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妇一传家宝,全球仅3件,10根金条

前言

《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联翩西北区。这首诗里形容的白马和金马驹都是宝物,而是十分珍贵的宝物。在当时都是千金难求的宝贝,现在更不要说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宝贝。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的智慧让我们今天的人都可以感叹奇妙,就像传说中的鲁班,诸葛亮等等。虽然有很多都失传了,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也够我们今天的人仔细专研了。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件十分珍贵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只有3件,是山东农妇一传家宝,当初老一辈10根金条买回,一直流传之间,如今却被专家出价元收走,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象牙席由来,十分珍贵

现在就是炎炎夏日,我们在夏天为了解暑真的是能用的方法都要用上,最低级的就是扇子,高级的就是风扇,条件更好的就是空调。我们现代人是这种方法,那古时候的古人又是怎么解暑的呢?到了晚上,睡哪里都是热的怎么办呢?这当然难不倒我们的智慧古人,发明了凉席这种东西。最早的凉席使用草编织的,但是作用还真不大,然后使用芦苇竹子等材料,最后追求昂贵精美且效果好的皇室,用了象牙来做凉席,象牙多珍贵,居然被拿来做凉席。

在古代就有象牙的记载,许多达官贵人用象牙做筷子做配件,甚至是雕刻喜欢的东西,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用象牙做凉席,这就有点太暴殄天物了。但是在皇帝眼里这一点都不是浪费,反而是配得上皇帝身份的东西,其实象牙的表面光滑,而且材料自带的属性就是冰凉冰凉的,拿来做凉席那是很享受的,不过这种东西一般都是只有皇室才能用得上,而且是最金贵的人才能使用,世界上一共就只有3件,都在中国。

二、稀世珍宝,流落民间

其实在康熙年间,象牙制品是十分的流行而且发展较快的。毕竟康熙十分的喜欢象牙制的东西,但是在康熙之后的雍正,或许因为雍正与康熙的性格不同。雍正是一个十分节俭的皇帝。而且雍正认为象牙制的东西,太过昂贵而且需要将大象杀死之后才能获得象牙有点太过残忍。所以下令禁止象牙制品的东西流传,至此象牙席也就只剩下3件,这三件都被完美地保存了下来,但是不幸的是,其中的一件曾经流落民间,最后还是回到了国家的怀抱。

这张象牙席怎么会流落民间呢?其实和当时的政局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的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当政者已经没有精力再管这些,能保住性命就很不错了。而且当时的宫中下人,做了一辈子的下人,好不容易可以逃出生天,而且可以悄悄的带着宫中值钱的东西走,谁还会在宫中伺候别人,所以这张象牙席就被带出了宫外,流浪在宫外。

三、珍宝回归博物馆

当时这件凉席被太监带出宫之后,并不知道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在路上没有盘缠之后,就想到拿去典当。当时的一个典当商人也是知道这件宝贝的价值,于是花了10根金条,在小太监手中买下了这象牙凉席,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商人也知道自己无法保存这件宝物,于是立马将其拿回家中藏起来。

但是这件事还是逃过当时的军阀耳目,在税务局长孙某知道后,就带人到商人家中搜寻,并且找到了这件宝贝,这件宝贝也不是白拿得,用一百银元换回来的,也算是强买强卖了。孙某也知道自己无法保护这件宝贝,于是将知晓的人处理后,自己私藏了起来。只是在去世的时候告诉了孙女孙秀英。孙秀英也是好好地保护这件宝贝,但是在新中国成立,搜寻民间宝物时,偶然发现了这件象牙席,但是孙秀英肯定不愿意上交,通过文物部门不断地做思想工作,最终孙秀英还是上交了这件宝贝,博物馆也是奖励了元作为回报。

结语

《凉州词二首》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其中描述的夜光杯与我们文中描述的象牙席是多么相似,但是不同的是,这些都是属于国家的文物,我们私人不能进行收藏和转卖,这是属于违法行为。希望大家都明白哦。以后遇到这种事情,一定先咨询律师,中国也有很多免费的公益律师的,像这种问题,他们一定愿意免费为你做咨询,毕竟是为国家做贡献。

参考文献

《白马篇》《凉州词二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