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有多抠门画作按尺算,一条线占3尺,

齐白石先生一生享誉无数,与许多死后作品方出名的作家不同,齐白石的艺术之路正可谓永盛长青,时至今日齐老先生的一幅画作亦可拍卖至上亿元的高价。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是齐白石却认为什么事儿都急不得,老爷子于甲之年才逐渐在国内书画界有了一席之地。名利二字自古以来都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紧紧缠绕,有了名何愁没有利。

在当时有人拿着金条去换一副齐白石的真迹也是常有的事。齐白石先生难得就难得在这儿,即便是在收入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他仍旧生活的很节俭,或者说得准确些是有些抠门。

自然齐白石的抠门与严监生、葛朗台之流是有些不同的,他并不是因为贪财,而是过去实在生活贫困,让老爷子有些穷怕了。马未都曾在一个节目当中,分享过几件关于齐白石先生的抠门趣事。

求画轶事

马未都对于齐白石的评价只有五个字——出了名的抠。

齐老爷子本来就极为抠门节省所以更加不喜欢被人占便宜,于是绞尽脑汁提前把任何能够使他人从自己身上获利的途径全部堵死。

哪怕是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齐白石先生也有着精确的考量。别人要买他的画,是要按照他的规矩来交易,前提一句买卖不论交情。

齐白石先生定下三不交易准则:不讨价论价,不赊账,不以物抵物。齐白石先生家的客厅被价目表和各式各样的温馨提示塞满,例如四尺十二元、五尺十八元、六尺二十四元……、减价者,损人利己,余不乐见……、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

一次,有人向齐白石求一副四尺长的画,万万没想到的是往日一画难求的齐白石,这次竟然答应的很痛快,顷刻之间定了日期叫那人过些时日再来取画。

求画的人自然欢天喜地的回家等着,很快到了约定之期,齐白石先生不紧不慢地拿出画轴,画作徐徐展开,左下角露出两个梳着小辫儿的孩童,神态惟妙惟肖客人喜不自胜。

再往下看,客人神色却开始明显慌张起来,心想:怎么空白了一大截?到最后完全展开,在画作右上方有一架小小的风筝,那人定了定神,仔细一看原来中间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花了一条三尺长的细线,从小孩的手上一直连接到风筝的尾端。

那求画的人虽然胸中有些郁闷,毕竟求一副四尺的画其中一根线就占三尺,但从何处看这画也不是不好,倒也让人说不出嘴来。谁叫你遇上了这样一位对于笔墨都如此吝啬的画家呢?

抠门的生活哲学

抠体现在齐白石生活的方方面面。过起日子来,精细得有些过了头,例如他家吃螃蟹,一定要保姆当着他的面将所有螃蟹一一清点过后,才可下锅烹饪,上了桌后再清点一次,两次数目必须相等,他才放心,不然始终怀疑是不是有人背着他偷吃。

齐白石家里专门有一个上锁的柜子,用来盛放米面粮油这些生活必需品,一日三顿饭,若是需要开火烧菜,儿媳妇就得去请示公爹,齐老爷子亲自拿着竹制的量筒,打开柜门,称一点米。

随着齐家添丁进口吃饭的嘴越来越多,每当此时儿媳说再加点,齐老爷子便很不情愿地拿手抖一抖量筒,也就多添几粒米意思意思。

齐白石从来如此,也无人反驳,众人皆知道抠门仅是他的一种习惯罢了,年轻时正遭遇兵荒马乱,哪里有什么闲钱傍身,总是过了今日未可知明日还在不在。

齐白石过了六十岁后,在北京逐渐声名鹊起,成了受人敬仰的书画大家,但是生活习惯依旧不改当年,剩饭剩菜可以凑合凑合再吃一天,破烂菜叶洗一洗摘一摘又能炒一碟小菜,齐老爷子总是害怕物不能尽其用。

听上去真是有些可怜又可爱,所以身边人也都全力配合着老爷子的生活习惯。

郭德纲在儿子郭麒麟十八岁成人之时,给他写下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家书,里面说道:人红麻烦多,一大三大,名气大后,开销大压力大是非大。红起来容易,难的是接住自己。相信齐白石先生面对一大三大也有自己的经历看法。

都说有钱便容易变坏,的的确确人性如此经不起试炼,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钱不是个好东西。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齐白石先生这样抠门,就是一个极现实的例子,钱是不能使人变坏的,真正使人变坏的还是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时常想想自己在未发迹前的样子,才能记住自己是如何憋着一口气登上顶峰的,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不忘初心,不被世俗所改变。坚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心手眼合一持续创作出如此多传世佳作。

抠门也有抠门的生活哲学。

待客之道

齐家待客是很有自己的一套规矩的,不论高低贵贱,任谁来了都是一浅碟子花生和一小盘切分好的月饼招待。

齐白石先生的学生李可染就曾对许多人说过:等会儿到了齐先生家里,他拿出来招待你们的东西可千万不能吃!

这句嘱咐听上去怎么如此奇特呢?那是因为齐白石先生家的待客之礼大多是有了年头的,你怎知这月饼里面有没有长着白毛和霉点,花生是从猴年马月保存至今的。若是真吃了闹个肚子,医院还是好的,真正不好的还是让齐老先生看见了心里生闷气。

原来他只把待客时上的点心当做一种礼仪,充充门面罢了,不是请人吃的。若是有人坏了主人家的规矩,上来把人家的礼仪吃干净了,定是会惹来主人的白眼,毕竟在下次有人登门拜访时,对于抠门的齐老先生来说还要买上一套新的礼仪,这难道不是一项极为多余的浪费吗?

就凭以上两点来看,这点心还是不吃为妙,久而久之,主客之间已形成了微妙的默契。

虽说齐白石先生抠门,但是面对自己的学生和至交,他也是掏心掏肺的付出,不计回报。

记得还有一次,他的学生黄苗子与李可染上他家前去拜访,黄苗子刚刚拜入齐白石门下,对于这位老先生的脾性还不是很了解。

一番交流过后,天色已晚,学生们便请辞要回家去了,临出门前,老先生不声不响地从口袋中掏出两块钱,给黄、李二人一人一块,黄苗子哪里好意思要老师的钱,刚想推辞,就被李可染拦下。

事后李可染告诉黄苗子,这是先生的规矩,有人不收他反而会生气。实际上每次有人提前约定好去拜见齐白石先生时,齐先生一定会提早在胡同前等着,直到那人的黄包车到了,齐先生一定会抢先一步为友人支付黄包车费。

这是一个多么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个性和生活的的确确有不完美之处,抠门是真的,但是心细也是真的;狡猾是真的,但是聪明也是真的。

齐白石的画,大俗即为大雅,就像事物正反之间的转化,同理齐白石先生的为人也是如此。

说他抠门也好大方也罢,但总之是个可爱的老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