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山西杨老汉意外发现“藏金洞”,拿出2块到银行换钱,岂料,钱没换到,却被拷上一副“银手镯”!
年近六旬的杨老汉,平日里靠务农砍柴为生。这天,他干完农活,照常上山砍柴。因为前一天下大雨,山上的泥沙被冲下来不少,一些原本被泥沙掩盖的东西也露了出来。
杨老汉下山时,意外发现一个以前没见过的山洞,洞口整齐,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倒像是人工开凿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杨老汉决定进山洞瞧瞧。越往里走,人工开凿的痕迹越明显。杨老汉觉着这里头肯定藏了秘密。
他划亮一根火柴朝山洞深处探去,突然,前方泥沙下似乎有金光闪烁。难道是黄金?杨老汉心下大喜,连忙小跑过去,将泥沙扒开,下面竟然全是巴掌大小的,金闪闪的砖块!
杨老汉喜出望外,将两块金砖揣进兜里,又用土将其他的金砖埋好。出了洞口,杨老汉害怕别人发现藏金洞,又找来一些枯草将洞口掩盖起来,才放心地回家报喜。
当杨老汉拿出金砖,向家人炫耀自己发现藏金洞时,家人没一个相信他。因为他们都穷惯了,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会落到自己头上。杨老汉的儿子还说,那就是黄铜,看着和黄金像,其实不值钱。
杨老汉不信邪,偷偷拿着金砖到镇上当铺去“鉴定”。老板看后说:“这金子你还有多少?我愿意收。”
杨老汉一听,心里乐开了花,但又怕老板发现自己的秘密,找了个借口就赶紧离开了。
杨老汉的儿子听说金子是真的后,欣喜若狂,“爸,这金子不能一直放在山洞里,万一被人发现,咱就亏大了。”
于是,半夜三更,村民都睡了,两父子就推着一辆板车往藏金洞去。将山洞挖了个底朝天,确定没有漏网之金后,父子俩才推着沉甸甸的“金山”赶回家。
把所有金子藏进自家地窖后,父子才舒了口气。但很快,新的问题接踵而来——这么多金子要怎么变现呢?
这可有上百斤黄金啊,就算当铺想收,只怕也没那么多钱,而且他们不懂行,指不定被当铺坑了呢。
思索良久,儿子脑中灵光一闪,说道:“银行,我听说银行是可以用金子换人民币的!”于是杨老汉决定第二天,先拿2块金砖去银行试试。
第二天天一亮,杨老汉就往城里赶。到了银行,他将尽快递给工作人员,有些心虚道:“我这金块,能换成钱不?”
工作人员一看,大惊!这不是市面流通的样子,上面有奇怪的符号文字,而且冶金技术非常粗糙。工作人员怀疑这是一起黄金造假案。他当即借口要去鉴定下,让另一位同事先稳住杨大爷,自己则跑到后头悄悄报警。
杨老汉正做着一日暴富的美梦,突然,一副银手铐锁住了自己双手。杨老汉吓得六神无主,梦游般跟着警察回了派出所。
经过调查,杨老汉并没有犯伪造黄金罪,但是却犯了另一项罪!
原来,金砖上的文字是“柱国魏国公臣张通儒进”。这些黄金都是这个叫张通儒的财产。那么此人是谁呢?
安禄山叛乱时,张通儒在他手下担任节度使。后来,安禄山称帝,建立伪燕政权,提拔张通儒为柱国,留守西京。随后,又追封他为魏国公。
公元年,张通儒官至散骑常侍,范阳留守。可是,范阳在河北,杨老汉挖的黄金却在山西,两地隔着2、3百公里呢。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当年史朝义篡位,张通儒站错队,跟着史朝清跑,结果被史朝义的大军给打死了,而他的金砖自然被官府收缴。
之后,回纥攻打洛阳,劫掠官府库银,把这笔金子给顺走了。年,回纥内部动荡,势力大不如前,被唐朝招降后,一部分回纥人迁居山西定居,金条这才流落山西。
然而,因为安禄山对唐朝来说是叛党,唐书中不记载他的伪政权中的官场变迁,所以专家们一开始根本找不到一位叫张通儒的唐代柱国。后来循着金砖上的线索,一层层抽丝剥茧,才终于查到了此人的部分记载。
如果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谨慎,报了警,而是简单地告诉杨老汉金砖不合规制,不能在银行换钱,只怕杨老汉转头就能把金砖卖给当铺老板。
这金砖虽然含金量低,但是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却非常高。一旦流入黑市,被反复炒卖,几经转手,那么“张通儒”此人,及其相关的历史就会永远被掩埋。
《文物保护法》规定,如果发现任何文物,必须第一时间上交国家。
文物是属于国家的,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任何个人都没有权利侵占,或者买卖。
杨老汉因为一时贪念,加上缺乏法律意识,走上知情不报、私藏文物的黑路,最终落得个在监狱里养老的下场,既可怜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