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这在现代社会仍有所体现,虽然时代变化中我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有提升,百姓的收入除了能够满足日常所需以外,还有一部分可用于储蓄存款,这也决定了中国储蓄大国的身份直至如今中国的储蓄额仍然保持着全球 的水平,甚至中国的储蓄率也已经达到了45%,由此可见储蓄存款已经成为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大传统。
可虽然说爱存款已经成为大家对中国人的固有印象,但还是有人发现这些年来,中国的储蓄率水平正在逐步下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呢?是什么改变了中国人思想中流传了几千年的储蓄想法呢?网贷已还清,但征信却“花”了?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这些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规模,也让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当然同时这也帮助西方消费理念流入到中国。和中国人传统的存钱意识不同,各个西方人更注重当下的享受,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他们都没有明显的存款意识,普遍认为人生就应该“及时行乐”,所以西方人不爱存钱已经成为共识,在这种思想逐渐流入中国社会后,也在年轻一代群体中激起浪花,甚至和老一辈的传统储蓄思想达成了碰撞。对于中国新生代年轻人来说,他们有一部分普遍更认可西方人的消费观,其实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月光族”就代表了年轻人的消费态度,而到了当下社会,除了月光以外,还有很多人达到了“月负”的水平,也就是除了自己的薪资水平几乎全花光以外,还会欠些贷款。
国内各种贷款的流行除了与西方消费观念的涌入有关以外,也许国内信贷消费市场的快速繁荣有关,如今除了普通的银行贷款信用卡以外还出现了蚂蚁借呗、京东金条以及其他平台的小额贷款渠道。也许很多人初期也对各类贷款嗤之以鼻,但是在尝试过透支消费过后,却也深陷其中,这种今天花明天还、本月花下月还的模式,能够在人们当下消费中制造麻木感,有一种“不花自己钱不心疼”的错觉,但实际上这些消费终究要轮到下个月让自己为其买单,每一次看似潇洒的消费背后,都给中国百姓的债务添加了新砝码。而这些年来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机构,银行的储蓄能力却也不可小觑,依照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91.1亿张,这其中信用卡就有7.9亿张,而按照全国银行账户总计.05万户的水平来看,人均持信用卡数量已经达到了较高地步。
事实上使用信用卡的也大多都是青年人或中年人,他们不像老一辈人对于消费保留着传统的赚多少花多少的观念,他们大多倾向于“没钱时就借贷”,“用下个月的努力来弥补这个月的潇洒”,久而久之就导致在8年的时间内,中国网贷逾期人数达到了万人。考虑到各种贷款的盛行已经给年轻人的消费观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给不少人都带来了严重的债务压力,对社会的进步造成阻碍,近些年来国家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网贷平台的整治,某些不合规的网贷平台相继被要求整改或取缔,如今市场上那些可以光明正大运行的网贷集团几乎已经是少有的拥有正规资质的小贷机构。
除此外现在各种网贷平台都已经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这些平台上申请贷款都将直接体现在征信报告上,这就是我们不得不约束自身的一大理由,因为征信报告将成为用户申请房贷车贷以及其他贷款的考核依据,一旦征信花了就将给自己日后的大型借贷造成严重影响。
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来大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