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樱桃久负盛名。大樱桃又称西洋樱桃,迄今已有年的历史。据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编撰出版的《山东果树志》(年)记载:“年6月美国传教士约翰、倪维思受长老会派遣,由上海来登州传教,后因妻子生病,于年返回美国就医。年再度来烟台时,带来了西洋苹果、洋梨、美洲葡萄、大樱桃等多种苗木,在烟台毓璜顶东南山麓创建‘广兴果园’。”至此,烟台开创了西洋樱桃落户中国的先河。
一源头追溯文化寻根
小樱桃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吕氏春秋》第五卷·仲夏记载:“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根据汉代的高诱注释“莺所含食,故言含桃”,含桃就是樱桃。可见当时已把樱桃作为祭祀祖先的珍品了。秦汉之后,莺通樱,改为樱桃,至今。中国小樱桃俗称“果中珍品”,曾经把它当成一种奢侈品,只有王公大臣才有机会品尝。《东汉观记》中记载:“明帝月夜宴群臣于照园,太官进樱桃,以赤瑛为盘,赐群臣。月下视之,盘如桃色,群臣皆笑,云是空盘。”这个故事说明了樱桃的名字与颜色同现在一致。此后,樱桃一词曾多次出现在唐宋的诗词与记载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酒宴上,与群臣赋樱桃诗作乐,他在《赋得樱桃》诗中写到“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可见在那时樱桃就被誉为“席上珍”。烟台小樱桃多产于海阳市,明朝年间就有栽培,丁家夼、九岭夼至今还有年以上的樱桃树王,枝叶茂盛,树干挺拔。至今,海阳全市小樱桃面积余亩,年产量余吨,平均亩产值元左右,其中朱吴镇种植的大棚小樱桃,亩产4万多元。“珠圆晶润盈指端,美人凝脂半唇间,元风旺韵樱似火,乡村六月落玉盘”,正是中国樱桃的真实写照。
烟台大樱桃久负盛名。大樱桃又称西洋樱桃,迄今已有年的历史。据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编撰出版的《山东果树志》(年)记载:“年6月美国传教士约翰、倪维思受长老会派遣,由上海来登州传教,后因妻子生病,于年返回美国就医。年再度来烟台时,带来了西洋苹果、洋梨、美洲葡萄、大樱桃等多种苗木,在烟台毓璜顶东南山麓创建‘广兴果园’。”至此,烟台开创了西洋樱桃落户中国的先河。几年后,大樱桃果实累累,果个大、果肉厚、味道美,引起周围农民的极大兴趣,迅速传开。福山绍瑞口村孙文俊通过其岳父侯尊荣(当时在皇宫里做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从广兴果园索取了几支大樱桃枝条,嫁接在龙王山北麓自家的一亩多地的小樱桃树上。三四年后,结出三种不同色泽、不同成熟期的大樱桃,早熟的是红色,就称大红;中熟的是黄色,就称为大黄;晚熟的是紫色,就称为大紫。这些樱桃每市斤售价1银元,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周围的老百姓发现后,纷纷索取枝条,一时间枝条成了“金条”,一枝难求。孙文俊老先生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不吝啬、不保守,有求必应。在他的推广与引导下,绍瑞口村的大樱桃很快发展到一二百亩。邻近的东陌堂、西陌堂、紫埠、邱家庄、楚塘、蔡家夼、集贤等村也都陆续发展起来。又据史料记载,年,岚村(莱山区樗岚村)王子玉(当时为中国驻朝鲜领事馆的勤杂人员)从朝鲜银川引进那翁品种枝条,嫁接在自家的小樱桃树上。年,福山东北保朱家庄村朱德悦通过美国船员引进大紫等品种,在自家种植4亩许。随后逐渐推广到芝水、北上坊、东南哨等村。到二十世纪初期,烟台大樱桃种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地由福山拓展到牟平、蓬莱、龙口等地。
二
生态独特自然定制
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大樱桃对自然环境的挑剔性、选择性、依赖性极其强烈。然而,烟台大地选择了大樱桃,大樱桃也选择了烟台大地。它喜温不喜寒,适宜在年气温10至20℃、海拔米的区域生长,一年气温10℃的时间不得少于-天。它喜光性强,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它不抗旱、不耐涝,不同生长期要求不同的水分状态。它适宜在土层厚、土质松、透气性好、保水力强的砂壤土中栽培。总之,它生长的习性比苹果、梨、桃、李等果类都高一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烟台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山在南,海在北,这种地势在中国较为稀少;境内多丘陵、山地,天然高钙砂壤土质,地势高爽、通风透光性好;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进退明显,受海洋影响,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具有气温暖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空气湿润等特点。特别是夏天不炎热、不潮湿,从南太平洋吹来的潮湿热风,经崇山峻岭的阻挡,祛除潮湿、高温,变得干爽;冬天不寒冷,从西伯利亚卷来的高寒狂风,经大海的调节,缓解了风力、提升了温度,变得温和,形成“春迟、夏凉、秋爽、冬不寒”的自然禀赋。可以说,这种独特的自然禀赋,成为烟台为大樱桃落户“量身定制”的小环境、小气候,无可挑剔、无可比拟。多少年来,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独特的烟台大樱桃。不管是引进还是培育,变化的是品种,不变的是品质,始终保持“果中珍品”的美誉。但是,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单靠自然环境的优越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优越的生态环境、健康的制度保障。在那个贫困落后的年代,势单力薄的小农户无力使大樱桃生产形成规模,一直被称为水果中的杂果。
