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在长治创办祥记公司,钱财富足,为何

引言

“GASOLINEMOTOROIL四周一圈英、中央五星图案”。这就是孔祥熙的祥记公司在长治东大街路南该公司门前挂出的巨大“洋广告”。何意?gasoline;motoroil油的标志。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长治层层叠叠古老传统的建筑群中“洋广告”显得是那么扎眼,如同平静的音乐中突然跳出的不和谐“音符”。

但就是这个圆圆的标识广告,在当时来讲,它可是代表祥记公司显赫地位的“身份证”。看见了它,就等于见到了孔祥熙的祥记公司,就等于见到了美国、英国的商业势力范围已渗透到古老闭塞的潞安老城。祥记公司,是曾任民国政府工商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与蒋介石、宋子文、陈果夫合称四大家族的孔祥熙的买卖。

那是民国初年,孔祥熙从美国留学返回山西太谷,任铭贤学校校长,不甘寂寞,利用其同美国基督教会、美国使馆商务参赞、美侨等关系,包销了美孚煤油,又交付英商亚西亚火油公司保险金25万元英镑,掌握了全山西销售美英石油的总权后,并投资元,于年在山西太谷西街正式成立的,天津同时设立分公司。

长治城内的祥记公司,是孔祥熙任民国政府委员兼工商部长、成为山西进出口贸易巨商后,于年成立的。公司的地址当时选在潞安城最繁华的商业集中区东大街路南(即如今的东街工人俱部位置),它气势宏大、设计别致、门面考究,上下十间的楼房全都用汉白玉凿刻有精美的浮雕图案,楼顶镂空的女儿墙柱上四只雄狮,昂首挺胸,寓意四季生意雄盛;左右两只宝瓶,寓意“平平安安”。

楼下六层的台阶石,高出左右其它店铺一米,寓意“六六大顺、高人一等”。可见祥记公司为在商场取胜,在建楼设计时的用心良苦。细心的读者此时再细细品味这张“祥记公司”唯一留下的旧照又会发现、台阶上一左一右两口土造的大水缸,似乎与洋楼、洋厂告很不协调。不过,这是因为公司销售的是易燃的油料商品,大水缸叫“吉样缸”,是用来防灾灭火的。

当时,祥记公司的位置确定也是动了一番脑筋,公司的西面为信义银号、东升大药房和人马川流不息的十字街;东邻恒盛副食店及铜铁匠人聚集的铁匙巷;北面斜对着大北街马路,客商若从北门入长治城,远远即可望见“祥记公司”建筑宏伟的灰色大楼,给商家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里四通八达,来来往往的车辆均从此通过,地位置十分优越。

长治祥记公司的经理为郭凯,副经理王大宾。公司除门面十间楼房外,后院有经理室、员工宿舍、厨房、库房等房屋60间,共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内有员工、伙计40余人,原籍多为太谷,也有长治人,但没有任要职的。公司资本形式为独股,股东即赫赫有名的人物孔祥熙。股金巨大,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

不过,有段出土发现的小插曲,讲出来让人们对其钱财的富足惊叹。年,人民政府拆除祥记公司建筑,在此修建“工人俱乐部”时,在公司后院西边仓库地下密室中挖出七斗缸三口,上面用石板封盖。当现场施工的工人们起封后发现缸内装满了民国时期流通的银元、银铤和少部分金条。之后,将其到银行兑现,政府修建俱乐部就用的是这些钱。

民国时期,长治祥记公司所经营的业务为:在潞安及所属各县包销美国、英国产的壳牌汽油、机油;亚细亚牌、德士古牌煤油;包销英国芬内门公司产的洋碱、洋糖、颜料、肥料;僧帽牌洋蜡烛、丽华牌洋胰子、杀虫剂以及各种化学用品;在长治、晋城、阳城等县低价套购铁货,运往天津口岸出口美国、英国,获取利润;兼销美国产的哈德门、老品海等高级香烟。

年,孔祥熙任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后,便让其女儿孔令俊代替他专管孔祥熙的私营商业,将他经营的祥记公司、广茂新、晋丰泰三个商行交给孔令俊,组织了祥广晋联合总公司管理处。孔令俊当时在商界是个翻云覆雨的投机家,她眼明、心狠、手辣,做生意、管部下很有一套。

