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桂萍宣化地区的清明节风俗清远风20

北京知名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590007.html

:白桂萍,女,年1月出生,河北宣化人,年毕业于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现任宣化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主要负责《宣化文史》编辑工作。

宣化地区的清明节风俗文/白桂萍清明节,又叫踏清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按“岁时有间”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最早只是农时节气名。后来又加进了祭祀的内容,成为我国传统的重要的祭祀节日。关于它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有一次,重耳在荒郊野外饿晕了过去。随从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后来成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上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准会自己走出来的。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为一。后来,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我小时候,每逢清明,也常随父亲去给爷爷上坟,那时生活水平还不高,祭品也很简单,母亲在前一天蒸上几个馒头卷子,有时煮上两颗鸡蛋。比较讲究的人家,要做上六样供菜,量是很少的,只摆个样而已。祭祀祖先并无悲伤之情,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路上春风抚面,小雨过后,清香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很是惬意。爷爷的坟上有两棵很高的柳树,远远就能看到,父亲也因此而高兴,用他的话说,柳树茂盛说明我们家业兴旺。到了坟前,我们把供品摆在坟前的“石桌子”上,再烧纸钱、上香。父亲还要往坟头上添些新土,父亲说这是在给爷爷抹房。新坟三年内不用添土,取土的方向也是有说法的,既不能动了“太岁”,也不能在天坑取土。添完土,父亲把柳树干枯的枝条劈掉,使其来年更加枝繁叶茂。后来,多年在外地读书,也就没再去上坟。近年来,农村人们的生活好了,祭祀用的物品花样也繁多。我印象中原来只有那种白麻纸上印着蓝色花纹的纸钱,现在的纸钱印刷质量很高,咋一看就像真的人民币一样,大大小小,各种面值的都有。还有“金元宝”、“金条”、“金币”、“麻将”、“香烟”,花样真是繁多。还有在一张4K大的纸上印上“别墅”、“食品超市”、“娱乐超市”、“四季衣服”及各种“名牌汽车”的图案。这些虽然都是假的,但对逝者也是一种安慰吧。馒头卷子也没人再蒸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点心和香蕉、西瓜、苹果等水果。城里人也很重视清明节,这一天往往要举家出动,到公墓祭祀。由于出行的人骤然增多,私家车、出租车纷纷出动,往往给一些必经路段造成堵车。城里人有的选择鲜花来祭奠故人。一束洁白的菊花同样能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这种方式要比农村的简单而文明。各中小学要在这一天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烈士陵园扫墓,为先烈们献上花圈,清扫墓碑,倾听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做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国家也很重视,近年在节假日改革时,特将清明、端午等传统文化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而且清明节期间的活动形式和祭祀方式也日渐丰富。央视3套举办了清明节特别节目,缅怀那些在各行各业对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回忆他们的业绩,歌颂他们的人生,鼓励后人向他们学习。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策划制作了《清明诗会》专题片,今年已是第三届。节目全部实景拍摄,一大批国内优秀电影人和朗诵艺术家参加了演绎,以“献给世博会的歌”为主题,以诗歌的名义清明,以清明的名义诗歌。由于一些城市墓地紧张,所以现在有人在媒体上发出“绿色殡葬”的倡仪。如草坪葬、海葬、田野葬、山林葬等,不起坟冢、不立碑碣、不留标志。这不仅节约土地,而且是真正的回归自然。近年来,祭祀方式也不断出新,每年清明节在家中以鲜花插瓶,放置先人遗像之下并鞠躬以表哀思;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人在清明节无法回到家乡扫墓,所以很多人选择了网上祭祀。在北京,“八宝山在线”在年便开通了网上祭祀。人已故去,祭拜只是一种寄托哀思的表达。不管是在墓前还是在电脑前,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网上祭祀也是满足心愿、弥补遗憾的一种补充吧。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殡葬和网上祭祀都将会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到那时,清明祭奠便会成为一场春日旅游。

编辑:吴淑彬

出品:清远风编辑部

投稿联系各位责任编辑

《清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