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资金25亿,金条38公斤藏在居民

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10元成本的普通糖果,包装成“保健品”卖到近元;家中搜出8公斤黄金;卖老年人虚假保健品年“赚”上亿元!

一个隐藏在居民楼里的实体店,牵出背后的“大公司”,挖出一个针对中老年群体的诈骗团伙:核心成员分布于北京、潍坊两地,全国实体店超家,“客户”高达26万多人!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冻结涉案资金2.5亿余元,扣押金条8公斤。

看到上面的这些数据,大家是不是感到触目惊心,有没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

然而,这些数据却都是真实的,并且所破获的这起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案,也是最近才发生的!

一个实体店牵出“大公司”,它是如何年“赚”上亿元

一、藏在居民楼里的实体店

一个常规行业的实体店,它的选址一般要满足人口密度高、交通方便、人流量大,并且周围有良好的商业氛围等条件。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保证实体店的基本客流量。

然而,在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前锋村,却有一个实体店剑走偏锋!它的店面选址,不但不符合上面的条件,而且故意把店面隐藏到了居民楼里……

年5月中旬,民警李杰在该村走访调查时,意外发现在居民楼里,隐藏了一个售卖保健品的实体店。

店面不是门面房,顾客根本不知道也找不到,这种开在居民楼里的实体店,到底要把东西卖给谁?

认真、心细的李杰,觉得这个实体店有些不寻常!于是,他便在暗中对该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通过暗中观察,民警李杰发现这家店中所售卖的保健品包装盒上,并没有保健食品标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蓝帽”、“蓝帽子”标志,所以判断这个实体店有问题!

二、实体店背后的“大公司”

发现这个居民楼里的实体店有问题后,民警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侦查,确定了此店主要售卖保健品,并且是以网络销售的方式。

除了网络销售的方式,该店的销售人群也有些特别——“只发展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客户,50岁以下的不发展。”

同时,民警还发现该店的负责人,在淮南市其他县区的居民区内还开有另外家店,是该保健品在淮南市的代理商。在淮南市也有近千名中老年人,通过网络销售购买过他的产品。

随着侦查工作的继续深入,民警发现事情远远不止淮南市的几个实体店那么简单,在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公司”!

这个隐藏在背后的“大公司”,注册地在山东省的潍坊市,对外以“5A塬头贡”的公司名称进行宣传,其核心成员主要在潍坊和北京两地,并且在全国各地的实体店已经超过家,客户人数高达26万多人。

“这个公司经营模式是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找一些小厂生产食品,这些不具备药用和保健作用的产品,通过制作话术对产品进行包装,极力宣传产品的药用及保健功效。”

三、警方破获巨额诈骗团伙

通过一系列的侦查,年5月2日,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警方确定了该“公司”是一个专门诈骗中老年人钱财的犯罪团伙,并立刻成立了专案组对其展开全面侦查。

在侦查分析后,确定尹某飞、张某平为该诈骗团伙的主要犯罪嫌疑人,且两个嫌疑人名下的两张银行卡,近一年的流入资金高达亿余元!

年5月28日,淮南市公安局成立40余人的抓捕组,并派20余名警力赶赴潍坊市。

年5月0日,在潍坊市公安局的大力配合下,两地共抓获涉案人员26名,并对尹某飞、张某平在内的17名主要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同时,查封、冻结涉案资金2.5亿余元,涉案房产2户、车辆台,扣押涉案黄金8公斤,掌握其他20多个省市犯罪团伙代理余个。

四、年“赚”亿元的诈骗方式

尹某飞和张某平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生意”这么“赚”钱,短短的一年多,两个人都“赚”了上亿元!

当民警检查尹某飞老婆的手机时,发现其手机银行上的金额是0多万元!另外,在其家中找出金条8公斤,是尹某飞花费万元为女儿留下的财富。

同时,民警在检查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平的手机时,发现其手机银行上的余额竟高达多万元!

看到这儿,大家是不是有些疑问——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们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财富,怎么会开起“大公司”,怎么会年“赚”上亿元的?

这一切,就要从他们在山东的一次相识,从他们所谓的“经营理念”说起……

年底,尹某飞和张某平在山东的一个食品展销会上相识。原本都曾做过保健品销售的两人,感觉到保健品行业的利润可观,于是二人一拍即合,于年合伙在山东注册了一家公司,并开始通过网络销售各种“保健品”。

虽然他们的“公司”注册了,“产品”也有了,但是这些所谓的“保健品”,是食品加工厂生产的糖果,成本只有10元左右!

至于他们如何年“赚”上亿元,这便和他们的“经营理念”有关了!

