁迅在大学教书,一个月工资也不过30元而已。大洋足可以买一个不错的宅子,也可以包养几个姑娘,开心的寻花问柳好一阵了。

黄金荣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喃喃自语:后生可畏啊。

后来,戴笠在上海落魄,去杜月笙的赌场出老千被抓。但是杜月笙反而给了他一大把钱让他去报考黄埔军校。

张学良逃离东北,居无定处就是呆在杜月笙家中,杜月笙也帮他戒掉了鸦片。

杜月笙说:“做人要吃三碗面,一是情面,二是体面,三是场面。这是三碗难吃的面,可是为了朋友,再难吃都要吃。”

年,上海法租界工人大罢工。整个法租界是无水无电,臭气熏天。法国人托市长找杜月笙出面调解。

杜月笙给法国人打“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一倍。”“不行,只能上涨75%!”杜月笙在府上召集罢工领袖,问他们希望上涨多少?有的说30%,有的说40%。杜月笙挥着扇子:“你们要求太低了,我帮你们要到了75%!”大家欢呼:“谢谢杜先生!”杜月笙说:“法国人不答应罢工期间付工资,你们看行吗?”大家一看工资上涨了75%,都说算了,算了。

杜月笙又摇着扇子:“不过,我决定罢工期间工资我来贴!”大家惊呆了,那是一笔不少的钱。这一贴,杜月笙就贴了30万大洋。

杜月笙经常这样安慰家人: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只要到杜府上求助的人,不管是高官还是老百姓,几乎都是三句话:“你的事情,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好,再会!”

在旧上海,杜月笙常常散财给乞丐。手下的人都说只许乞丐们领一次。杜月笙说:“不必在意,大不了多发几次,乞丐也是有脸的。

杜月笙还有一个习惯,给朋友送钱时,一定要一对一,绝不让第三者在场,以保全受钱人的面子。他因此获得了“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的好名声。

年的香港,潮湿而炎热。临终前的杜月笙把家眷喊道面前,拿出仅剩11万大洋,立下遗嘱:“每个太太拿1万,长子拿1万,没出嫁的女儿拿,出嫁的拿。”

他人生的最后一天,他让大女儿杜美如去银行拿来一个保险柜。杜月笙自己打开,保险柜里满满都是借条。最少的一张美元(这可是年的美元啊),最多的一张根金条。有商界大亨,有政界大元。

他自己亲自一一销毁儿女们非常不解,都很诧异。他说了句:

“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交情。”

“感恩的,会永远记住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们去要,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我不希望,我死后,家里还碰刀斧!”

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希望了,中国会有希望。”

从当初一无所有的小混混,到一个零差评的上海青帮老大,做人做到杜月笙这个份上,纵观历史,确实也是没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