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金条 >> 金条发展 >> 被花呗害惨的女孩

被花呗害惨的女孩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540769.html

当代年轻女孩的消费观:刚用上YSL口红的年纪,非要刷信用卡买LV;

刚好工资付得起房租的时候,非得分期付款买最新款的苹果iPad;

只能买得起匡威的时候,非得花呗盯着三千块一双的运动鞋。

最后只能打肿脸充胖子,过不上想要的生活,还要还着不想还的贷款。

我支持你的消费超过你的银行卡余额,但是不支持你的消费超过你的能力。

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中的一句话: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门钥匙,放纵肯定更不是。

天上从来不会轻易掉馅饼,你所拥有的,岁月都已经标好了价格。

今天上午,我收到了一位大学生读者的求助。

她说,在舍友的怂恿下开通了花呗,换了新手机,没想到渐渐习惯使用花呗,于是越欠越多,可是自己又没有经济来源。

当时我给她回了两句话:

“第一,为防止这些欠款的本息越欠越高,可适当向父母求助。

第二,你必须得摆脱这种超前消费。”

如今生活里,使用花呗、白条等透支消费方式,已经成为诸多年轻人日常支出的首选。

支付宝曾经发布过一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里面显示:

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万,有近4成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支付方式。

它满足了人及时享乐的心理,小到买衣服、化妆品,大到买家电、车等,大家热衷于这种“先消费,后付款”的服务。

聊天的时候,要说自己没用过花呗、白条,大家都会觉得你是个不跟潮流的奇葩,甚至之前流行过一句话:你是不是想笑死我,好继承我的蚂蚁花呗。

在提前消费平台的加持下,一些原本消费不起的物品,瞬间变得唾手可得。不知不觉间,透支消费变成了一种常态。

这种花着明天的钱,过好今天的行为,看起来是一种消费享受,却很少有人注重后果。

不可否认,透支消费的生活模式,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手头不方便的时候能满足一时的需求。

但对于没有自控力,欲望不会满足的人来说,透支消费就如同舌舔蜜刃,为了一时的甜头而害惨了自己。

一些人会为了满足自我物质和精神消费,选择这种模式,哪怕自己的金钱能力,根本跟不上消费程度。

有专业人士曾说:消费能力大于还款能力的人,在中国这个大基数里并不少。

买东西时不用自己的钱,心里就会觉得莫名爽。

尤其是现在有一部分女孩子,会被“女孩不就得对自己好点,最重要的是高兴”的说法影响。

前有欲望驱使,后有相关平台给的额度诱惑,无一不在提醒你:使用我付款就对了!

事实上,也确实有人过着这种“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生活。

但要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越是“免费”,背后越是你无法想象的代价。

刚大学毕业的女生晓晓,在面对这个物欲纵流的社会,很快便迷失其中。她开始学会买高档化妆品、穿大牌衣服,而这些都是工资微薄的她,通过一些借贷平台借钱买来的。

尝到一次甜头,晓晓就一发不可收拾,而接连而来的还款账单,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因为没有偿还能力,走投无路的她打起了“裸贷”的主意。

直到“裸贷”公司上门威胁要钱时,晓晓才意识到根本无法偿还巨额的本息,不得不求助父母,一家人东奔西走的借钱,好求歹求才算是补上了这个坑。

如果最后不是有挽回的余地,后果不难想象,一个花季少女的一生,将会面临多么残酷的污点。

想起来《断头皇后》里那句:

“那时她还年轻,不知道上帝给予的馈赠,早就暗地里标好了价格。”

一些人在欲望和消费刺激的怂恿下,选择名不副实的消费。当正规平台的额度被用完后,又会打上一些不正规小型信贷、非法信贷平台的主意。

殊不知,购物越疯狂,后面的生活就会越痛苦,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不可自拔的深渊。

消费一时爽,还时火葬场!

所以姑娘们,你们一定要学会控制,别让自己大好的人生,为一时的冲动买单!

很多人似乎都在忙着透支自己的未来,尤其对于一些爱美的年轻女孩来讲,这样的消费方式实在很诱人:

“这几个色号的小金条也太好看了,必须买!”

“这条裙子有点贵,但是现在二十出头不穿,难道要等到40岁有钱了再买?”

“那个包包也太好看了,没钱也得用信用卡抢到!”

