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清朝末年,有一个叫赵得财的人用奸计吞并了邻居李仁厚的所有家产。而在数年后,赵得财给他的儿子买官上位,在把钱打点完后,儿子却在家中猝死了。
从古至今,拿了“不义之财”的人大多都会受到惩罚。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山西农村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朴实”的农民,在上山砍柴的路上意外发现一批“金块”,而他的贪婪让他将这批“金块”占为己有。当他沉浸在“发财”的喜悦中时,警察却将他抓了起来。
山西农村惊现文物
上世纪80年代,警察在山西省农村一个老农民家的后院里,找到后院一只骡子拉着的板车上竟然有着一大堆“金块”。而这些“金块”看起来却不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它有黄金的特征,却没有黄金的外形。
与金块比起来没有那么鲜亮,也没有那么规则。甚至在它的上面还刻着古文字,但是在场的人都没有认识的,唯一能够确定的它的成分的确是黄金。
来调查这堆“金块”的大多都是警察,对这方面也没有研究。于是警察就只能将金块保护起来,上报当地政府,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当地政府得到消息后,听传来的消息说是“不认识的金块”,对此感到奇怪,怎么金块还能不认识?就立即派遣了专家和相关人员前往这个村庄,去认识认识这堆“金块”。
经过专家数日的研究后,终于得出了结果。
这些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而且长得也像金块。只不过和如今流通市场的金块相比,它的黄金纯度要更低一些。里面掺杂着很多其余金属,所以看起来没有真正的黄金耀眼。
至于这些“金块”不规则,还有上面不认识的文字,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堆奇怪的“金块”应该是文物。
它的来历不明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当地政府立马派了考古专家去对这堆“金块”进行鉴定。
据考古专家鉴定,这像金块又不是金块的东西叫“金铤”,它的“含金量”不高,但是其自身价值却超过了市场流通的金块。
这堆金铤,它的来历还要追溯到唐朝时期。它背后的古汉字大致意思是对这块金铤的归属做出的标记,它的内容是“柱国魏国功臣张通儒”。
这就说明这对金铤的确不一般,它来自唐朝,真的是件文物。这堆金铤与张通儒有关,而张通儒是谁呢?就要从“安史之乱”开始说起。
张通儒对于我们会比较陌生,但是“安史之乱”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张通儒就是安禄山手下的一员大将,在安禄山谋乱时有着巨大贡献。
他带领叛军打败了很多唐朝的军队,用实力提升了在安禄山手下叛军的地位。然而,谋乱朝纲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当安禄山被郭子仪赶出长安后,张通儒也死在了乱战之中。
这堆金铤就是安禄山在张通儒帮他夺取长安时,对张通儒的封赏。安禄山在给他赏赐黄金的同时,还给他加封了“柱国”官职。所以金铤上所写“柱国魏国功臣张通儒”。
史学家们推测,在安禄山被赶出长安的乱战中,这批黄金也被流放出去。经过多年的流转,所以才出现在了这个地方。
这下终于搞清楚了,这堆金铤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而且具有很大研究价值。
此后,研究人员将其封存起来,将它放到了山西博物馆进行展览。
一切都告一段落,但这其中让人奇怪的是警察为什么会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发现这堆金铤,而这堆金铤又为何会出现在一辆板车上。这就要从这辆板车的主人开始说起了。
农村老汉与“不义之财”
在80年代初期,国家正迎来改革开放的热潮。在沿海城市的许多人抓住了时代的尾巴,“下海”经商,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但是在内地,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人还只能是满足自己的温饱。也想要走一条致富的道路,却又无路可走。
在山西省的一个农村里,杨老汉就是一个“无路可走”的人。虽然说是穷了一些,但是在农村里的生活还勉强过得去。
杨老汉年轻时不怕苦不怕累,踏踏实实地在农村靠出苦力做劳工也给自己娶上了媳妇,后来还有了一个儿子。
