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存钱办法你知道多少此地无银三百两

最开始的物质交换就是人类当时使用的货币。在原始社会,人们如果需要材料,便会用易货来交换。比如用一头猪换一把锤子。但有时会受到材料种类的限制,我们必须寻找双方都认可的商品进行交换,就是原始货币。

贝壳是是人类文明最早使用的货币。贝壳的形状又小又硬,便于携带。对于早期的中华内地的文明来说,获得贝壳并不容易,不会被贬值。汉字中与钱有关的字多为“贝子边”,原因便在于前期的货币是贝壳。

不过呢,经过许多年的历史变迁,在现代社会中,用作交易的物品已经渐渐地被金属和银属所取代。而使用金属银属的好处是它们无法从大自然中获取,只需人力便可。也更容易储存。

《论语》中这样说道:“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这句话的意思是奢侈就会显得毫不谦逊,勤俭持家则会显得寒碜,与其不谦逊,宁可寒碜。乱花钱便是败家子的象征,所以中国古人就喜爱把钱储蓄起来。

历史上的商纣王就是因为败家而输掉了国家。纣王还在位时,商朝还是十分强大的。但他总是贪得无厌,为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大量增加赋税,从百姓那儿搜刮钱财填充自己的钱库。还到处搜集奇珍异宝,放在王宫中,供自己欣赏。

纣王把酒装满池子里,把肉悬挂在树林里,让他们光着身子在肉林里嬉戏追逐。还派人在沙子中建造宫殿,抓来奇珍异兽,供他和妃子们游赏玩乐。这样的极度腐化,不仅害苦了百姓,还败坏了国家,最终导致走向灭亡。

还有在《红楼梦》中的第36回,史湘云在薛宝钗的帮助下,请大家吃了满桌的螃蟹宴。这顿螃蟹宴花销被刘姥姥在宴会上说了出来,加上桌上的酒菜共花了二十多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普通老百姓的一年多的生活费了,这得多奢侈啊!

谨记历史,人们渐渐的养成了持俭节约,存钱的习惯。在现代,可以把钱存进银行。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一个月先存元,并转入一个基金账户,在选定存钱的固定时期。或者开一个账户,存自己的零花钱。

但古人没有银行,他们是怎样存钱的呢?普通的老百姓钱不多,会把铜钱穿成一串,挂在自家的房屋梁上,又叫作“扑满”。古代的小偷就喜欢爬到梁上偷钱,这就是“梁上君子”的由来。而小偷也很喜爱上梁,因为梁上有钱。

比较有钱的大户会建造窖藏,“窖藏”可以把金银财宝放在坛子里或埋在地下,保证不会轻易地腐化。因此需要“掘地三尺”,规模也比较大。“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笑话便来源于此。

年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窖藏出土文物。当时在何家村基地上,人工挖出来了嘴坛和银罐。打开一看,里面储藏着金条,玉器,金银首饰等重要物品达上千件。后经过考古学家考证,是唐朝时期的人所留下来的。

除了“窖藏”之外,还有壁藏和多层埋藏法等方式。壁藏就是将金银财宝藏在墙壁的缝隙之中。当时汉武帝刘彻在拆孔子老宅时,在墙缝中发现了孔子留下来的《春秋》、《论语》等书。历史中被称为“孔壁中经”。

“多层埋藏法”是在窖藏的基础上继续挖,采取分层方式。先放第一层,盖上泥土再放第二层,多的达四、五层。为加固各层,用用板砖进行叠压,每层之间都要用米糊加上石灰封紧。这样,即使有盗墓者来挖,也只能挖到最上层的。

听说在民国年间,著名医生陈树仁,得知家里埋了20个坛银子,便叫人来挖亲眼目睹了家里的这种深挖分层的窖藏方式。一开始只挖出了8缸,还有十几缸,扩大面积,怎么挖都没挖到,难道被盗了?后来有经验的长辈说要继续深挖,最终挖出了埋在分层深处的12缸银子。

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贼,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方法奇招藏钱,还设置了机关,这样就算是窃贼来了,也来不及挖,所以说古人的智慧是非常聪明的。

随着历史被沧桑掩埋,古人也会经常挖掘那些历史悠久的老房子里储存的钱。古代没有现“挖出文物上交”的国家规定,所以在宋朝,有些百姓往往会因为挖出那些金银珠宝而暴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