买完之后可能会想:“以后再也不买了”,“买完就关掉花呗”,“大不了少逛几次街”.......

只是人心和金钱都是一个无底洞,消费欲望是无休止的,你真的能控制住吗?

还有人笑称:在我们的生活中,戒掉性,戒掉爱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透支消费的行为。

嘴上说着买上最后一波,还完一切借款,就再也不胡乱消费,让生活回归正常。但下个月还是说着同样的话,继续着恶性循环。

年的支付宝账单或许是互联网史上的不解谜团之一。

不少人感觉自己并没有怎么花钱,但却蹦出了好几万、数十万的消费总额。

作为一个90后,邦哥也深深地怀疑这个账单的真实性:明明余额为零,花呗待还,支付宝的全年花费却超过了90%的同龄人。我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这么多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90后存在。他们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拿着白领的薪水,每天有吃有喝到处消费,看似奢华且潇洒。但是一年到头,却存不下什么钱,而且还经常需要还信用卡、还花呗。

为了凸显他们的消费特点和生存状况,人们创造了许多只属于当下时代的群像标签附着在他们身上,例如“隐形贫困人口”、“花呗式青年”、“无产中产阶级”,经过不断的更迭换代,他们如今有了另一个称呼—“新穷人”。

90后们“集体”负债、破产…

不管网络词汇怎么演变,“穷”,似乎已经是人们对90后的一个共同认知。

前段时间,一位微博博主做了一个关于90后月薪和存款的调查。4万+人的评论点赞中,近70%的年轻人,都有分期负债;20%的年轻人,虽无负债,但也没有存下什么钱;只有10%的年轻人,每个月都有固定存款。

当然这个调查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参与评论的用户并不都是90后,另外哭穷的人也是存在的。

但是90后被说“穷”也不是没有缘由。邦哥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蚂蚁金服公布的《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一代(35岁以下)56%的人没有储蓄,开始储蓄的人中,每月储蓄仅元。

90后们不仅存的少,负债也不少。年花呗发布了一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里面提到花呗的90后用户占到了47.25%。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前有名女孩裸贷照片流出、后有名牌大学研究生因欠下5万网贷自杀的新闻,每当在身边或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时,我们总是很疑惑,年轻人真的有这么缺钱吗?

最近还有一篇关于90后平均负债12万的调查,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汇丰银行最近调查显示,中国90后一代人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令人吃惊的%,该群体欠各种贷款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人均债务超过美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

尽管之后有媒体对这次调查的数据提出了质疑,但似乎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这一说法,还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之后有关90后负债、破产的文章不断刷屏,再次激起一个群体的焦虑,“自杀式消费”一词也跟着走红。

压在年轻人身上的几座大山

我们先看看90后们的收入。90后们的平均收入是多少呢?根据中国薪酬网的报告显示,一线城市的17届毕业生在薪酬上明显占据优势,最高能达到元以上。

这还只是应届生的工资标准,有职场经验的90后,如15届、13届的工资更高。相比父辈们,这届年轻人拿到的工资并不算低。

但是在工资上涨的同时,“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费同样在上涨,而且上涨速度甚至要比工资还快。

北京通州年小两居租金为元,2年租金为元,增长%;北京通州年新房开盘价多为—0元,2年二手房价格超过00元,增长%-%;年,北京一碗牛肉面的价格为5元钱,2年则是15元—20元,增长%—%;……

近几年里,90后们相继工作、结婚、生娃,有时候工资一到手,花呗一还就不剩多少了。

他们的钱到底是怎么没的,邦哥和几个90后朋友聊了聊。

昵称“新街口家属院”,年,工作5年

最早的一批90后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很多也已成家立业。对于他们来说,花在孩子和长辈身上的钱,算是一年中较大的一笔支出。

昵称“花花”,年,工作两年

花花是一个北漂,在中关村租了一间次卧,所以她每个月的大部分支出都在房租上。

昵称“王思聪的天定姻缘”,年,工作1年

95后也开始还房贷了。邦哥认识的一个95后姑娘,每个月要和父母一起还的房贷,而她要承担的那部分,就花掉了将近一半的工资。

除了生活、房租,压在90后身上的,还有“消费主义”这个大坑。

90后的钱,花到哪里去了

尽管收入不少却还是欠了债,这种现象和90后们正在变化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有关。