年抗战爆发后,长治祥记公司生意萧条,买卖很少。年2月,日军飞机多次轰炸长治城,市民们争相逃命,商行纷纷关门、停业,城里一片混乱。祥记公司里也是一片慌乱,上上下下收拾物品,将其能带走的贵重东西一一整理,来不及拿的钱财秘密埋入房屋地下。公司仅仅留下几人看守,其余人员各奔东西。

以后,长治祥记公司的买卖勉强维持到年日军第二次占领长治城的前夕,公司留下的二三人为保全性命,也弃房而逃。长治的祥记公司从此结束其业务。年10月8日长治解放后,祥记公司的房地产归政府所有。三年后,政府将其房屋拆除修建“工人俱乐部”。年4月22日俱乐部落成,从此,该地方成为长治百姓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潞安府的历史上,没有出过几位著名画家,以买卖字画为生者也不见有记载。“画商”对潞安的百姓来讲就没有用过这个字眼。人们似乎感到中国之美术艺术就不曾光顾上党的臣民,手书丹青换些银两的“买卖”似乎也不是这里臣民的专营。

时光穿梭,就在社会安稳、商品经济相对文明的明朝万历年,潞州没有艺术家的神话被打破了。长治人万瑄,一位九十岁的耄耋老人手中的画笔划开了潞安画界的沉寂。这位万老先生虽年迈高龄,但精神矍铄。一生善于绘山水小景,其作品意境深远,笔法苍劲,用墨讲究,更有自成一家之绘画特色。

“顶山日照”、“漳河晚霞”、“古城斜阳”、“钟鼓楼影”等等展示潞安的山色风光的绘画作品在万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按照一般常理,九十老翁能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已是难能可贵,甭说拿得起画笔、审视世间风光物体、再进行绘画创作了。可万老先生确实与众不同,非同一般,而且,耄耋年龄手绘丹青还能换取些零用的银两。

值得一提的是,万老先生不仅绘画风格有其独特一面,做人的品格同样值得书写一笔,万瑄家距潞州的沈王府第很近,日常生活中常常免不掉要与王府人们来来往往,打打交道,但万老先生见到他们只是“拱手行礼”,而不去“低三下四”地去行双膝跪拜之礼,这样的举动反而显现出老人的人格魅力,人们尊重他,敬佩他。

几经阅读上党的历史,多少朝代的更迭,多少人物的湮灭,潞安府城里能出现一位名副其实的画商,那只有明朝万历年间的九十老翁万瑄莫属了。画商万瑄老人的绘画业绩,由此感动了“博学宏才、留心经济”,进士出身的知府周一梧,万历四十年(年)“引疾归家居八载”的周知府编纂《潞安府志》间,怎能忘记身边很有特长的画商万老先生。

知府大人早已被万瑄超人的精神、健康的身体、过人的才思、高超的画技所折服。周大人激动的文笔将万瑄列入《潞安府志》“人物方伎”篇中,他写道:“万瑄,潞州人,通玄理,亦善画,写意入神。年九十犹作小景,见王公长揖不拜,人皆重之。”据考,当年周知府主修的《潞安府志》前几篇的“潞州地形图”绘画白描作品就出自万瑄老人的手笔。

更有甚者是清乾隆初年的长治县令吴九龄,同样崇拜着潞安府历史上仅有的这位耄耋绘画神手,吴县令将万瑾称作为一名“艺术家”收录在他的《长治县志》“艺术”一篇中,当时的吴县令做了如此叙述:“万瑄,潞州人,通玄理,善画写意,胥入神。年九十犹作小景,见王公长揖不拜,人皆重之”几句话语。

吴县令的文笔似乎是将《府志》内容重复写了一遍,其实不然,地方官吏吴县令不同的思维,是将画画的手艺人列入“艺术”的范畴,“艺术家”的定格终于出现在了上党地方史的字里行间。

结语

九十耄耋万瑄的绘画作品今已难觅,只有通过万历《潞安府志》“地形图”来揣摩万老先生的绘画创作思想和风格了。再三阅读九十耄耋老人事迹,其对生活、对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和超人的体魄、才思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