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即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称之为“鬼节”或祭祖节。它是中国重大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千年,历久不衰。关于中元节的习俗比较多,但主要的还是祭祖、放河灯、烧纸等,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于先祖的哀思。
本期精心整理了11首诗,下面一起来看看古人如何度过中元节。
▲01《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毅转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这是一个仰慕修道成仙的唐代诗人,可见在当时的唐朝,道家的地位是如何崇高。
中元节这天,云彩迎着天上神仙的脚步徐徐而来,人间善恶的奏竟呈禀到玉皇宫内。一直以来我都很仰慕那些修仙学道之人,若是能够传授我道家之术的话,我愿意从此以后修仙学道。
▲02《中元日赠张尊师》
唐?令狐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玄都永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令狐楚位极人臣,但依然礼尊道教,对道教的尊师推崇备至。张尊师您偶尔来世俗之地正值中元。如果不是因为中元,我想尊师您肯定整日修身养性,在仙观里焚香而坐,知道您在玉京山,我只能在此遥遥献礼。
▲03《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节那天,玉阳山灵都观盛况空前,神坛上的红色幡节随风飘拂,好像诸神仙纷纷从空而降。作者也去参加了朝拜盛会。值此盛会,他们俩甜蜜地幽会并互赠信物定情,但因她既为入道之人,终不能成婚。
本诗表现了一段纯洁而凄婉的爱情故事。浪漫的七夕刚过,李义山辗转得见少年时的梦中情人,其人虽在,却已经犹如人仙殊途,物是人非。
▲04《中元夜看月》
唐?罗隐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有人将罗隐与前辈诗人温庭筠、李商隐合称"三オ子",说他们三人先后受知于宰相令狐绹。这首五律描写了诗人在中元节赏月的情形,用字讲究,气势清奇,旷达之意跃然纸上。
▲05《宫词》
五代?花蕊夫人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昶的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姓徐,一说姓费,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王建之子)生日,而孟昶(后蜀后主)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推出此诗应当出自王建(前蜀开国皇帝)淑妃徐氏手笔。
▲06《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壸。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范仲淹的另一面,他不仅是个忧国忧民的政治家,而且是有着浪漫情怀的诗人。
南阳太守意气风发,还没到中秋之夜呢,就已经在中元日这天赏月饮酒了。只见他在百花洲中尽情欢饮,竟忘了归去,主人放声高歌,客人都喝得酪配大醉。客人醒来后,唤我来高歌一曲,不高歌舞一曲如何对得起这么好的月色!
由于中国人一直对鬼神心怀敬畏,因此,即便是到了明清时期,中元节依然长盛不衰。但这时候的中元节已经渐渐背离最初的意义,变得热闹喜庆,徒有其形了。
▲07《中元雨中呈子晋》
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诗人描述了徂暑未过,仍然炎热难耐的时节。突然间,佳节来临,却遭遇凉雨,宣告秋天的到来。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追求清静、远离烦扰的心愿,融入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文史学问的喜爱和享受。
▲08《中元》
元?仇远
初秋当望夜,平楚带斜曛。暑气能昏月,砧声不隔云。
华灯浮白水,老衲诵冥文。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
仇远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这首诗是主要描写中元夜僧人念诵经文超度亡灵,以寄托哀思。
▲09《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
明?李之世
捣衣惊此月,乡梦起秋砧。
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
金钱资佛曾,香钵趁禅林。
复想家堂荐,遥遥泪满襟。
这首诗主要写作者在盂兰节夜思念先祖。中元节这天晚上,诗人睡着了,梦中仿佛听到了杵捶洗衣服的声音,被这声音惊醒以后,他披衣起身,只见窗外月华如水,一轮圆月高挂中空,诗人想起原来今天正是盂兰盆节啊,想起远在千里的先祖祠堂,禁不住泪湿罗衫。
▲10《中元节有感》
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孟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这首诗是描写福建中元习俗,看那道场之中普渡亡魂的仪式,颇有几分古时候孟兰盆节的样子。奇怪的是,家家户户都在门帽贴上红色的等纸,老百姓都在那堆满酒肉的桌子上庆祝中元节了。
▲11《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放河灯,最初是从寺庙里的僧人开始的,为的是照亮孤魂饿鬼回家的路。后来竟慢慢演变成了一项娱乐活动,就像现在的漂流瓶。
中元月圆之夜,树木生凉,月色如霜,城中街道,一片灯火通明,愿灯火能普度众生,寄送亡魂,照亮回返的路途。儿童结伴游乐,个个手提河灯,这一盏盏河灯,带着人们对先祖的哀思,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祈愿,飘散在城中的每一个角落。
#中元节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