首先是包装自己!尹某飞把自己包装成:在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中医临床专业毕业,是执业医师,高级中医健康管理师,某院士工作站干细胞疗法负责人!同时,他还伙同另一名假冒专家,每天在直播间授课。

其次是直播请托!因为他们的销售主要以网络销售为主,在进行销售时除了包装自己,他们还在直播间找了不少“托”,表示吃了这些“保健品”后效果很好,并且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以此来迷惑、欺骗其他中老年人。

除了以上两点,该团伙还通过制作话术、聘请“讲师”、发展代理等方法,迷惑、欺骗中老年消费团体。

如此,也就让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庞大的销售链,实现了年“赚”上亿元的诈骗事实!

针对中老年人的弱点,骗子们都有哪些常用的诈骗方法

涉案2.5亿余元的虚假保健品诈骗案,我们已经说完了。

看完后,大家是不是有一些担心?担心这样的中老年诈骗案还会不会有?这样针对中老年人的诈骗方式还有多少种?

毕竟,我们每个人的家庭中,都有中老年人的存在,而他们正是一些诈骗团伙的诈骗对象!

在此,咱们就了解一下,针对中老年人的弱点,骗子们都有哪些常用的诈骗方式。

一、免费赠送式诈骗

①:虚假宣传诈骗

虚假保健品诈骗,是针对中老年人最常用的诈骗方式!

中老年人因年龄原因,身体素质开始下降,并且有些人的身体会出现一些慢性病,因此中老年人更注重健康、养生。

诈骗分子正是掌握了中老年人注重健康、养生的弱点,同时抓住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等小物品的幌子,走到社区、村庄、商场门口等中老年人较多的地方,向他们宣传虚假保健品、虚假治疗药品。通过免费赠送小物品拉拢人,通过虚假、夸大产品功效,诱惑中老年人实施诈骗。

②:返还现金诈骗

这种骗局的前期,同样也是靠免费赠送小物品拉拢老年人,吸引他们去听所谓的“专家”讲课。

当连续赠送几次小物品,并且老年人被“专家”讲课成功洗脑后,骗子们开始赠送看上去比较“高级”的物品,但是这时需收取一定的“保证金”、“诚意金”,对于所收取的现金,骗子们承诺次日全额退还。

次日,骗子们也确实退还了所收取的现金,不过再次赠送的物品,所收取的“保证金”、“诚意金”更高了!

如此几次后,赠送出去的物品越来越多,收取的“保证金”、“诚意金”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

直到第二天发现骗子跑路不见了,所交的现金无法退回时,大家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二、免费、低价旅游式诈骗

闲着没事的时候,出去旅旅游、散散心,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本来是一件令人开心、向往的事情。

然而,这令人开心、向往的旅游,也被诈骗分子盯上了。

他们看到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富裕,手中有一定的退休金、养老金,并且有喜欢组团旅游的习惯,便打着免费、低价旅游的幌子,诱骗、组织老年旅游团。

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诱导、忽悠、捆绑销售,甚至强制的手段,欺骗老年人以高价购买虚假保健品、药品、酒水、奢侈品、“地方特产”等物品。

除了强制、诱导、忽悠购买高价物品,部分骗子在旅游中,还会变相增加各种高额费用,或降低吃饭、住宿的标准,另算景区分景点的门票等。

三、诱导投资式诈骗

①:投资返利

骗子以高利息、高分红、及高消费返现等高返利方式,诱导、忽悠老年人进行大额投资、消费。

这种骗局之所以能够骗到很多老年人,主要是骗子利用了部分老年人有“爱占小便宜的”心理。

然而,事实上当你真的投资、消费后,不但得不到骗子承诺的高返利,甚至会搭上自己的本金。正应了一句话——你想要他的利息,他想要你的本金!

②:以房养老

骗子利用“房产证在家放着也是放着,没有多大用处,不如把它投资出去,每月可以赚取很高的利息、分红,实现养老金自由”等相似的话术,诱导、蛊惑老年人将房产抵押出去。忽悠老年人在不耽误自己住或外租的情况下,每月赚取高额利润。

然而,事实上骗子会把他们的房子,以高息抵押给投资公司、职业放贷人,同时房产处置权也交给了他们。

当后期被骗的老年人少了,骗子们便会拿钱消失,剩下受骗者面对贷款催收,甚至被迫卖房还贷!

③:投资养老

先通过赠送礼品、免费旅游、“专家”讲课等手法获得老年人的认可。

然后以“养老项目投资”为旗号,告诉老年人投资上一定的金额后,不但可以亨有每月退休金般的高额利息,还能得到一些诸如节日礼品、福利、房屋居住权、医疗费免减类的好处,并且投资越高利息及好处越多!

