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当中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是一句俗语,但是这句俗语的流传它有一定的背景你了解吗?我们很多人都说在我们的财富的管理当中肯定黄金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为什么古人用黄金有价玉无价来形容呢?
这就是告诉我们实际上在汉代以前玉是分等级的,玉不是一般的人随随便便就可以采用和佩戴的,是非常有严格的制度,条件,才能配饰,除了王和诸侯这一级之外,皇帝是可以给他的大臣作为赏赐的,黄金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虽然它很稀少很珍贵,但是黄金它听过融化以后它会改变性质,可以把它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可以做成金条,金砖,马蹄金什么样的形状都可以重新回炉,玉不行。
所以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气节,我们叫宁可玉碎,不可瓦全。就是玉可碎它不能弯,从来没听说把玉烧高温了以后重新变一个形状,不可能,这也符合中国人的一种道德品质,所以在中国的远古时期,玉就是代表着一种品格象征的,它跟黄金在这一点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的一个朋友告诉过我,他就是说踩黄金的人要往地下走,越深越靠近地核金的含量就越大,但是采玉的人不一样,采玉的人要往天上走。
我们都知道产和田玉的玉矿是在昆仑山脉海拔在,到左右,那个地方氧气含量很低,几乎人迹罕至,所以采玉的人是往天上走,但是王母娘娘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最早说的昆仑山,那是神仙住的地方,所以采玉的人是在往天上走,就是靠近神仙生存的地方,那么地狱是谁住的地方,我在这里就是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在“管子”的理论当中也有,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币为下币,这种说法。
所以在过去的这种经济管理理论当中,黄金历来是没有玉的身价高的,在考古的一些现场我们也发现,比如说在狮子山汉墓当中金缕玉衣她,把金线一根一根都抽走了玉衣的碎片一直延续到了墓道口,没有把玉片偷走,很多玉器咱们现在去徐州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几乎都没有被盗走。但是里面的金线全部给剔除了,金银还有一些铜器都被盗走,因为当时你要把金线抽出去以后可以溶解回炉,可以炼成金条打成首饰可以变卖。
但是玉是卖不了的,而且玉的销售是没有途径的,那时候都是皇家赏赐的,在市场上不能出现销售的,你没有那个身份你要是佩戴一块玉器那叫僭越,那是要杀头甚至满门抄斩,所以玉器他掏出去了他没有办法销赃,他只能偷金不偷玉,时间长了流传下来就这么一句话,就变成了俗语,就是黄金有价玉无价,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