去年上半年发布的《年消费升级大数据报告》显示,80后、90后对消费贡献度持续上升。其中,90后在移动互联网渠道的消费金额占比高达51.40%,较年增长了2.7倍。

网购和网贷的兴起,让90后们不自觉的就疯狂“买买买”。“网购”让花钱变得更容易,打开手机,就是随时花钱的快乐。而花呗、借呗、白条等各种网贷平台的出现,更是让90后们有了花钱的“勇气”。

1、为美剁手

最近几年交易额持续创新高的双十一,90后们功不可没。光是2年,参加双十一的剁手党将近有一半是90后。

在微博、抖音、小红书上,各大版块的明星网红还带你买买买。告诉你怎样穿搭,怎样护肤,天天种草,让你心痒难耐。90后也逐渐成长为美妆消费的主力人群,消费占比超过了80后。

邦哥认识的一位92年的姑娘,为了买鞋、护肤品等,每个月要在花呗消费1万左右,除了花呗每个月还要还2-3张信用卡。

到了90后这一代,爱美也不再是女生的专属。2年,90后医美用户中14%是男性,每7个整容的90后消费者中就有一个是男性,“颜值经济”下的消费热潮已经逐渐全民化。

2、给偶像打call

相比80后,90后们在消费上的改变还体现在追星上,他们可谓是真正的追星一族。

鹿晗、TFBOYS、蔡徐坤等年轻偶像相继走红,追星成了90后和00后们特有的生活的方式。在去年热播的《偶像练习生》和《创造》中,年轻粉丝们分别为选手公开集资超过了万元和万元,其中女性占了大壁江山。

3、追求自由的灵魂和强健的体魄

除了追星,健身和旅游也是90后们热衷的生活方式,如今也正在逐渐发展成一种消费习惯。美林美银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这届年轻人中,有81%的人愿意把钱花在旅行上,65%的人愿意出去吃饭,大概有55%的人愿意健身。

就算是98年、99年出生的最后一批90后,尚在大学校园的他们在这些方面花起钱来,也并不手软。

邦哥一位98年的朋友说,使用花呗消费在大学生中很常见

90后们的消费理念,也和前辈们有了很大的区别,他们如今推崇的是“懒人式消费”和“奖励式消费”。

有调查数据分析,90后们更热衷于“懒人式消费”:

“能手机叫车干嘛要挤公交地铁?当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时间最重要。”“买菜这种事绝对不可能自己去买,拎到楼上多沉啊!生鲜APP送来顶多多花点运费。”

除了为方便买单,90后还喜欢“奖励式消费”:

“29岁生日,2开头的最后一年了,得给自己个礼物。”滴,块钱没了。

90后认为,高附加值是必需品,再怎么穷,生活品质不能丢。

越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就越要花钱;花钱越多,就越要拼命工作来满足消费需求。这个完美的闭环形成了“消费陷阱”。这就是90后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却还是没有存款甚至负债累累的终极原因。

剁手族or斜杠青年

面对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与日俱增的经济压力,年轻的90后们试图寻找新的出路。

有的选择创业,加入创业邦粉丝大家庭;有的选择炒股炒币,等待一朝翻身实现财富自由;而有的选择开启自己的多重职业和身份,成为一名“斜杠青年”。

他们大多同时做着多份工作,例如护士/瑜伽老师,记者/自媒体/摄影师……同样的,他们也拿着多份薪水。斜杠青年们通常主业副业并驾齐驱,A面B面双卡双待。

潘石屹不仅卖房子,他还是一个摄影师

业绩突出的地产中介下班后是个胸肌突出的健身教练;青涩稚嫩的实习生在知乎上呼风唤雨驱雷策电;有人白天上班,周末在做淘宝微商代购,晚上还兼着某直播平台的的游戏主播。

多份工作为他们带来了多重收入,让他们在应对生活的开销支出或者突发意外时,底气更足。

和消费主义一样,人们选择当一个斜杠青年,也是为了获得一种在生活中的满足感。

一种是在购物、旅游和娱乐中寻找缺失的快乐和意义,而另一种是则通过对自己兴趣技能的变现,完成一种多元化的人生……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剁手族,朝着斜杠青年转变。

之前,在书中看到一个词:棘轮效应。

“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

也就是说,你只可能随着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很难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

一个权威的金融平台,发布过一组数据:

“据调查,90后的平均负债高达13万,超出收入水平的18倍。”

在工作几年的情况下,90后的收入水平大概在七千左右,然而却有高达13万的债务。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除去本人所必须的生活费用,将未来接近三年的收入给提前消费掉了!

