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的牛刀小试远征亚速

机会多的是,就是看你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

对于俄国来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和奥斯曼土耳其互撕无疑是一个好机会。

年,俄国加入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三国牵头组成的“神圣同盟”,反正组团打怪总比单打独斗强。

时任俄国最高话事人的索菲亚公主特地强调:咱们不仅要为奥地利兄弟两肋插刀,还要给贪得无厌的土鸡狠狠补上一刀!

索菲亚公主

具体怎么补?那就是命令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利岑公爵远征位于黑海之滨的克里木汗国,打通黑海出海口。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里岑公爵

在此之前,我们得介绍介绍这个克里木汗国的来龙去脉。

克里木汗国

我们都知道,一生逮谁灭谁、纵横欧亚的成吉思汗有一个优秀的子孙,叫拔都,他后来一路杀向东欧,摧毁了基辅罗斯,注册了钦察汗国,到此为自己波澜壮阔的西行漫记画上句号。

钦察汗国家大业大,也架不住严重的内耗,15世纪后,什么西伯利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喀山汗国纷纷离开钦察汗国大家庭,自立门户。

其中有个叫哈吉·格莱的男人乘着其他兄弟姐妹离家出走的东风,插上翅膀开始拥抱独立自主的新生活。

他是克里木汗国第一任国家领导人。

某些小国家的领导人,别看管的地盘只有巴掌那么点,人家心态好着呢,就是那么弱鸡且自信,就是看谁都像自己媳妇似的。

比如曾公开扬言三天灭掉苏联、24小时内解决中国的宇宙第一强冈比亚总统正是弱鸡且自信的典型代表。

冈比亚总统贾梅

哈吉格莱倒没那么夸张,但却亲自点燃了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奥斯曼土耳其的火。

点火必惹火,这位哈吉格莱不幸成为土耳其的阶下囚。

原本哈吉格莱以为土耳其准备轰轰烈烈燃烧你我,没想到人家非但不计较,反而还放自己一马,在对方抽大嘴巴子同时给枣、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三套组合拳的打击下,他带着全国抱上了土耳其的大腿。

克里木汗国的国土由南边的克里木半岛和北边的南俄草原两个板块组成,特别是北边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军事资源——马匹。

当地鞑靼人本身自带祖先善骑射的技能,因此当他们和来去如风的马匹进行有机结合时,便成为了令俄国人闻风丧胆的克里米亚骑兵。

克里木汗国对土耳其主子唯唯诺诺,但对邻居俄罗斯却是热情地重拳出击。

背后有土耳其撑腰,自己本身具备骑兵优势,克里木汗国每年会到乌克兰、俄罗斯等地抢一种重要资源——人口。

抢回来就卖给土耳其主子,得来的收入美其名曰“草原民族的收成”。

尤其是年杀进莫斯科,更是其立国以来的高光时刻。

别以为由于奴隶贸易被PUA的只有非洲大陆的黑叔叔们,战斗民族也有如此不堪回首的岁月。

这就是克里木汗国怂货与流氓气质并存的历史。

俄国被抢得那么惨,不痛恨这个邻居是不正常的。

交合与强奸虽说都是同一套动作,但却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

此次年远征,俄国政府动员了10万军队,手笔非常大,似乎有点志在必得的意思。

大手笔的背后是索菲亚想证明自己、做加强威望的背书。

她把赌注全部压在了远征军最高指挥官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里岑公爵的身上,如果戈里岑能带着这10万人彻底摆平克里木,自己将头顶知人善任的光环,自己的形象将会高出一大截。

不知是不是俄军内部出了奸细,反正克里木鞑靼人提早知道了对方大出血的消息。

他们烧毁南俄草原,没给俄国人的马匹留下一根草。

南俄草原位置

俄军连草原的边都还没摸到,就此打道回府,征了个寂寞。

两年后,索菲亚东拼西凑,动员出15万大军,一并交给戈里岑,铁了心的要不记成本地再豪赌一把:

达瓦里氏,不要让老娘失望,得儿驾。

相比上次,戈里岑算是有点进步,成功把部队开到彼列科普地峡边(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与乌克兰大陆交界处),由于有座彼列科普要塞横在那儿,戈里岑表示我特么太难了。

彼列科普地峡

不带走一片云彩,征了个寂寞。

两征克里木失败的消息相当于往公共厕所里丢重磅炸弹——引起公愤,大大加速索菲亚的覆灭,也随即断送了一代名臣戈里岑的大好前程。

国内一片怨声载道:给你机会你不中用,败家娘们儿赶快滚蛋。

当你实力不足或准备不充分时,哪怕有再多的机会,你也接不住。

彼得一世趁机带着自己的心腹班底“少年兵团”上演俄国版康熙擒鳌拜,做掉过街老鼠索菲亚,完成抢班夺权。

彼得一世

失败者和附带牺牲品犹如牢笼中的囚徒毫无反抗之力,唯有接受胜利者最终的裁决: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里岑,流放到西伯利亚;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软禁修道院。