山西向来以煤出名,后来杨老汉的儿子长大后就去了煤矿上打工。一家人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是也还勉强能过。而且一直在农村的一家人,对此也非常满足,只想朴实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然而,后来在杨老汉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这家人平静的日子。
此时正值七八月份,雨水较多。由于一连下了一个星期的雨,让杨老汉的家里也没了柴火。
平时不下雨的天都是杨老汉出门砍柴,这天,杨老汉又被老伴催促着出门砍柴,而在家好几天的杨老汉根本不想动。
但是看了看窗外已经停了的雨便不耐烦地收拾了东西,往后山上赶。
年过半百的他体力已经大不如前,才在山上跑了几步就已经疲惫不堪。拖着疲惫的身体,杨老汉徐徐走在山路中。心里还有存在着对老天不公的抱怨,为何自己中中肯肯干了那么多年,到头来还要劳累上山找柴。
嘴里还嘟囔着:“上天能不能赏赐些钱,改善一下我现在的生活啊”。虽说山西煤矿丰富,但是煤的价格却依旧很昂贵,这样一来,柴火就成了每家的必需品。
所以心里不情愿,但是行动还是很诚实的,杨老汉三下五除二就打了一捆柴背在了身上。
也许是上天真地听到了杨老汉的抱怨,真的就赏赐给他了一些“财富”。
来到进村的山脚,天上突然开始下起了大雨。而杨老汉家离这里还比较远,杨老汉只能就近避雨了。正当他寻找避雨的地方时,身后的一个山洞引起了他的注意。
由于雨水太多,山坡上很多地方都塌陷下去了,有的地方就形成了山洞。杨老汉见雨越下越大,没多想就钻进了山洞里避雨。
时间过了很久,几乎是到了中午雨才下停。杨老汉见雨停了,正要往外走,却被脚下的石头绊倒了。杨老汉回头一看,这块石头竟然还冒着金光,真是神了。好奇的他折头回去仔细查看了绊他的石头。
将石头上半部分擦干净后,它的形状酷似一块石板。杨老汉发现它的金光甚至将他蜡黄的脸都照出了光泽,杨老汉喜出望外,心想这回应该是捡到宝了。
杨老汉激动得用砍柴刀在洞里一下一下地挖,然而接下来的场面却让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在这个洞下面,全部都是这样金光闪闪的“金块”,而且都是成堆成堆的。
杨老汉都快站不住了,杨老汉虽然知道金子很值钱,但是也不会鉴定是不是金子。于是他决定先带回去两块,让在煤矿上班的儿子看看到底值不值钱。
杨老汉拿了两块,拿自己的衣服包好揣在怀里,怕被别人发现所以出了洞口用洞口旁的泥巴盖了盖洞口。还把自己打好的柴火都盖在了洞口上,做了记号,匆匆忙忙地就回家去了。
到家后,他谨慎地关上家门,还把窗帘也拉上。老伴很疑惑他的行为,便询问起他砍柴的事情,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杨老汉神神秘秘回答道:“还砍什么柴啊,我们要发财了。”
将怀里的“金块”拿出来后,老伴也被震惊了。
等儿子下班回来后,杨老汉立马让儿子到里屋来做做“鉴定”。儿子一看到这个东西便打趣地说,你捡块铜片回来干啥,不过这么一块可能还值钱。
杨老汉见儿子不信,让他拿着掂量掂量,这到底是“铜”还是“金”。儿子在外工作了几年,见识也比较广。拿到手后,儿子也认为这应该是金的,毕竟它并不重,而铜是很沉的。
儿子也拿不准,杨老汉与儿子商量后决定拿去给懂行的人看看。杨老汉就揣着两块“金块”来到了集市上的首饰店。
将东西拿给老板一看,老板就已经知道这块就是金的。老板多个心眼问杨老汉这金块的来历,杨老汉陪着笑脸说这是家里祖传的。过后,老板出了高价想要收购这两块“金块”,但杨老汉都拒绝了。
由于杨老汉也不了解“金”的市场,对这个老板也不放心。但是他的目的达到了,他知道了这块“金块”就是金的,而且非常值钱。
随后急忙地赶回了家中,告诉了儿子和老伴“金块”值钱的消息,还把山上洞中的情况告诉了俩人,两人都大吃一惊。全家人都非常激动,在家里小声地说着“发财计划”。
一车“黄金”
在杨老汉回来后,父子二人就惦记着山坡洞里的“金块”。既不能让村子里的人知道,又要把它运回家来,二人商议后决定在这天深夜行动。
两人坐立不安的一直到了深夜,见村子里都没了灯光,便牵着骡子带着车就往山里走去。
来到洞口前面,杨老汉看到自己的标记没被动过,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儿子也被洞中的景象震惊到了,站在洞口都走不动路。随后,父子二人就开始“挖矿”了。
两人乒乒乓乓一直干到天都快亮了,可是洞里还有没挖出来的。杨老汉决定就先拿这么多,以后还有的是时间,现在主要的是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把“金块”运回家里。
两人收拾了东西,把洞口盖住。拉着车快步往家里赶,车上堆满了“金块”,连二人拿来盖“金块”的布都快盖不住了。
