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涟霡霂余,玉楼人喜午晴初。清清白白银条菜,玉版冰壶总不如”,这里提到的银条菜,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偃师银条。
银条故事多,传说汇成河
据说,偃师银条始于夏,兴于唐,盛于明清,名于今。相传,商朝的时候,宰相伊尹辅佐商汤时,在“帝喾”庙南的寺庄发现了一种草茎。“庖厨”出身的宰相发现这种草茎可以食用,烹饪之后居然成为了绝代美味菜肴。为了帮助商汤战胜夏桀,伊尹拿出了厨师的本事,三次潜入夏都,也就是如今偃师市二里头村一带,为当时的夏王桀制作美味佳肴,赢取他的信任。
不仅如此,伊尹还讨得夏王最宠爱的女人欢心,让她哄夏王用银条下酒,还编出了“要想不死身,白酒和银吞”的话。夏王“举箸不忍放下,愈饮愈觉酒香”,从此沉迷于饮酒,不理朝政。后来商汤与伊尹里应外合,一举推翻了夏朝的统治。
推翻夏朝后,伊尹把银条的种植方法和烹饪方法都教给了老百姓,百姓们感激伊尹,把这种植物称作“尹条”。后来附近的百姓靠种植和烹饪这种植物,换回来白花花的银子,故而又名“银条”。
这个传说中,凭借一碟银条小菜就推翻了一个朝代,听起来不太可信,但是从侧面反映了银条的美味。“千叟宴上比来头,敢有银条夸海口,前朝多少宾客宴,它是压桌第一口。”商汤灭夏后,在偃师召集了千名古稀老人共赏国宴,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玄奘西域带回,唐王亲自赐名
关于偃师银条,还有个颇为有名的传说。大唐贞观十九年(年),玄奘(唐僧原型)自天竺取经归唐,拜见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时候,奉上了从西域带回来的一种无名珍贵菜种,李世民看到之后十分高兴,赐给玄奘,让他带回家乡种植。
玄奘回到偃师,选了地方种植,只有洛水北岸寺庄堡方园四里内最佳,生长期为一年。叶绿花紫,果实入土一尺有余,刨出后发现洁白如玉、光亮似银。唐王赐名“银条”,从唐朝起一直是宫廷贡品,乾隆时期更是达到鼎盛,百官品尝后赞誉为膳食一宝。《偃师县志》记载道:“银条作为历代宫廷贡品,寺庄一带银条最为上乘”。
等到新中国成立,偃师市东寺庄村接待视察之时,都会准备好银条,得到了“世上除了金条便是银条了”的赞誉。银条的好吃,传出了洛阳,传到了海内外。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偃师人试着把千古美味做成罐头,远销海外,深受客商喜爱。偃师银条也被称为“世界奇菜”,在央视举办的《满汉全席》擂台赛上,来自偃师市的厨师把偃师银条和虾仁一起烹制,滑嫩可口,一举夺魁。偃师银条也因此被评为中国烹饪的“金牌菜”。
有“身份证”的世界奇菜
偃师银条是根茎蔬菜,是洛阳的特产,偃师银条占全国银条产量的95%以上。年8月17日农业部批注偃师银条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此有了“身份证”。
银条洁白光亮、质地致密、清脆爽口,不但可以炒着吃、蒸着吃、煮汤吃,还能腌制成酱菜。香酥油炸银条更是风味独特,脆脆香香,堪称“菜中一绝”,虽然是油炸的菜品,但是却不上火,反而有祛火的功效。
将银条洗干净后晾干,锅里不放油,直接用小火炒白芝麻,炒香后备用;再往锅里加入色拉油,烧到五分热,放入银条,转中火,等银条体积膨胀,呈现金黄色的时候,捞出沥干油;把辣椒粉和白芝麻放入锅内,炒至完全融匀后,把银条放入,洒上白芝麻,翻炒拌匀即可盛出食用。
不仅好吃,食用价值也很高
《本草纲目》记载,银条具有清肠洁胃、疏通经络、清心健脾、祛风解郁等功效。偃师银条自古就传说有解酒、增进食欲的功效,究其原因,是银条中富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糖类、酚类、维生素C、粗蛋白、氨基酸和有机酸等等,都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此外,最近还发现,银条中富含水苏糖,是一种优越的低聚糖,营养价值很高。
最后,为大家推荐一道银条菜式,期待银条的美味与你不期而遇!
银条芦蒿爆腰丝:准备好新鲜猪腰克、银条克、芦蒿克;猪腰对半切开,去除腰臊后洗净切成粗丝,用干辣椒碎、葱姜末、干花椒和黄酒拌匀腌制,10分钟后飞水沥干;银条洗干净后切成段,飞水备用;新鲜芦蒿去叶留茎,洗净后切成段,与腰丝、银条一同用漏勺淋入五成热油冲炸,之后沥油备用;锅入底油烧到四成热,放入姜片和蒜片爆香,再把之前过了油的腰丝、银条和芦蒿大火翻炒,加上辣鲜露、酱油、盐、鸡精和白糖调味,沿锅边倒入少量白醋翻炒均匀,最后淋上水淀粉勾芡,即可盛出食用。
洁白的偃师银条,做成小菜那是极好的,好吃还有营养,除了在洛阳当地可以吃到,还有即食的凉拌菜可以购买,当手信送人是不错的选择!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