然而,骗子们的“养老项目投资”只是一个幌子,他们给予老年人的,只是一个口头的承诺或空头合同,利用老年人的信任,一步步诱导他们,骗取他们的钱财!

四、社保、退休式诈骗

①:谎称代办社保、退休

这种骗局,主要针对没有社保、退休金的老年人。利用他们缺钱养老的现象,谎称自己认识相关人员,有特殊渠道可以办理社保、退休。

然而,当老年人交付了大额钱款,期待着他们能给办理社保、退休时,骗子们却早已拿钱跑路了。

②:冒充工作人员

这种骗局,主要针对有社保、退休金的老年人。

骗子们以“发放社保、退休补贴”、“社保卡或银行卡出现锁卡、异地刷卡等异常”、“信息被盗用办理异地社保、银行卡”等话术,套取老年人的身份证号、社保卡号、银行卡号,甚至个人密码,从而取走上面的钱款,或直接电话诱导老年人配合,把钱款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号”。

五、其它各式诈骗

除了上面那些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健康、养老骗局,还有以下几种骗局。这些骗局,不只针对老年人,它针对我们大部分人!

①:中奖骗局

骗子通过群发虚假中奖信息,钓取上当的受骗群众。

当受骗人联系兑奖时,骗子们以收取“公证费”、“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名目,骗取受骗人钱财。

当受骗人因各种费用想要放弃兑奖时,骗子又以“滞纳金”、“违约金”、“诉讼费”、“律师费”等名目,骗取受骗人钱财。

②:收藏品骗局

关于收藏品的诈骗骗局,受骗者除了老年人,还有一部分年轻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收藏东西的习惯,而骗子正是抓住这个习惯,对受骗人实施诈骗。

他们利用受骗人专业知识不强,对物品难辨真伪的知识盲点,以“证书保真”、“高价回收”、“升值空间大”、“回购保本”、“合同保障”等方式,骗取受骗人的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③:冒充公检法骗局

很多人接到过“银行卡异常”、“境外消费”、“涉嫌洗钱”之类的电话或信息,并有“相关工作人员”给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这样的电话或信息,有人置之不理,有人一头雾水,有人却感到恐慌。

骗子正是抓住大家法律意识薄弱,感到恐慌的心理,冒充公检法的工作人员,要求受骗人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或直接转移资金到骗子指定的“安全帐户”中,从而实施诈骗。

④:“亲情”骗局

这种骗局,主要针对空巢在家的老年人,也会对亲人在外的家庭实施诈骗。

针对老年人,电话或信息中主要以装其子孙、亲人,“关心”、“照顾”老年人,在取得他们信任后开始诈骗财物。而现实中,他们会利用老年人记忆衰退,装成他们见面不多的远房亲戚,利用亲情实施诈骗。

对于有亲人在外的受骗者,他们大多以“车祸”、“疾病”、“治安”等突发事件为借口,利用亲情实施远距离电话诈骗。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老年人要做好防范捂好钱包

既然针对老年人的各种诈骗层出不穷,那么老年人要如何做好防范,从而捂好自己的钱包呢?

一、不要轻易外传个人信息

不对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在陌生的环境中。同时,不要在不规范的网站、程序、机构、组织里填写个人资料。

另外,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保护好支付密码、身份证号。

二、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对于能够准确说出自己个人信息的陌生人,陌生电话、信息,要保持小心谨慎,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自己感觉难处理或真假难辨时,及时与子女沟通,必要时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三、不要贪图外来之财

包括陌生电话、邮件、信息在内的链接,不要去打开或输入信息。

另外,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小便宜。“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是最真实的写照!

四、注意上门推销

独居的老年人,可能在邻里关系、社交中存在劣势,这些社交劣势,一旦被骗子们利用,很可能出现“维修”、“送货”、“礼品”之类!

其实,这些也是骗局。

五、保持正确的心态

警戒心理、保健理念都是心态的表现!

保持警戒心理,不和打招呼、套迁乎的骗子交往,拒绝和不相信(支持)所谓“神药”、“特效药”在内的“药托”。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像“不要轻易用钱”、“警惕各种讲课”之类的骗局还有很多!

最后,老年人反骗反诈,安装个“国家反诈中心”的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短信。

好了,关于针对老年人2.5亿的诈骗案,关于针对老年人都有哪些诈骗方法,关于老年人该如何防范诈骗就与大家聊到这儿。

其实,上面我们所说的一切,都不如子女对父母的陪伴!

真正能做到的“反诈”,是你是我,是我们对父母最好、最多的陪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