这还只是按照平稳控制下的消费来计算,假如期间你想换工作失去经济来源呢?假如你的生活中出现突发情况需要一笔金钱呢?

别说拿不出来,自己的经济本身就是属于负债!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这终将是一个死循环,到退休这些债务都还不清。

不然你现在想想,是不是每次刚发完工资,绝大部分都先还了上个月的欠款,周而复始,下个月又是如此。

上一刻工资刚到账,下一刻就要为之前的消费买单。

这个令人心惊的数据背后,其实也反映了现在的大部分人,喜欢用这样的超前消费带给自己“快感”,却把偿还问题置于脑后。

我们从高中课本上就学过: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然而这句话恐怕已经没人记得。

人在不理智消费的情况下,别说顾及不到后果了,更不会联想到会妨碍自己未来的生活。

同事斐然现在一提起冲动消费,就愁眉苦脸的。

她过年回家时,父母和她商量凑个首付买套房子,结果到审批房贷那一步,却被通知审核不通过。

原来斐然上大学的时候,就热衷于买买买,付款都是用花呗、白条这种分期付款的消费平台。那时生活费有限,经常还款不及时,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征信。

在正规的金融平台,每办理一次分期,都会出现在本人的征信记录上,如果出现数次逾期还款,就会被纳入不良征信。

房贷的审核是按照五年之内的征信记录,而消除不良征信的时间正好是五年。这一点,斐然到现在都后悔莫及。

我们平常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点,本来使用借款平台的初衷,是指望着它帮助自己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没想到这确实是一时爽了,却影响到将来的某个决定。

也许有人会说,没想过买车买房,管不了那么多,先过好现在。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你能保证,将来的某天,你一定用不上征信吗?

再说,你现在的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你的未来。别再不以为然了,真到用时后悔已晚。

我们总爱说,在这个年纪总不能亏待自己,有想要的东西抓紧弄到手,尽快享受。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没错,但有一点前提,就是你必须保有对生活的理智,否则享受将会变成一场灾难。

更何况我们也不会因为买买买,而登上人生巅峰,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因为这只是消费刺激下的虚假泡沫。

所以,别刚出新手机,就盲目跟着买,美妆博主推的香水,也跟风买,新款口红更得买…….好像就没有买不起的东西,因为有花呗、白条,信用卡......

很多东西根本不是非买不可,但都因着夸张的宣传,和众多网红的极力推荐而狠心下单。

自古以来,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从不受人欢迎,因为你会发现,也许你得到心心念念的东西之后,并没有那么快乐:

可能有些护肤品的宣传语,打着用完使你肌肤光滑如婴儿般,结果忍痛买回来之后,却发现什么效果没有;

有些口红色号说起来多么显白皙、气场,自己用了之后才发现,不过是加了滤镜的缘故;

分了24期把一个昂贵的包买回来,也没有带着出来几次。

有的只是每个月固定期限内,承受需要还款时,那种压力所带来的痛苦。

美剧《破产姐妹》里有句台词:“谁二十多岁的时候不是穷光蛋,人人都有要逃避的事情。”

二十几岁的年纪,谁都不比谁富裕多少,没必要将生活过的太表面化,有多大的金钱能力,就做多深层次的事,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正如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中的一句话:

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门钥匙,放纵肯定更不是。

别在刚用上YSL口红的年纪,非要刷信用卡买LV;

别在负担不起房租时候,非要分期付款,换最新款苹果手机。

你要知道,真正不辜负自己的生活,是在可控的消费范围内,依旧能够从容、舒心的享受,并活得真正通透、明智的日子。

敢于戒掉刺激消费的欲望,拒绝盲目跟风消费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姑娘们,别在冲动下透支消费了,也别再被不值当的欲望奴役,你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真正过上有底气的生活!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和唾手可得的物质,想要过上向往的品质生活,就只有通过自己现实的努力,总有一天,你想要的东西都会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