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转自:周冲的影像声色(ID:zhouchong)
“等疫情结束,上海赶紧拍两部电影吧!”“一部叫《我的团长我的团》。”“另一部叫《中国好邻居》。”为何这么说?看看上海疫情下的邻里互助,你就明白了。前阵子,上海浦西某小区,搬来一位租客。这位大哥,什么都好,就是点儿背。刚到上海三天,好巧不巧,逢上封控。既没有团物资,也没有准备锅碗瓢盆,吃个泡面,都得用塑料袋装着吃。数着日子熬,那叫一个惨呐。好在,左邻右舍个个都是热心肠,在得知这个租户的情况后,纷纷伸出援手。
的阿姨,给他做了红烧肉。
的阿姨,给他煮了鸡蛋面。
的住户,每天做菜都分他半份。
的奶奶,给他送手作的小馒头。
绝望瞬间变希望,简直诠释了什么叫做——
有邻里在身旁,地狱秒变天堂。
当然,这个大哥在收到后,也没闲着,隔天就在小区,当起了送货志愿者。
收到爱,传递爱,诸如这种“爱心接力”的故事还有很多。
近日,在辣条公司工作的孟先生,把家里的4箱辣条,都搬出来分发给整栋楼的邻居。
麻辣王子,你一包,我一包。
邻居们吃完,嘬嘬手指,转头就把自己物资回赠给孟先生。送腊肠的,有。送水果的,也有。平日里,大伙儿虽然不熟,但非常时期困守一处,却懂得相依相偎,互帮互助。你给我一点糖,下次我还你十分甜。暖暖的,着实很贴心。之前,上海一名叫高捷的女孩,担心对门那位96岁的阿婆吃不上菜,便写了张纸条,贴在阿婆门上。“物资有什么需求,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家还有一些储备。”随后,阿婆回话。“谢谢关心,我家的储备丰富。你若有需,门口竹竿上随意自取。”女孩转眼一看。楼道中间的竹竿上,竟满满当当挂了很多蔬菜。小确幸,真是无处不在。此处,应该有bgm响起来。
是啊,时穷节乃见,越是关键时刻,越见真情。当上海按下暂停键,温情却不停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哪里有需求发出,哪里就有援手伸出。十万火急的时候,在群里吆喝一声。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回应。无米下锅,愁得慌?楼下大爷来帮你,直接给你扛去一袋近50斤重的大米。女性卫生巾?孩子纸尿裤?别急,通通有邻居相助。烟?
酒?
兄弟们自己拿,不用客气!
“有什么不开心的,就随啤酒一饮而尽吧!”
哪怕想喝可乐这种硬通货,也别怯,只要朝着对面楼栋喊话。半晌之后,把门打开,就会收获好几瓶。对于这些街坊邻居来说,哪怕是费尽心思抢到手的物资。但凡有盈余,都会共享出去。感情深或浅,生或疏,都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安全距离内,能风雨同舟,共度难关。你给我以帮助,我予你以温情。共享的可能是小物,传递的却是大爱。说实话,在没有看到这些事迹之前。
我和大家一样,认为这个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一定没有人情味。
疏离、淡漠、以邻为壑,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但,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却亲眼见证了一种新型邻里关系的建立。
通过物资共享的方式。
情感链接有了,社群黏合度增强了,关系紧密度提升了,边界感也开始消弭了。就像传统乡土里的熟人社会。你缺,我给,彼此守望相助,互通有无。当下,很多小区楼下都有一个叫做“爱心共享站”的地方。它可能在电梯。可能在小区大厅的玄关处。
可能由几个推车装载。
可能由一个涂鸦纸箱塞满。社区里,到处都是情义在传播。
当然,面对这些无偿分享,大多数居民们都不会白嫖。
取走一份,补上一份,都十分自觉地拿出自己的东西来置换。
于是,神奇的“以物易物”活动,开始了。
4月11日,上海浦东某小区内,有位“可乐大侠”,听闻大家想喝可乐,立即奉献出12罐可乐,放在楼栋一楼大堂。
然后,“辣酱侠”出现了。
他拿走可乐后,留下一瓶辣酱。
“牛奶侠”毛先生也紧随其后,用奶换可乐。
接力赛,一个接一个。
用方便面换的,有。
用护肤品换的,有。
甚至还有人,用狗狗的纸尿裤换。
一场“物物交换”的大型连续剧在不断上演。你来我往,别提有多热闹。
12罐可乐发展到后期,直接成了一个迷你型超市。
很心酸,也很暖。其他小区,也是如此。这些以物以物,有着共同的特点。特点一:交易方式,花样繁多。有菜换菜,比如卷心菜换洋葱,鱿鱼卷换鸡蛋。有其他食品换菜,比如速溶咖啡换大蒜。甚至,还有Wi-Fi密码换五花肉,CD换速冻饺子,电饭锅和炒锅换香烟。数学辅导换土豆,LAMER换老干妈。
有网友直接说:“疫情不结束,家都给我送走。”甚至,还有劳动力交换,撸猫半小时=三个橙子。猫咪变身打工仔,挑起了主人肩上的重担。特点二:交换物分类,清晰明了。低端货,高端货,硬通货......分得那叫一个清楚。金融学,横空出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直接变体。行情分析也不甘落后。
发展前景,发展趋势,给你整得明明白白。
你以为,萝卜蔬菜是硬通货。No。
因为可替代的东西太多了。
你以为,厕纸这种刚需品是硬通货。No。
网友告诉你,实在不行,有平替款。
被逼急了,干脆扯几块破布,洗洗擦擦,勉强过得去。
你以为,葱、姜、蒜这些调味品,是大哥大。Bingo!