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聚集了千里奔涌、万里归壑的洪荒伟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大樱桃生产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期。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民由单干走向集体、由分散走向合作,推进农村生产力实现新的跨越。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合作社积极发展大樱桃生产,统一生产经营计划、统一购买优质苗木、统一技术管理标准、统一果园开发改造。绍瑞口村新胜果业合作社以孙文俊的大樱桃园为引领,把发展青、红香蕉苹果和西洋大樱桃作为主攻方向、主导产业,先后发展0亩果园,其中大樱桃就有亩,是烟台地区的先进典型。到20世纪70年代,全市大樱桃发展到6万余亩。
三
产业升级高潮迭起
因人之情易为功,因时之势易为力。当岁月的脚步迈进上世纪90年代,烟台大樱桃开启新的发展历程。因为大樱桃的经营管理比其它果业省工省时省力,特别是市场看好、走势坚挺,广大果农发展大樱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烟台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跟进服务、靠前指导,为果农积极探索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笃实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合理搭配早中晚、红黄紫、甜酸香的品种链。全面规划设计优势主产区以及东部、西部、南部3个优势产业带。着力扶持、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努力建设大樱桃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的生产基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实施质量提升战略中,市财政连续10年,每年拨出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基层开展大樱桃优良品种选育、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市场营销等,为烟台大樱桃的科学发展注入一池春水,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市大樱桃主产地落实任务、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机遇厚爱有心人。福山区是烟台大樱桃的主产区,他们巧借东风,乘势而上。锁定建设大樱桃专业区的奋斗目标,吹响集结号,打出组合拳,区镇领导纷纷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手拉手、心贴心,教技术、搞服务,强力推动大樱桃生产在福山大地蹄疾而步稳地向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山区委区政府善谋发展之策,善行创新之举,制定出台《关于大樱桃规模化经营意见》,鼓励扶持规模化经营。对经营规模达到1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区财政每亩给予0元-元的奖励,对于发展设施栽培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每亩给予00元扶持,为大樱桃产业的二次崛起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樱桃生产已成为福山区的特色产业、支柱经济。到目前,种植面积达11万亩、总产80万吨、产值10亿元,分别占烟台市的三分之一左右,实现了大樱桃专业区的奋斗目标。据统计,全区80%以上的果园种植大樱桃,80%以上的行政村是大樱桃专业村,80%的农民从事大樱桃产业链,80%以上的农民收入来自大樱桃生产,80%以上的贫困户依靠大樱桃实现脱贫。
四
品牌塑造身价提升
品牌,就是公信力、吸引力、竞争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保护特定地域农产品的特性、声誉和其它特征的重要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产权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地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特色化、品质化、个性化的保护,是农产品闯市场的通行证。烟台大樱桃于9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它凝聚着各级政府的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