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体系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组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在这40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中国老百姓实现了财富的增长,有钱人变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国贫富差异化的特征随即变得愈发明显。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有钱人到底多不多?占据了全国总人数怎样的比例呢?
一直以来,广大的网友时常会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能够拿出一百万存款的人到底有多少。毕竟现在一套房产的价格动辄百万千万,很多人在不懈的努力以后成为了百万富翁,按理来说身价上百万的社会群体应该有很多,可事实却和想法背道而驰。事实上,在我国拥有百万存款水平的社会群体不到四百万人。
举个例子,中国拥有不同水平的城市,城市级别的不同决定了薪资水平的差异化非常明显。除此之外,城市的级别也决定了房产的价格差距很大,比如北京市的平均房价已经突破十万元,可普通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仅为几千元,两者之间的差距过于明显。即便在大城市里工作,很多人一辈子也难以买得起一套房产,甚至还有不少负债的压力。
拥有百万积蓄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的人均薪资水平仅为元左右,即使一个人不吃不喝工作一年也只能存六万块钱,更何况这种假设根本无法成立,因为我们不可能一分钱都不花。一年存六万,也要足足17年的时间才能存够万巨额存款,所以说拥有万财产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再者说,社会群体还要面临不少的消费问题,块的工资够不够日常生活还是模棱两可的。
在这里还要区分一点,那就是财产和储蓄存款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很多人的名下拥有数百万元的资产,但却拿不出几十万元的储蓄存款,这在我国是特别常见的情况。再者说绝大多数人的资产都有不少的贷款,他们的生活压力远远超过了没有资产却拥有几十万储蓄存款的社会群体,因此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我国目前拥有百万储蓄存款的数量
在得知百万存款是困难程度以后,我们再来看看目前国内拥有百万存款的人数究竟有多少。根据年央行发布的《存款保险条例》中公布的数据,我国在年拥有50万存款的人数仅占据全国储户人数的0.37%。这还仅仅是50万元,如果是万元储蓄的话,估计要比0.37%的数据更加微乎其微。
年到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五年,因此这五年之间储户的存款水平一定有很大的提升,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全球百万富翁数据显示,中国截止年拥有百万储蓄水平的储户仅为万人。考虑到年以后新冠疫情的爆发,因此年左右收入增加的社会群体不会太过显著,我国目前拥有百万储蓄的社会群体不会超过万人。
在我们身边的确有很多像马云、马化腾一样的富翁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但是仔细观察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的财富大多都掌握在这些人的身上。还有一部分人的确拥有百万元的存款,但是这样的人往往都是企业的商人,在银行同样有不少的经营性贷款,两者比较之下,这些百万富翁的负债率甚至要远远超过拥有的储蓄金额,也就是“伪富翁”。
还有很多朋友认为,很多人喜欢把现金转换成流通的物品,比如说金条、储藏昂贵的饰品以及古董之类的物品,这算不算储蓄金额的一种评定呢?其实拥有这些流通物品的人,往往都有着充足的现金流储备。很少有人会把身上所有的储蓄现金全部变换成藏品,因此我们无法计算这类社会群体实际拥有的储蓄金额,毕竟这种情况太过小众。
结语我们在社交平台上经常会发现人均高薪水的情况络绎不绝,其实这种情况仅仅是一种迷幻的现象。因为无论是互联网平台还是绝大多数网民,他们所呈现的都是想让大家看到的一面,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仍然处在发展中的经济阶段。说到这里,希望每位朋友都可以认真地对待生活和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百万富翁,为实现财富自由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