摆脱男人婆姐姐的巨大阴影后,彼得一世终于可以释放体内压抑已久的荷尔蒙,鞭策着野蛮落后的俄国走在发展的大路上,实现伟大复兴俄国梦

无论古今,但凡能干成事的领导,背后必有一群优秀的下属。

我来列出彼得一世时期领导班子(除开杰米多夫)主要成员的名单,如果大家不认识也不要紧的:

帕特里克·戈登、弗兰茨·列福尔特、雅各布·布留斯、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戈利岑、费多尔·阿普拉克辛、阿尼基塔·伊万诺维奇·列普宁、鲍里斯·舍列梅捷夫、亚历山大·丹尼洛维奇·缅希科夫、阿列克谢·戈洛温、阿列克谢·库尔巴托夫、彼得·帕夫洛维奇·沙菲洛夫、尼基塔·杰米多夫。

后面可能还要加上巴拉巴拉。

其中,戈登和列福尔特是歪果仁,前者擅长军事,是当年少年兵团的战术教官;后者是彼得一世的欧化改革总顾问,很多大政方针的制定都有他的参与。

帕特里克·戈登弗朗茨·列福尔特

二人愿意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异国,颇有国际主义者的风范。

他们代表的是当年为俄国打工的外国人或者是已经拿到俄国户口的外国移民,这一派人的特点是有专长,比如军事指挥、工程技术、航海技术。

像戈登和列福尔特这种有格局、有觉悟的比较少,大多数人只是单纯来混口饭吃,一旦察觉风头不对劲直接选择跳槽。

我称之为外籍人士派。

像戈里岑、阿普拉克辛、舍列梅捷夫、戈洛文等代表的是传统贵族,这一派人的特点是家族底蕴深厚,影响力广泛,是历代沙皇重点争取、团结的对象,是罗曼诺夫王朝能够控制其广袤疆域的重要基石。

我称之为旧勋贵派。

像缅希科夫(小贩)、库尔巴托夫(家奴)、莎菲洛夫(店小二)、杰米多夫(铁匠)等人代表的是逆袭屌丝,这一派人的特点是把爱拼才会赢作为人生信条,是经受过不断的考验而被上天筛选下来的精英。

特别是后面三位,分别在财政、外交、军工三条隐蔽战线上发光发热。

我称之为新勋贵派或逆袭派。

总之,彼得一世用人,一向遵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原则。

有了政权,意味着自己可以动员全国,有了班子,意味着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大权在手,天下我有。

彼得一世决定先将他带有强烈扩张欲望的鞭子抽向西南边的奥斯曼土耳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为啥要先拿它开刀?因为它还在和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互撕,没闲工夫理会沙俄。

彼得一世想对土鸡开战的消息当即炸锅:你姐当年打小流氓克里木汗国都够呛,你特么要惹段位更高的大流氓土耳其,真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

更关键的是,万一战败,彼得一世很有可能会面临身败名裂的政治风险,重蹈索菲亚之覆辙。

他应该权衡过,但依然做出决定:干他丫的。

哪怕有索菲亚的前车之鉴,我也要下定决心和土耳其打一仗,因为这正是干它的好机会。

拍板不是过家家,不是打嘴炮,不能那样不假思索,不能那样随随便便,而是扛在肩上无比沉重的责任!

两征克里木的教训告诉彼得一世:陆路走不通。

为啥陆路走不通,还不是因为戈里岑手下10万官兵要吃饭、牛马要吃饲料,再加上草原上连人影都逮不着,没地方补给,路途又远,国内无法把给养及时送到位。

换句话说,打这场仗成本太高,耗不起。

所以,彼得一世打算通过走“伏尔加河—顿河”水路先攻克亚速海,然后积蓄实力,杀过刻赤海峡,拿到黑海的制海权。

走水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后勤上:第一,沿岸有许多城市可以作为补给基地。第二,船只速度快,运输量大,可以有效提升物流效率。

彼得一世亲自制定作战计划:乌克兰驻军司令舍列梅捷夫率12万人佯攻第聂伯河下游,那里是克里木汗国的地盘,自己则率主力部队3.1万人攻打亚速,具体来说是顿河入海口处的亚速要塞。

第聂伯河流域亚速的位置鲍里斯·舍列梅捷夫

罗莫达诺夫斯基亲王留守莫斯科。

一般来讲,留守首都的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政治上必须绝对可靠,无论如何都能做到对现任领导人忠心耿耿,做到不越权、不篡权。第二,有政务能力,能妥善处理各项错综复杂的事务,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第三,你得压得住阵,断掉某些人抢班夺权的念想。