回到家后,二人迫不及待的拿来了秤,称起了带回来的金块。
称完后,两人算了算,足足有一百来斤。事后两人累坏了,倒在墙角倚靠着,老伴端来了饭和水,一家人心照不宣,都想着“发财了”。
那一车黄金,杨老汉就用茅草和布将它藏在了自己家中。
“兑现”被抓
金块是运回来了,距离“发财”也不远了。
可是“金块”怎么用出去呢?那当然是变现了。那怎么把这一大堆金子变成钱呢,让这一家人都犯了难。
老伴说把它拿到金店卖给金店的老板,儿子说把它们都打成首饰。可杨老汉对他们的建议都不赞成。
杨老汉认为,拿到金店卖给金店老板,目前也不了解行情,如果被人骗了,那自己就亏了。其次人家都说财不外露,这么多“金块”,如果老板一次收不了那就有人知道他家有了“金块”,难免会遭人惦记。
儿子所说的将他们都打成首饰那就更不靠谱了,一百多斤“金块”打成首饰也是一百多斤,就算是卖也和老伴说的一样。
金子变现这个问题,让一家人都困苦不已。钱摆在家里花不出去,杨老汉也是急的睡不着觉。
一筹莫展的一家人就这样焦虑了一段时间。而它在杨老汉去市里寻找“方法”时出现了转机。
杨老汉在银行门外休息时,无意间看到了银行门口的宣传单。金条变现四个字吸引了杨老汉的目光。
杨老汉不相信金店的老板,但是对于银行却深信不疑。他觉得金店老板可能会骗他,但是银行肯定是实际的。
杨老汉开心的赶回家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老伴和儿子,在杨老汉的说服下老伴和儿子都同意了杨老汉的提议。
为了试一下靠不靠谱,杨老汉和儿子都认为先拿两块去“试试水”,如果真的可以兑现再去大量的把“金块”换成现金。第二天早晨杨老汉揣上“金块”就朝银行去了
在银行里,杨老汉对工作人员说出了金条兑换现金的需求,工作人员也对杨老汉的请求表示同意。
不过要想兑换也得先做鉴定,杨老汉听到可以兑换想都没想就把“金块”拿了出来交给了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看到这“金块”后,发现这个金块特别特殊,它形状非常不规则,而且上面还有刻字,虽然看不懂,但是也和一般的金块有所差别。
这金块和市面上流通的所有金块都不一样,这让工作人员产生了怀疑。就开始询问杨老汉金块的来源。
听到这个问题,杨老汉有些慌张,但是还是说了是自家流传下来的。工作人员觉得杨老汉的确可疑,就想先暂时稳住他,向领导请示后再做打算。
便对杨老汉说:
“我们可以兑换这块金块的,请你稍等一下。”
杨老汉听到后自然很高兴,答应后便在银行四处逛了起来。
当银行领导看到这块金块时,领导肯定这金块的来源肯定不简单,虽然不确定但是也不能不对其进行调查。于是便报了警,和警察说明了情况。
此时杨老汉还在座位上沾沾自喜,想到自己要发财了,就开始幻想着有钱后的日子。
然而不一会儿身边就围满了警察,慌张的杨老汉被警察押住,带到了警局里进行了审问。
杨老汉对于这批金块的来源一直支支吾吾,但是最终还是说明了金块是自己从山里挖出来的。
警察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带着杨老汉前往杨老汉所在的村庄。在警察的陪同下,杨老汉带警察去了发现金块的地方,还交代了家中板车上也藏着一堆。
后来这村里就来了专家和考古学家,将这堆金块做了鉴定后,确实是文物,事后就送到了山西博物馆。而杨老汉也以私自倒卖文物而被拘留,等候审判。
这件事到这里也就接近了尾声。
尾声
杨老汉和家人就没想过自己在山里找到的“金块”竟然是文物,虽然他的行为已经触及了法律,但是念在认错态度良好,最后批判后就释放了。
唐代李世民《旧唐书·魏徵传》中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国有着上下下五千年的历史,有朝代之兴替,也有国家之盛衰。
而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历史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发展的反思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今的人们是如何做到反思历史的,那大多归功于历史文献和蕴含历史文化的文物。所以历史文物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我们国家针对历史文物保护也有着明确规定,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不得私自占有或者藏匿。
然而有一些法律意识薄弱的人还是会将自己在无意中发现的文物占为己有,再由于金钱的诱惑使我们国家的文物流放到海外,使我们的精神文明造成缺失。
所以我们要杜绝历史文化文明的流失,遵守国家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