这次倒是说对了,毕竟嘴再刁,都需要它们来调剂。
有人为了吃上一口葱,用Ysl小金条口红去交换。
可见,它的地位确实不容小觑。但!它依旧不是食物链最顶端的硬通货。
巨头大佬究竟是何方神圣?看这个等式,你就清楚了。
1瓶可口可乐=3棵青菜=5个鸡蛋=2个五号电池=5卷卫生纸。
肥宅快乐水当之无愧,傲立于金字塔尖。
有了它,你就好似坐拥百城。
别说彭于晏,即使吴彦祖来了,也没有特权。
离谱也离谱,合理也合理。
毕竟,在后疫情时代,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值。货币一旦退出交易市场,钱,就啥也干不了。
图口吃的,实在不容易。把肚子伺候好了,才是头等大事。
火都烧到眉毛了。什么等价不等价,完全无心思考。
而糖品快乐,是紧张时期,最简单直接的满足。谁又不喜欢呢?
通过这种物物交换的方式,居民的难题破解了,相互间的感情也升温了。大家都开始承认那句“远亲不如近邻”。当然,疫情下的温暖远不止这些。戴小黄帽的骑手,穿红背心的志愿者,以及,上海土特产“团长”,都给予民众,很多安全感和暖意。骑手们,手提肩扛,四处奔忙。图源:中国青年报志愿者们,在线下,开启“敲门行动”,去关心每位老年人。在线上,建立《上海疫情自救/互助信息汇总》文档。有目录,有分类,有链接。
关键在于,还会及时更新,简直是事无巨细。
这几天在很多小区,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们,自发地当起了志愿者。
身为00后的韩瑞鹏,正是其中一员。他是上海奉贤恒盛·湖畔豪庭小区的居民。同时,也是一名Tony老师。
初期,他在志愿者大军里,只是负责运送物资。但后来,细心的他发现,其他志愿者的头发都变长了。
于是,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其他人理发。服务群体包括志愿者,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上海土特产”——团购团团长,也一样。
他们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片小区。不论大事小事,一律冲锋在前。
哪里缺菜,哪里就有他们。人人都指望这个群体活着。
果蔬奶,肉菜蛋,由他们代办。
供货渠道,物流配送,由他们对接。
耗时也耗力,有时,会被小区的人怀疑吃回扣。
图源:北青深一度有时,团到变质蔬菜,只能自己贴钱。图源:北青深一度费力不讨好。
但,多数时候,大众还是分得清,哪些人是吃暴利,哪些人是真正在为群众做事。
对于这些群体,他们抱有体谅,也丝毫不吝啬对他们的夸赞。
毕竟,邻里一家亲。
尽管他们之间无亲缘,无血缘。但今时今日,你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
下一次,我也将慷慨解囊,雪中送炭。
互相撑伞,彼此照亮。
一直以来,中国人的温良,是被刻在DNA里的。
这一秉性,是最坚挺的力量。
你我本是陌生人,但在大灾面前,都是同行者。
去年,河南那场特大暴雨中,我们心连心,拧成一股绳。
相互搀扶,同舟共济,熬过来了。
再往前,武汉疫情,我们手牵手,鼓着劲,也扛下来了。
如今,病毒战再起,封控再现,许多人被困,生活不易,物资紧缺。
但,越是穷途末路,越要势如破竹。
这场战斗,不是一个人,它关乎每个个体。
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休戚与共,就一定会打败病毒。
就像4月13日一位网友分享的事迹那样。
住她隔壁的阿姨,在买面粉时没办法线上支付。所以,她就替对方转了钱。
事后,阿姨给了她现金,还附上一张纸。
上面写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是啊。
正如这句话所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尽管最近的上海,很致郁。但温暖的邻里,更治愈。
因为这些处处可见的暖意,我相信,阴霾会散,疫情会除,“倒春寒”会走,自由会重新归来。
暖阳将至,请再熬一熬。
上海不是哭城,不是孤城,所有人与所有人同在!
参考资料:
北青深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