结合整个计划看,舍列梅捷夫这一路的作用是牵制对方、掩护我方,彼得一世这一路负责主攻。

再看看两支部队的构成:

舍列梅捷夫的12万人,数量看起来感人、气势听起来吓人,但实际上大多数士兵是临时征召的,没有多少战斗力。

彼得一世的3.1万人,藏着俄国两支最精锐的部队——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普奥布拉任斯基近卫团。

两个近卫团的前身正是少年兵团,它们是全俄的兵尖子、是沙皇陛下忠诚无二的保镖、是可以和任何势力分庭抗礼的枪杆子。

其次,还有莫斯科射击军,相当于首都卫戍部队。

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主力部队一分为三,指挥官分别为戈登、戈洛文、列福尔特。

阿列克谢·戈洛文

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战役总指挥的彼得一世亲自下基层,以普通炮手的身份加入主攻部队。不知道他有没有要求领双份工资。

至于行军,戈登带着人走陆路,其余人走水路,这样安排也许是和船只不足有关。

年春,两路俄军出发,5月,抵达亚速外围。

年,第一次远征亚速

打下亚速,和把大象塞进冰箱的问题一样,是得分步骤解决的,只不过要分为四步:第一步,挖沟崛壕,长期围困,架设火炮,做好准备工作;第二步,打瞭望台,让对方变成瞎子;第三步,炮击城墙,打开缺口;第四步,发起总攻。

俄军集体转变为施工队。

土耳其人不是白内障,他们发现远道而来的俄国施工队,直接反手开炮,连嘘寒问暖的话都不说,很实在。

俄国人打仗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哪见过如此阵仗,军官闭上眼捂住耳朵,士兵纷纷在胸前画十字。

与惊慌失措的官兵相比,戈登显得镇静多了,你不能说他天生心理素质好,主要是人家来俄国之前就开始过着在刀口上舔血的生活了。

戈登气得骂娘:怕个毛线啊!你们是俄罗斯士兵!

戈洛文和列福尔特在参战前,一个搞外交(戈洛文是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谈判代表),一个搞行政,都和带兵打仗八竿子打不着,他们指挥构筑的工事被专业出身的戈登严重吐槽:

修的是特么什么豆腐渣!

专业的戈登遇上不专业的戈洛文、列福尔特,自然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9月,修筑工事、架上火炮、调动部署等复杂动作全部完成,总算可以发起总攻了。

按照四个步骤,先攻打瞭望台。

亚速有两座瞭望台,俄军用臼炮炸掉其中一座。

没想到,土耳其人一听到炮响,便调来二十艘帆船运送援军。

老毛子,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不是我想开外挂阴人,实在是你老毛子的科技不如人。

老天爷偏偏又给彼得一世开一个大玩笑:雅各布·杨森跑了。

幸运的是,彼得一世知道了,不幸的是,他知道得太晚了。

杨森是荷兰人,按我之前的成分划分,应当划入外籍人士派,职务是炮兵指挥官,俄军火炮阵地的部署工作正好由他负责。

杨森一投敌,什么阵地方位、驻守兵力、火炮数量、火炮类型全在土鸡的掌握之中。

真是杯具他妈给杯具开门——杯具到家了。

那么杨森为什么逃跑?完全是出于发泄个人情绪

军中有个俄国贵族摆架子,估计说了什么“臭西欧的,上我们俄国来要饭了”这种带有歧视性话语,伤了他的自尊心,一气之下,便私奔到土耳其守军那儿去。

土耳其士兵操着弯刀闯入俄军炮兵阵地,俄军炮手准备开炮反击,却发现大炮的火门被钉死了。

从这里我可以得出两点结论:首先是杨森做事情很干净利落,其次是俄军对武器装备的管理不严格。

至于杨森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把火门钉死的,我查不到相关资料,反正炮手们是被土耳其人送去见耶和华了。

《潜伏》里面谢若林说过:“共党用两根金条就买来了戴之奇师”。

那个辱骂杨森的贵族老爷直接把俄军炮兵送给了土耳其人。

总之,整场亚速战役,各个环节老是掉链子,俄国人的表现岂只一个惨字了得,根本没有一丁点儿战斗民族的风范。

对于彼得一世来说,算是拿人命来交学费,毕竟他也认识到:真刀真枪上战场,可不是像以前那样带着中二少年们打真人版荒野求生(在夺权前,彼得一世经常和他的伙伴们玩军事演习游戏)。

从军事爱好者转变成合格的战场指挥官,犹如从0到1的突破,看似容易,实则艰难无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226.html